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內外知名臨床腫瘤學專家孫燕,今年已經年滿九旬,仍然精神飽滿,身體康健。其實,孫燕院士有腫瘤家族史,患癌的幾率比一般人高,可他能做到遠離腫瘤,除了控制飲食、控煙、每年都進行認真體檢外,他告訴人們:“人生不可能全部都是稱心如意的,要學會自己調節和排解不好的情緒。我一年都不生一回氣”。
孫院士健康長壽,我以為與其從不生氣不無關系。中醫理論認為,氣是百病之源。俗話說“氣大傷身”,那是無數事實驗證了的。古人云“識進則量進”,其大意為:見識高則眼界高,眼界高則氣量大,氣量大則精神暢達,能忍受不如意的事,能寬容不如意的人;見識低則眼界淺,眼界淺則氣量小,氣量小則憂郁壓抑,于人則落落寡合,遇事則容易發火。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順心如意,夫妻吵嘴氣得臉紅脖子粗,兒女不孝讓老人怒氣直頂腦門子,孩子學壞恨鐵不成鋼,鄰里不講公德七竅生煙,同事譏諷怒氣沖天,這些“怒氣”有時躲也躲不過。
人人都想健康長壽,許多百歲老人長壽的秘訣因人而異,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想得開,不生氣。中老年人要延年益壽,不但要心胸開闊,還需要有寬廣的胸懷和容人的氣度。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要把“不生氣”作為養生的座右銘。
不生氣就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提醒自己保持冷靜,減少沖動,甚至不沖動;不論遇到什么煩惱的事,都應該心平氣和,別做出不合理的回擊,讓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制“怒”是人生一大智慧。懂得制怒、善于制怒之人,能將心中憤怒釋放得更加徹底,更為舒暢。
人們常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雖然只有七個字,但其中包含的哲理和克制人們沖動的作用卻是巨大的。生活中,當遭遇不公、不平或個人利益受到損害時,是選擇大度地一笑了之,還是為了芝麻小事針尖對麥芒而大動肝火,人們不難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