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儀,羅文嫻,鄧秀珠
(東莞市長安醫院,廣東 東莞 523843)
血液透析為臨床治療腎臟功能疾病的重要手段,許多腎病患者均可通過透析治療來獲得病情穩定,延長生存期[1]。但血液透析患者不僅需要接受常規護理,由于管道留置,經濟壓力等因素影響也需要進行針對性護理,且透析患者的心理問題也不應忽視。責任制個體化護理在既往研究中獲得滿意效果[2],本科也將該護理模式引入,現將結果展示如下。
納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88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4例,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血液透析適應癥且對本研究知情同意。②依從性好且無其他可影響研究開展的疾病。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不全者;②存在凝血障礙、血液感染疾病;③存在意識障礙、抑郁癥患者。對照組中男24例,女20例,年齡31~81歲,平均(49.5±3.4)歲,病程2~7年,平均(5.6±1.2)年,觀察組中男25例,女19例,年齡32~83歲,平均(48.7±4.2)歲,病程2~8年,平均(5.8±1.4)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意義(P>0.05)。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責任個體化護理模式,具體如下:①一對一干預: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建立一對一護理干預,強化護患溝通,建立護患感情與信任。記錄患者的病情、喜好、習慣、心理狀態,制定個性化干預方案。②心理疏導:建立優質健康宣教,提升患者疾病與治療認知度。給予心理疏導,幫助解決經濟問題,以既往治療良好病例為例子增強患者的抗病信心。③消毒隔離:進行病毒防護宣教,教授患者病毒防護方法與技巧。做好病區、用品等的消毒滅菌工作,降低透析感染風險。④需求滿足干預:依據患者個人習慣等在允許的情況下給予需求滿足,如床位安排,病房安排,透析時的特殊需求等,均可滿足患者,增強患者舒適感。
(1)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 A S)[3]、抑郁自評量表(SDS)[4]比較兩組護理前后情緒,總分分值80分,分值越高,患者不良情緒越嚴重。(2)采用生活簡明健康調量表(SF-36)對護理前、護理后7 d、14 d生活質量進行比較,總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高。(3)比較兩組透析感染發生率。
本次研究中數據計算采用SPSS 19.0軟件,并以“x2”、“t”對檢驗結果進行表法,“%”表示為計數資料、“±s”表示為計量資料。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差異無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n=44,分)( ±s)

表1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n=44,分)( ±s)
組別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66.00±6.45 46.34±4.58 67.36±6.98 46.34±5.12對照組 65.11±6.15 52.65±5.48 67.18±6.15 54.65±6.25 t 0.662 5.861 0.128 6.807 P 0.509 0.000 0.898 0.000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意義(P>0.05),護理后7d、14d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n=44,分)( ±s)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n=44,分)( ±s)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7d 護理后14d觀察組 57.23±5.45 65.23±6.15 75.57±6.98對照組 56.19±5.38 59.45±5.98 64.58±6.18 t 0.901 4.470 7.820 P 0.370 0.000 0.000
觀察組透析感染率為9.09%,低于對照組20.45%,兩組差異有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透析感染率比較(n=44,例)
血液透析是腎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治療方式,其能夠幫助腎病患者將體內毒素垃圾排出體外,從而改善患者代謝紊亂癥狀,延長患者生存期[3]。但透析患者不僅僅需要治療,也需要關注其心理、舒適感等方面情況。本研究應用責任個體化護理模式改善了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狀態、生活質量與感染率。
責任制增強了護理的針對性,一對一護理更能夠讓患者安心,而個體化護理以患者的實際需求為依據建立,是更滿足患者需要的護理模式。干預措施中實施包括心理與需求滿足護理,可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與生活質量。隔離防護護理則能夠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風險,降低感染率。從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感染率低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
綜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開展責任個體化護理模式干預,能有效改善不良情緒,提高生活質量水平,降低血透感染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