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佶君,葉麗玉,王妍妍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 廣州 510080)
腎移植(Kidney Transplantation)也被稱之為換腎,是通過你手術的方式將腎臟健康者的腎臟移植給腎臟病變或者功能喪失的患者[1]。由于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但其受到環境以及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等影響,導致近年來腎衰竭的發病率不斷增長,大多數患者只能依靠透析維持生命[2]。進行腎移植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感染風險和血糖異常等情況均是導致腎移植患者死亡的影響因素,因此。為腎移植患者實施行之有效的護理方式極為重要。
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行腎移植手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18~78歲,平均年齡(48.5±6.45)歲;觀察組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齡20~75歲,平均年齡(47.5±7.01)歲。納入標準:接受腎移植手術者,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精神認知障礙者,患有心臟、肝腎嚴重功能障礙者,中途退出觀察研究者者。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方式,為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密切觀察患者術后各項生命指標的變化情況并完整的記錄。
觀察組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手術前,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家交流,充分掌握患者的個人信息和家庭情況等,根據患者對于疾病的理解程度進行相對應的指導,為了緩解患者焦慮、緊張的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可為其講解疾病的相關基礎知識、治療手段以及具體的護理內容流程等,向患者介紹其主治醫師、責任護士等,并分享成功案例使得患者的負性情緒得到有效的緩解,從而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手術前,結合患者的各項資料信息對其機體內環境、感染風險、皮膚靜脈等情況進行一定的評估,在此過程中結合透析方案進行適當科學的調整,符合手術標準。術前由醫護人員為其講解手術的具體內容、流程以及注意事項等。患者手術完成后,密切觀察患者血壓。脈搏等各項生命體征指標變化情況并進行詳細的記錄和歸檔,告知患者家屬手術成功的現實,將患者和家屬的憂慮清除。以循證為基礎為患者進行護理,對于處于多尿期的患者應當做好水電解質平衡的各項工作,在防止術后感染風險的護理中,嚴格按照患者口腔內PH值進行正確優質的口腔護理,并每2小時為患者進行翻身,輕叩患者背部,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考量是否需要霧化吸入。在患者尿道口的護理中,應當做到每日進行消毒和清洗,并將導尿管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評估,使得導尿管盡早拔除。為患者提供免疫抑制劑時,需要遵循醫囑正確進行,有效規避患者出現排斥反應。每日為患者進行血糖檢測,根據患者血糖水平的變化情況進行相對應的治療,對于腎功能呢恢復較緩慢的患者應當聯合多學科對此進行會診并針對患者的情況對癥下藥。患者出院前告知患者正確生活飲食習慣以及自我護理的注意事項的方式方法,告知患者在身體承受范圍內進行適量運動鍛煉的重要性。
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進行綜合性的分析,總分為100分,80~100分為非常滿意,60~79分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n/%]
在不同類型的慢性腎病中,其晚期的病理表現最終都將發展為腎衰竭,主要依靠透析維持生命,長期如此對于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極大的壓力,部分患者接受腎移植手術后各類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3]。目前,集束化護理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中,其護理效果較為顯著。在本次研究中,為腎移植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模式是多學科聯合在循證的基礎上實施,其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改與對照組(P<0.05),使得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減少,大幅降低了感染風險和血糖異常的情況發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幾率。
綜上所述,為行腎移植手術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方式較之常規護理方式效果更為明顯,對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從而將護理滿意度以及醫院整體的醫療服務水平進行提升,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