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眼科主任醫師
當白內障導致視力減退并影響工作和生活時,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方法。近年來,白內障手術已由原先的單純脫盲進入了融合屈光手術治療的新階段。手術可以考慮患者的生活狀態和需求,定制一個“私人化”的手術方案,這讓白內障手術更加個性化。

一般情況下,當你感到工作和生活有困難,閱讀不方便,視力在0.4以下,不能用鏡片矯正,經過檢查確診白內障并排除其他眼疾時,即可考慮手術。
但是,視力不佳不是手術的唯一標準。視力表檢查的只有純黑和純白的對比,很多白內障患者呈現有良好的視力表“視力”,如為0.6~0.8,甚至1.0,但平時總感覺視物模糊,像生活在“霧霾”中;還有的眼前常有塑料薄膜或擦不干凈的眼屎,夜間光線不足時行走困難。這些是對比敏感度下降的表現,即對黑與白之間灰度的分辨力下降。
在日常生活中,對比敏感度下降最明顯的就是對臺階的分辨能力下降,這也是老人摔跤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不能僅僅因為患者視力表“視力”還不錯,就放棄白內障手術,應綜合考慮對比敏感度、色覺、像差等因素。
此外,不同的患者接受手術的早晚時機,可有較大的不同。過去,視力0.4 往往作為是否手術的標準。但現在對一個從事精細工作、有高視力要求的人,如畫家、設計師、駕駛員而言,可以早些手術,即使“視力”0.8 甚至1.0 都不是手術的禁忌,這讓他們手術后能繼續從事喜愛的事業。
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是目前公認的術式。超聲乳化的優點是切口小、無痛苦、時間短、快速復明。人工晶體種類頗多,功能不同,則應“按需植入”。
白內障摘除手術后,眼球內就喪失了晶體,它原有的聚焦作用也會丟失。雖可配戴眼鏡(框架式)及角膜接觸鏡予以糾正,但這會有很多缺點或不足。最理想的方法是安裝人工晶體,模擬人原來晶狀體的光學結構,使視力及視野恢復到正常。人工晶體材料有多種,生物相容性都很好,有非常可靠的穩定性,植入后基本沒有因材料引起的炎癥反應。正常情況下,人工晶體可受用一輩子。
許多患者紛紛要求醫生安裝“好”的人工晶體。其實,人工晶體的設計各有特點,不能簡單以好壞來區分。
人工晶體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光學設計上,有單焦點和多焦點之分。單焦點的有球面晶體和非球面晶體,球面晶體能滿足基本的視覺要求,相對價廉物美;非球面晶體能使視覺質量更高,改善了患者在光線不足情況下的視覺敏感度,如夜間行車。多焦點的人工晶體兼顧看遠和看近的功能,做到生活中“脫鏡”,給患者帶來便利。此外,還有散光型人工晶體,能矯正人眼自身的散光,提高視覺質量。如今,更新型的晶體把以上的二個或三個特點集合在一起,同時解決幾個問題。
不過,各類晶體也有它的局限性,如多焦人工晶體雖然設計上是同時滿足看遠、看近的需求而不需要再戴鏡,但是單點視覺質量比單焦的晶體差一點,并不是人人都適合的。總之,人工晶體選擇需要專科醫生的細致檢查和準確測定,不能一味追求“好的”“貴的”,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現如今,治療白內障的目標已從過去單一的恢復視力,由看不見到看得見,提高到要求術后視力恢復到“最好”。
這個“最好”并不是僅僅指手術后視力好,能看多遠,而是要一個適合自己的屈光狀態。比如,老年人以家庭生活為主,適當的近視力更能帶來方便,所以對看近的需求比能看多遠更重要;而駕駛員需要良好的遠視力。可見,術后用眼的方便性和舒適性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顯得更重要。這就要求醫生不能簡單地用同一模式處理,要根據患者的情況和用眼需求來設計手術后的屈光狀態,為患者帶來更佳的視覺體驗,也即“私人定制”。
比如說,如果患者戶外活動多,以遠距離視覺為主的,可以設計以高質量看遠為主的人工晶體,以保證活動的方便性;如果患者原來就是近視,平時以室內桌面工作或看電腦文案為主的,可以仍然保持他的用眼習慣,設計保留適當近視度數的人工晶體;如果患者從事特殊的精細工作,對近距離精細視力要求高,將根據需要做些特意的調整。
總之,白內障超聲乳化技術的精細完美和多種人工晶體的選擇和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手術設計,可以為患者創造術后最適合的視覺需求,給眼睛帶來“第二春”。但只有充分進行醫患溝通,讓醫生了解了患者術后的主要用眼需求,才能使白內障手術真正走向“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