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中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教授
對“老慢支”患者而言,冬春季是一道難過的關卡。很多患者一到天氣寒冷就會急性發作,需要住院治療,甚至反復發作住院。
中醫將“老慢支”分為兩型,一類是氣虛型,特點是自汗、乏力、易于感冒、怕風、咳嗽無力,咯痰清稀如泡沫;另一類是陰虛內熱型,特點是口干舌燥、形體消瘦、五心煩熱、咳吐黃痰、大便干燥、舌質紅、苔薄少且干。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整體觀念、治防結合、標本兼顧,尤其是其扶正固本的“未病先防”治未病思想對“老慢支”患者越冬防復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老慢支”急性發作合并細菌感染時,大多運用抗菌素治療,建議一旦發作被控制,就立即服用扶正固本、補益肺腎的中藥,并做好自我調理,以達到治養結合、防止復發的目的。本文給大家介紹四種適合家庭自我調理的方法。
補氣止咳化痰膏 補氣養肺、健脾化痰,適用于氣虛患者。藥方:黨參400 克、炒白術300 克、陳皮100 克、法半夏100 克、茯苓100 克、炙甘草60 克、山藥300 克、黃精300克、白蘿卜200 克、枇杷葉300 克、六曲200 克。
養陰潤肺膏 養陰潤肺、止咳化痰,適用于陰虛內熱體質。藥方:南沙參300 克、麥冬300 克、百合300克、生地100 克、熟地100 克、陳皮100 克、茯苓100 克、炙甘草60 克、荸薺200 克、瓜蔞根100 克、浙貝母100克、六曲200克。
制作:上藥加適量水,大火煎開,改小火煎煮45 分鐘,倒出藥汁;再加適量水,煎煮45 分鐘,倒出藥汁,將2次藥汁合并備用。用蓮子粉300 克、大棗300 克、阿膠200 克、蜂蜜200 克、冰糖200 克(糖尿病患者改用木糖醇200克),慢火收膏,即可服用。每次1~2 匙,每日服用2 次,連用2~3月。
適合氣虛的泡茶方:
泡茶方一:生黃芪30 克、橘皮6克。將上藥洗凈,加入開水燜泡20分鐘后,即可飲用,每日不拘時服用,連服3周。具有補氣、止咳、化痰作用。
泡茶方二:黨參30 克、白蘿卜30 克。將上藥洗凈,加適量水,煎開后當茶飲。每日不拘時服用,連服1月,具有補氣潤肺化痰作用。
適合陰虛內熱體質的泡茶方:
泡茶方一:南沙參15 克、枇杷葉15 克、生甘草5 克。將上藥洗凈,加入開水燜泡20 分鐘后,即可飲用,每日不拘時服用,連服3 周。具有養陰潤肺、止咳化痰作用。
泡茶方二:荸薺汁30 克、白蘿卜汁30 克、梨子汁30 克。將上三物洗凈,用榨汁機榨成汁,即可飲用。每日不拘時服用,連服3周。具有養陰潤肺、止咳化痰作用。
由于老慢支主要表現咳嗽和咳痰,因此,具有止咳化痰作用的食品就有預防作用。如白蘿卜、枇杷、橘子、陳皮、梨子、荸薺、冬瓜子、魚腥草等。
適合氣虛患者的藥膳方:
山藥蘿卜燉豬肺:山藥30 克、白蘿卜20 克、豬肺50 克、生姜、鹽、蔥、味精。將山藥、荸薺、白蘿卜洗凈,用紗布扎好藥袋備用。豬肺洗凈、切塊。一起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煎煮至豬肺熟爛,加上生姜、蔥、鹽、味精調味后,即可食用。服用方法:每日服用1~2 次,連用20 天。功效:具有補氣養肺、止咳化痰作用。
黃芪西洋參燉烏骨雞:取生黃芪35克、西洋參15克、黃精20克、烏骨雞半只。將烏骨雞去毛和內臟,切塊,放沙鍋中與洗凈的黃芪、西洋參、黃精共燉,待雞肉熟爛后,加調味品,即可飲湯食肉。具有益氣固表、增進免疫的作用。
適合陰虛內熱體質的藥膳方:
南沙參百合荸薺豬肺煲:南沙參30克,百合30克,荸薺30 克,豬肺50 克,鹽、味精。將南沙參、百合、荸薺洗凈,用紗布扎好藥袋備用。豬肺洗凈、切塊。一起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煎煮至豬肺熟爛,加上鹽、味精調味后,即可食用。服用方法:每日服用1~2次。連用20天。具有滋陰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百合沙參玉竹羹:取百合30 克、杏仁10 克、沙參15 克、玉竹30 克,加水熬制成羹食用,具有補肺養陰、潤燥潤腸作用。
此外,肺腎不足(動則喘促、腰酸、怕冷)的老慢支患者,可經常食用黨參胡桃蛤蚧粥:取黨參粉30 克、胡桃肉30 克、蛤蚧粉10 克,粳米200 克。先將粳米加適量水煮成粥,加入黨參粉、胡桃肉、蛤蚧粉攪勻稍煮即可食用。具有益氣補腎、納氣防喘的作用。
老慢支患者如果平時痰多粘稠、咽喉干燥、因痰作咳者,可經常食用枇杷葉川貝燉梨:取枇杷葉20 克、川貝母5 克、魚腥草30 克、白蘿卜30 克、新鮮雪梨1 只、共燉食用。具有清肺潤肺、止咳化痰作用。
適合氣虛患者的泡腳方:黃芪30克,枇杷葉10克、橘子皮10 克、生姜10 克。將上藥用紗布包扎,加適量水,大火煎開,改小火慢熬30 分鐘,取藥汁備用。將藥汁放于木桶,加溫熱水適量,浸泡雙腳,每晚20~30分鐘。具有益氣養肺、止咳預防作用。
適合陰虛內熱體質患者的泡腳方:南沙參30克,百合10克,麥冬10克,枇杷葉10克。將上藥用紗布包扎,加適量水,大火煎開,改小火慢熬30 分鐘,取藥汁備用。將藥汁放于木桶,加溫熱水適量,浸泡雙腳,每晚20~30分鐘。具有養陰潤肺、止咳化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