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陽妹
(東莞市水鄉中心醫院,廣東 東莞)
隨著我國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外科手術獲得了飛躍提升,并且手術室護理管理水平也在逐步提升,且其逐漸受到臨床醫生的廣泛重視。手術室是醫院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場所,與患者的生命安全、預后質量等有著直接的相關性,對此,在整個護理過程中,手術室護理管理是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難題。由于外科手術是一類侵襲性的操作,所以極易引起院內感染,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術后恢復等帶來不利的影響,乃至會對病患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由于骨科是醫院中十分重要的科室,近些年來,在我國交通事業、建筑行業等飛速發展的影響下,骨科疾病發生率一直呈現出增加趨勢,影響到了群眾的健康安全。手術是骨科患者在臨床治療中的重要方式,主要包括修復手術和重建手術兩種,手術治療的效果顯著,但稍有不慎就會提升患者發生感染的概率,會對患者預后效果和生活質量的提升形成嚴重阻礙[1]。對造成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的有關因素進行分析,根據患者病情和醫院實際情況展開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的護理計劃,意義重大[2]。本次研究主要以骨科無菌手術患者為對象,分析集束化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更規范、更高效、更科學的護理干預策略,具體內容如下。
選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診治的270例骨科手術患者開展本次試驗研究,選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135例。對照組有男70例,女65例,平均年齡為(36.24±6.39)歲;觀察組有男72例,女63例,平均年齡為(36.66±6.67)歲。兩組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篩選原則:①均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的骨科疾病患者;②不存在與手術相關的禁忌癥;③對此次實驗的研究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等比較清楚,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篩除原則:①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語言交流能力受損者;②術前存在急慢性感染者;③孕婦、重度精神病者;④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受損者。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行常規護理:明確相關護理人員的具體工作范圍及職責,且觀察患者切口變化情況,做好消毒殺菌、感染防治等工作。
1.2.2 觀察組
該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同時需要聯合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①術前集束化護理:全面評估患者各項信息,了解患者健康狀況,重點對患者的手術部位進行檢查。②術中集束化護理:密切配合好醫生的相關工作,加強對患者臨床癥狀的關注程度,盡量減少患者肢體暴露的面積,做好保溫護理工作,在手術過程中嚴格落實無菌操作等。③術后集束化護理:手術完畢后護理人員需再次面向手術室展開消毒殺菌工作,同時禁止他人自行出入手術室,對所有物品進行消毒,備用。
評估兩組感染發生情況,對兩組患者出現感染的例數進行觀察和分析,感染的判斷依據為符合下列三個條件:①患者手術表面存在有非常顯著的膿狀性分泌物,且呈現出非常明顯的炎癥癥狀,包括熱、紅、痛、腫等,患者伴隨有發熱癥狀,體溫不低于38.5℃;②實驗室檢查結果為患者的血沉速度提升,患者的白細胞含量呈現出大幅度增加;③抽取手術切口患者的膿性分泌物并對其展開實驗室檢查,檢查結果為細菌培養呈現出陽性。評估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對造成患者出現感染的因素進行觀察和記錄,包括年齡、手術類型、手術時間、手術部位和是否合并有糖尿病等[3]。
數據分析取SPSS 19.0軟件,行檢驗,用%描述計數資料,(P<0.05)時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感染發生率相比,觀察組偏低且組間差異明顯 (P<0.05)。

表1 兩組患者感染發生情況對比[n(%)]

表2 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n(%)]
270例患者中共有30例患者發生感染,感染發生率為11.11%。與<60歲患者相比,≥60歲患者感染發生率偏高且組間差異明顯(P<0.05);與擇期手術患者相比,急診手術患者感染發生率偏高且組間差異明顯(P<0.05);與手術時間<3h患者相比,≥3h患者感染發生率偏高且組間差異明顯(P<0.05);與頸肩上肢患者相比,腰髖部及以下部位感染發生率偏高且組間差異明顯(P<0.05);與未合并有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有糖尿病患者的感染發生率偏高且組間差異明顯 (P<0.05)。詳見表 2。
骨科疾病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患者多采取手術治療,該治療方式雖然臨床療效顯著,但是容易致使患者發生感染,且手術切口感染現象尤其多發生于老年患者、急診手術患者、手術時間不低于3個小時患者,手術部位為腰髖部及以下部位患者,同時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分析感染危險因素,展開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工作至關重要[4]。
集束化護理是一種全新形式的護理理念,以現代護理為標準,突出患者主體地位,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結合醫院自身情況,展開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和系統性的護理策略,從而實現護理質量的提升[5]。給予骨科無菌手術患者集束化護理,從術前集束化護理、術中集束化護理、術后集束化護理等多個方面展開干預,致力于降低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充分提升護理安全性[6]。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感染發生率相比,觀察組明顯偏低(P<0.05)。270例患者中共有30例患者發生感染,感染發生率為11.11%。與<60歲患者相比,≥60歲患者感染發生率明顯偏高(P<0.05);與擇期手術患者相比,急診手術患者感染發生率明顯偏高(P<0.05);與手術時間<3h患者相比,≥3h患者感染發生率明顯偏高(P<0.05);與頸肩上肢患者相比,腰髖部及以下部位感染發生率明顯偏高(P<0.05);與未合并有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有糖尿病患者的感染發生率明顯偏高(P<0.05)。說明集束化護理干預的應用有利于優化骨科無菌手術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
綜上所述,給予骨科無菌手術患者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減少患者感染現象的發生,安全性更高,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