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醫藥科學研究院附屬醫院胃腸科
反酸、燒心是最常見的消化道癥狀,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這種酸爽體驗。吃了燒烤、肥膩的火鍋或是喝了酒之后,總感覺一股熱辣辣、酸溜溜的東西從胃里洶涌而來,直沖咽喉,鬧得心口、嗓子眼有說不清的痛楚,這就是胃食管反流。
我們吃下的食物,是經口腔、食管進入胃、腸再消化吸收的。在食管的下端有一塊下括約肌,好比閘門,當食物通過食管蠕動被送到食管下端時,下括約肌會打開讓食物進入胃內;當食物都進入胃內后,下括約肌又會關閉,防止胃內食物反流。
胃食管反流有生理性反流和病理性反流兩種。生理性反流是下食管擴約肌自發性松弛引起,有利于胃內氣體排出,食管會出現推動性蠕動,將胃液推進到胃里,正常情況下不造成食管損傷。但當充當閘門的下括約肌在多種因素下變得松弛、關不緊或胃內壓增高時,就會發生反流,出現燒心、反酸等病理現象,導致病理性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是胃食管抗反流功能不全所造成的一種食管胃動力性疾病,常合并有食管炎,但X線、內鏡檢查可無異常發現,可能在相當長時間不被認識。
胃食管反流已成為一種高發的慢性病。據統計,我國有近一億人飽受其困擾卻不自知。此病如不及時治療,持續發展下去可導致嚴重并發癥,如食管狹窄、黏膜糜爛及潰瘍、出血及巴瑞特食管(為癌前病變),甚至食管癌;另外還可能影響到食管外,發生酸性喉炎、呼吸道痙攣、肺的損傷等并發癥。
胃食管反流除了積極治療,個人生活習慣的改善至關重要,下面就是與之息息相關的幾個因素:
年齡 胃食管反流的發病高峰年齡為50~69 歲,這與老年人唾液分泌減少、化學清除能力下降和粘膜下毛細血管血流下降所致的抗損傷能力減弱有關。
吸煙 每天抽煙1 包以上者,胃食管反流發生率高達45%。
飲酒 經常大量飲酒者,可誘發胃食管反流。
肥胖 肥胖癥者胃食管反流發生率顯著高于體重正常者,減輕體重可明顯緩解癥狀。
心理 心理脆弱者發生反流癥狀的危險是其他人群的3.8倍。患者更易出現抑郁、軀體癥狀化、焦慮及強迫等心理異常。
甜食 一半以上患者的發病與飲食有關,其中以喜食甜食(紅薯、甜稀飯和糖水)者最為多見,其次依次為辛辣、油膩、酸性食品。
勞累 感覺乏困人群的胃食管反流發生率明顯增多,約20%患者發作與勞累有關。
不良飲食習慣 餐后平臥、睡前進食過飽等飲食習慣也是重要原因。平臥位時人人都有食管反流,當進食過飽時,尤其是晚間睡覺后,更容易出現食物反流,造成胃酸對食管的損害。
此外,妊娠、某些疾病及一些藥物與胃食管反流的發生有關。如腦卒中后遺癥、消化性潰瘍、胃膽手術,茶堿、β2-腎上腺能制劑、口服避孕藥、鈣通道阻滯劑、膽堿能拮抗劑、安定、嗎啡等。
避免精神高度緊張、飲食無規律及過飽。禁食酸、辣、甜、不易消化、高脂肪食物;忌濃茶、咖啡、巧克力等;少量多餐;午餐吃8成飽,站立半小時再午睡;晚餐7成飽,睡前4小時不加餐,睡前2小時不飲水。
避免吸煙、飲酒;肥胖者應減輕體重;加強腹肌鍛煉,有助于防止胃食管反流的發生。
晚上睡覺時可適當抬高床頭,以減少夜間胃食管反流。盡量不穿緊身衣褲,避免增加腹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