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笈,吳雅莉
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建設發展改進研究
劉彥笈,吳雅莉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文章研究的是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建設,核心研究對象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構建,通過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構建教師評價體系,共建實踐教學體系,完善質量評價體系,確保專業建設的發展的推進與實施,將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打造成全省品牌專業。
培養模式;評價體系;教學體系
汽車服務與營銷專業人才培養需要符合當前汽車產業結構的需要,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本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汽車服務行業,在汽車銷售、汽車售后服務、汽車維修接待、汽車保險理賠等崗位群,能從事汽車銷售顧問、汽車服務顧問、汽車網銷專員、汽車理賠專員、汽車二手車鑒定評估員[1]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專業建設與發展離不開校企合作,尤其需要與本地汽車服務企業合作,成立校、企、行業專家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為專業建設把脈問診。面向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狀況,根據企業、行業的人才需求變化,確定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與方向,修改審定人才培養方案,提供市場人才需求信息,及時調整專業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校建立校內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
實行“訂單培養、工學交替”、“項目教學、實境訓練、崗證合一”產學一體的工學交替、能力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
工學交替、能力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將3年分為8個學段,校內5個學段和校外3個學段,在校內實訓基地及校外實訓基地交替進行工作和學習。校內學習,由獲得企業認定培訓師的專業教師組織教學,企業專家兼職;校外由企業專家、培訓師指導學習,實現工學交替。
學生在前三個學段,(第一學年)通過在校內教室、校中廠和廠中校,學習基本技能、職業入門技能、職場體驗實習達到具備初級技師水平,在四、五、六學段(第二學年)通過校中廠、廠中校學習專業技能和崗位技能達到具備中級技師水平,在七、八學段(第三學年)通過在廠中校、企業現場學習綜合崗位技能,通過職業技能考證獲得高級技師證書,實現能力遞進(見表1)。
表1 “工學交替、能力遞進”教學活動安排

建立“互聯網+汽車營銷與服務”教學平臺,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以就業和持續發展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模式,在該平臺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其教學過程突出學生通過互聯網,學習活動的設計、組織和學習,突出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實現線上學習,線下演習,線上互動,線下指導,達到使情境教學貫穿線上線下,課前、課中、課后翻轉課堂的目的[3],最大發揮學中做,做中學,使學習全程可追蹤,可量化,可考核,可評價。
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是以網絡技術的特點為切入點,對現代教育技術、網絡教學和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是為教師、學生、社會學習者和企業建立的學習交流平臺。依據符合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以學習者為主體構建專業共享型教學資源庫。同時需要強調,共享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需要符合針對性、系統性、可行性和可持續性的建設原則,最大程度利用教學平臺的互動性。
遵循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建立《教師教學個性特色自主選擇申報制度》,每學期末,讓教師結合自身教學個性特色,自主選擇獎項申報,如班級管理有方、備課有特色,教學輔導有個性、校本課程開發有創新、自主性作業設計獨特新穎等,填寫《教師教學個性特色自主申報表》,整理所報獎項的過程材料和階段性成果,切實體現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獨特性[4]。這種評價,進一步凸顯了教師的教學個性,挖掘了教師的創造潛能,實現了教師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并能引導教師擬定目標,確立措施,加強落實,實現突破,凸顯特色,使教師評價的內容多維化。
在教學平臺上構建教師教學評價系統,在自評、同行互評、學生評價的基礎上,引入企業評價和家長評價,使教師評價的主體多元化[5]。
在評價中既有定量評價,又有定性評價;既有終結性評價,又注重了日常評價、過程評價。這樣,使評價過程成為教師、管理者、學生、家長、企業、社會、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的過程。評價主體的互動化,給教師和學校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通過共建共享,建立生產性實訓基地。生產性實訓基地主要滿足于學生頂崗實習工作需要,利用學校場地、機房引入企業生產項目,開展電商網銷實踐教學,通過網頁、電話、微信、QQ等方式進行線上邀約、線下體驗、客戶服務。
通過與軟件公司合作,應用汽車保險、汽車維修接待、汽車二手車鑒定與評估、汽車營銷策劃等軟件,形成了具有互聯網+特色的虛擬生產實訓。軟件設計與使用基于實際工作過程,3D模擬進行,沙盤推演,過程監控,生成報表,使真實生產任務虛擬化、結果可考核化。
根據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的專業特色,本專業建立了由企業、行業協會和學校共建的專業指導委員會。通過召開共建委員會會議,共同研究和明確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與方向,制定和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提供市場人才需求信息,根據企業、行業的用工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校建立校內校外實習實訓基地[6]。
邀請教育專家、專業骨干教師、企業人員等組成的專業質量標準建設團隊,引入國際企業質量管理經驗,建成了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
建立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課程教學實施方案、教案、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畢業設計(論文)、頂崗實習、試卷命題、監考、閱卷等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
(1)引入行業、企業評價標準
以畢業生企業滿意度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指標,以優化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為主線,完成人才培養方案、和畢業生人才培養標準;加強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全程監控教學管理、教學文檔和教學過程,加強課程教學計劃的落實,保證教學質量[7];制定《廠中校運行管理辦法》、《兼職教師管理辦法》、《實訓管理辦法》、《頂崗實習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教學過程指導和管理制度,全方位地對教學過程進行規范指導和監控。
(2)引入第三方咨詢評價
建立第三方評價機制—麥可思,充分發揮社會監控作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以社會需求調研、畢業生跟蹤調查、行業企業專家論證評價及意見為依據,學生頂崗實習由企業確定目標、規定任務、考核效果等。促進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師資培養等方面改革工作。
重視合作企業評學評教。提高了企業對學生評價的參與度,完善了學生赴企業實習的學分替換制度,加強學生認知實習、頂崗實習管理,多渠道收集社會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
(3)以數據采集平臺為基礎,辦學行為監測數據化
以學校狀態數據采集平臺為基礎,每學年收集匯總數據采集結果,加強平臺數據統計、加強分析結果利用率。通過學生評教、教師評學、教師互評、合作企業評價等手段監測教學質量,對教學工作各環節質量進行反饋,為改進各項工作提供參考。
(4)加強教師過程管理
規范好兼職教師的管理及選任程序,做好聽評課工作,各專任教師每學期聽課次數不得少于6次,組織教師參加說課比賽等。
對學生教學職業化教育,使學生了解企業價值觀及員工評價標準,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建立學生質量評價系統,跟蹤所有學生自入校起直至畢業后半年的成長情況,記錄學生各階段實習實訓企業對學生的評價信息,建立以企業滿意度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核心標準的質量保障體系,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汽車服務與營銷專業建設發展需要多方參與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工學交替考慮以何種模式進行交替達到將交替效果最大化,課程體系滿足能力層層遞進,利用學習平臺線上線下進一步趕緊教育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共建共享優勢,進行產教融合,并通過完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保證各項措施的實施和成效。
[1] 白云.1+X證書制度下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機械職業教育, 2020, No.412(05):56-61.
[2] 魏會生.高職教育軟件技術專業的建設與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0,30(012):247-248.
[3] 陳珊.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機制研究——以汽車營銷專業為例[J].才智,2019(15):94+96.
[4] 洪彬彬,包紅.中職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與實施的案例分析——以杭州市中策職業學校電氣專業為例[J].職業教育(下旬刊),2020(04).
[5] 傅彬.基于崗位勝任力的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與探索[J].辦公自動化(辦公設備與耗材),2020,025(001):61-64.
[6] 朱玉華.基于汽車營銷專業的深化產教融合與職業教育體系的人才培養研究[J].財富時代,2020(06).
[7] 陳珊.基于訂單培養的"互聯網+"汽車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 000(016):440.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Automobile Marketing and Servic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Liu Yanji, Wu Yali
(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Wuhan Hubei 430072 )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automobile marketing and service. The core research object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By improving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innovating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l, building a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building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nd perfecting a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o ensure the promo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turn the automobile marketing and service profession into a provincial brand specialty.
Training mode; Evaluation system; Teaching system
A
1671-7988(2020)24-200-03
G30
A
1671-7988(2020)24-200-03
劉彥笈,就職于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
10.16638/j.cnki.1671-7988.2020.24.065
CLC NO.: G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