鄧萍萍
摘要:目的 研究周邊控制技術結合反轉拍訓練對比單純周邊控制技術對控制近視的療效觀察。 方法 選擇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就診90例180眼近視青少年,按檢查時間隨機分成兩組均45例,對照組僅采用特制鏡片矯正,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周邊控制技術結合反轉拍訓練,觀察兩組配鏡前后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軸長度。配鏡后每3個月復查一次,必要時更換同類鏡片,并記錄患者的屈光度,角膜曲率及眼軸長度。結果 兩組受試前屈光不正、眼軸、角膜曲率無差異,戴鏡后屈光度及眼軸長度變化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角膜曲率改變量無差異,P>0.05,隨訪后近視加深量、眼軸增長量存在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周邊控制技術結合反轉拍訓練對控制近視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改善患者屈光度、眼軸長度,提高患者視力,值得應用。
關鍵詞:周邊控制技術;反轉拍訓練;控制近視
【中圖分類號】R4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3--01
近視已經成為全球最受關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近視不僅僅影響正常生活,隨著度數加深會導致相應并發癥出現[1]。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近視患病率為40%-70%。目前關于近視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且無有效的治療手段。最常見的近視形式為眼軸的增長,即軸性近視;軸性近視常常開始于兒童時期,并在青少年發育時期增長顯著[2]。如何控制青少年近視發病率、減緩近視發展進程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本文通過將目前熱門的周邊控制技術結合反轉拍訓練納入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90例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近視青少年進行研究,按檢查時間隨機分成兩組均45例。納入標準:①均確診為近視;②沒有弱視、斜視顯像現象;③要求雙方父母不近視。排除標準:①眼部存在嚴重或其他器質性疾病。受試人員需遵循全天佩戴眼鏡,并能夠定期隨訪,并且不進行其他近視矯正及近視控制方法的。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為10-15歲,平均為(13.33±2.23)歲。研究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為10-15歲,平均為(13.66±2.45)歲。上述基本資料,無差異,P>0.05,可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僅采用矯正周邊視網膜遠視離焦功能的特制鏡片來矯正屈光不正,無反轉拍訓練。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周邊控制技術結合反轉拍訓練。
反轉拍訓練:進行±2.00D反轉拍調節靈敏度訓練,根據視力情況選取近視力表 20/30、視標,記錄 1 分鐘內反轉次數,以一反一正記錄一次,每天2次,先單眼后雙眼各5min,共15分鐘。
1.3 觀察指標
配鏡后每3個月復查一次,必要時更換同類鏡片并記錄患者的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軸長度、視力。醫學驗光:采用全電腦自動驗光儀用最正度數之最佳視力( MPMVA)方法;紅綠測試;交叉柱鏡確定柱鏡的軸向和度數;再次MPMVA,再次紅綠測試,雙眼平衡,雙眼紅綠測試,最后確定終點屈光度。測量角膜曲率:采用自動驗光儀并記錄 K1、K2、角膜散光及軸向。測量眼軸長度:用眼科A型超聲診斷儀測量眼球前后徑,每眼各測 10 次,取平均值。 以上檢查均由同一名醫師完成。配鏡以完全矯正的原則[3]。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本文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屈光度、眼軸長度、角膜曲率
兩組受試前屈光不正、眼軸、角膜曲率無差異,戴鏡后角膜曲率無差異,P>0.05;戴鏡后對照組屈光度增長及眼軸變化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隨訪近視加深量、眼軸增長量、角膜曲率改變量
兩組角膜曲率改變量無差異,P>0.05,隨訪后近視加深量、眼軸增長量存在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我國已經成為青少年近視的高發地區,由于學習壓力與生活中的相關因素,臨床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4]。近視不可逆發展導致的高度近視,常伴隨開角型青光眼、黃斑變性、黃斑出血、視網膜脫離、脈絡膜新生血管等一系列眼部并發癥,是視力損傷甚至致盲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內對于周邊視力控制技術控制青少年近視進展的研究日趨完善,肯定了周邊視力控制技術對青少年近視進展的控制效果。
由于中學生近距離用眼較多,電子產品大量使用,導致大多數學生出現雙眼視疲勞,調節功能異常,需要及時開展治療。本文通過將周邊控制技術結合反轉拍訓練納入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受試前屈光不正、眼軸、角膜曲率無差異,戴鏡后屈光度及眼軸長度變化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角膜曲率改變量無差異,P>0.05,隨訪后近視加深量、眼軸增長量存在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證實了兩者在聯合后,整體情況出現一定好轉。由于雙眼調節功能異常又是導致近視度數進展的一個危險因素,雙眼視功能異常對兒童近視的發生與發展有一定影響,而近視的發生發展也會造成雙眼視功能的異常,目前國內對于運用視功能訓練,其中包括反轉拍訓練,來緩解患者視疲勞,改善視功能的研究也比較成熟[5]。目前國內對于周邊視力控制技術控制青少年近視進展的研究日趨完善,肯定了周邊視力控制技術對青少年近視進展的控制效果。周邊視力控制技術具有矯正周邊視網膜遠視離焦功能,可通過特殊光學設計,在矯正中心視力同時,利用存在的正光度矯正近視存在的周邊視網膜離焦的問題,達到矯正視力的目的[6]。
綜上所述,周邊控制技術結合反轉拍訓練對近視患者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提高患者視力,改善屈光度、眼軸長度,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羅妍,羅武強,陸鵬飛,等. 角膜塑形鏡聯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對青少年中低度近視的控制療效[J]. 國際眼科雜志,2021,21(1):47-52.
[2] 楊洋,張明洲,呂會斌,等. 周邊離焦軟性角膜接觸鏡與單焦點軟性角膜接觸鏡對青少年近視進展控制效果的Meta分析[J]. 中華眼科醫學雜志(電子版),2017,7(1):25-31.
[3] 張靜,曾麗,陳冉. 凸透三棱鏡結合視覺生理性眼操訓練對青少年近視的預防控制效果及有效性[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1,21(13):28-29.
[4] 覃建,呂勇,魏麗,等. 不同濃度和給藥頻次的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控制兒童近視進展療效比較[J]. 中華實驗眼科雜志,2021,39(5):423-429.
[5] 劉丹彥,楊宙,楊素紅.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離期間角膜塑形鏡配戴行為調查及對近視控制效果的研究[J].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21,29(1):1-4.
[6] 宋艷霞,蘇鳴,陳璐,等. 不同調節幅度對配戴角膜塑形鏡輕中度近視兒童控制效果及角膜功能的影響[J]. 山東醫藥,2019,59(34):18-21,25.
課題名稱: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自籌經費科研課題申報書
課題編號:Z20200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