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金蓮
(云浮市(羅定)第三人民醫院門診部,廣東 云浮)
精神分裂癥常發生在青壯年時期,為臨床常見精神疾病,具有病情反復發作、病程遷延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1],導致其社會功能減弱,增加家庭和社會的負擔。而隨著我國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加,導致精神分裂癥發病率不斷升高,其發病年齡逐漸呈年輕化,而對于該疾病不僅以控制病情作為關鍵,同時需提高患者社會功能,促進其能夠早期回歸社會。多元化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2],其目的在于培養患者社會適應能力,達到提高患者社會適應能力目的。本文目的在于探究多元化護理干預的價值,具體內容見下文。
將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就診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納入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兩組。納入標準:(1)參照國際精神病分類第10版中有關精神分裂癥的相關診斷標準[3];(2)患者以及家屬均同意參與研究,且簽署書面同意書。排除標準:(1)排除存在智力障礙、精神異常者;(2)排除合并其他內科疾病者;(3)排除腦器質性病變、臟器功能不全者。
觀察組年齡19歲~67歲之間,年齡平均值(43.15±1.03)歲,其 中 男19例、女11例;病 程1-18年,平 均 病程(9.56±1.65)年。對照組年齡20歲~67歲之間,年齡平均值(43.65±1.98)歲,其中男20例、女10例;病程1-19年,平均病程(10.02±1.22)年。兩組資料比較,結果顯示無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
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其常規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并加強健康教育以及用藥指導,叮囑患者定期復查。
觀察組采用多元化護理干預:
(1)心理教育:結合患者臨床表現、病情程度、家庭背景,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在疾病發作期,主要以心理疏導為主;在疾病緩解期,主要以加強溝通和交流為主,并告知患者和家屬有關精神分裂癥的相關知識,如臨床癥狀、發病機制、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使其能夠對治療方案以及疾病知識有充分了解,以此提高患者配合度。
(2)認知行為治療:在患者疾病恢復期開展康復治療,并及時疏導其負面情緒,使其錯誤認知得以糾正,改善情緒狀態,養成正確的康復訓練態度以及積極的生活習慣;同時指導患者對情緒的控制和釋放進行掌握,能夠正確認知精神癥狀和自我評價,而對于存在自殺行為或意念者,應及時開展系統認知行為治療。
(3)健康指導:向每位患者發放健康手冊,并定期進行健康宣教,指導其積極尋求幫助和支持,主動參與護理和治療,并學會自我調節精神壓力的正確方式,從而促進康復;通過健康宣教,能夠使患者對疾病的影響以及治療預后有充分了解,學會正確自我評價,提高遵醫用藥的行為能力,使患者自制能力得以增強。
(4)技能訓練: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社會功能缺陷情況以及病情程度進行評估,并開展職業技能以及社會技能訓練,遵循從輕到重、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并實施強化訓練,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使其能夠積極配合;而對于存在缺乏耐心、配合度差、消極態度者,可采用精神獎勵、物質獎勵等方式,以達到提高患者積極性的目的。

表1 自我管理能力評分的對比(分)

表2 對比康復效果(分)
比較2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康復效果。
自我管理能力[4]:采用本院自制自我管理能力調查表,由護理人員發放給患者或家屬填寫,主要包括四方面,即日常生活自理、心理自我調節、醫囑行為遵守、社會生活能力,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康復效果:包括四方面,BPRS(精神病量表:得分越高,表示病情越嚴重)、SDSS(社會功能缺陷篩選評定量表:得分越高表示社會缺陷越嚴重)、MRSS(康復狀態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恢復越差)、GQOLI(生活質量量表: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
本次數據均以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研究指標中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康復效果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后自我管理能力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 1。
觀察組護理后BPRS、SDSS、MR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GQOL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精神分裂癥具有易復發、遷延性、致殘率高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同時增加家庭經濟壓力。該疾病為精神科的重點和難點,多數患者經藥物治療后癥狀消失,但仍然存在部分陰性癥狀[5],如意志缺乏、思維缺乏、情感淡漠等,從而導致患者生活能力以及社會功能減弱,對其自我管理能力造成影響。
在臨床治療中,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作為關鍵,從而達到減輕家庭負擔、提高患者自理能力目的,現已成為精神病領域的研究重點。但由于多種因素影響,導致患者訓練效果不理想,其原因為缺乏實施環境以及高效方法。多元化護理是臨床新型護理,能夠使患者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6],并重視護理措施的組織性,從而為患者提供完善的護理服務。在本次結果中,觀察組護理后自我管理能力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多元化護理能夠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觀察組護理后BPRS、SDSS、MR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GQOL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多元化護理能夠使患者康復效果得以提高,同時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水平。
綜上所述,多元化護理干預對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具有重要意義,且能夠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