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惡劣天氣

世界摔角娛樂聯盟,簡稱WWE(WorldWrestlingEntertainment),是一家世界級的體育娛樂(職業摔角)和媒體整合型上市公司。在WWE,摔角本身只是一項體育娛樂項目,從選手的臺詞到比賽的過程以及勝負,都是預先編排好的劇本。
即使如此,為什么還是有很多人心甘情愿地被“騙”?因為,它實在是太好看了,尤其是相對于“真打”項目而言。
以拳擊、跆拳道為代表的競技類搏擊項目當然好看,但由于對戰雙方在大部分時間里都在進行試探和牽制,比賽過程中自然充斥著大量重復、單調的動作,外行們看不懂門道,自然也找不著什么熱鬧。
相比而言,即便是一場新人之間的WWE賽,也不會讓觀眾打瞌睡。古羅馬斗獸場式的宏大氛圍、山呼海嘯的觀眾吶喊、意想不到的戲劇性反轉、華麗到顛覆物理法則的招式……所有的“表演”,都是為WWE的最后一個字母——E(Entertainment,意為娛樂)服務。
雖然WWE也有形式上的規則,但觀眾們都樂見摔角手們打破圍繩和裁判的限制。打出擂臺,打上觀眾席,打進停車場還不算,就算你受傷住院,也照樣可以在病房里面上演全武行,生怕會讓觀眾感到不值票價。
在營造代入感的關鍵問題上,WWE同影視編導們的思路也是一樣的:每一個選手都擁有獨一無二的人設,彼此之間又存在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怨情仇,在各自的故事線中彼此碰撞。諸如BGM、載具、武器、專用道具等游戲元素也一應俱全,仿佛一個快意恩仇的武俠世界。這些自帶厚重故事感的角色在擂臺上“以命相搏”,自然能夠充分調動起觀眾們的情緒。
“假”不僅僅賦予WWE出色的觀賞性,也成就了其獨特的營銷方式和品牌形象。在不斷追求刺激性以迎合觀眾暴力審美需求的同時,它始終堅持在娛樂與競技、運動對抗與身體保護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能夠在WWE中登場,也成為大腕們一生的榮耀。比如,NBA巨星奧尼爾、文體“硬漢”施瓦辛格等,都曾客串WWE。
近年來,WWE甚至取消了化妝性質的出血效果,禁止選手在擂臺上互飆臟話,嚴格控制作秀的尺度,將“武德”落實到了比賽組織工作的每一個細節。即便是兒童,也可以在家長的陪伴下觀看絕大部分的現場比賽。同時,WWE從不掩飾自己的“假打”本質,選手對戰過程中甚至會對此安排一些自黑性質的表演。一通組合拳打下來,大家自然就把它當成個樂子,更不會給它扣什么“宣揚暴力”的大帽子。

畢竟,這一切都是——逗!你!玩!
這些200多斤重的美國大力士們“點到為止”的表演,在技術原理上并不復雜。他們在擂臺上的拳腳比常人快不了多少,且經常伴隨著有幾分無厘頭的動作,比如,在重拳發出前大力蹬地卸力,為了讓對手喘口氣而在其摔倒后忙著擺Pose,或者是用故意踢空氣的方法來保護對方。
看似和搏擊擂臺并無兩樣的WWE競技場,每一個細節也都有著獨特的設計功能:擂臺地板是由包裹著石棉瓦和泡沫材料的軟木制成,在選手摔倒時能夠吸收大部分的沖擊力。至于燃爆全場的械斗場面,這里面暗藏的玄機就更多了:折椅是塑料做的,桌子都是從中間預先鋸好。賽前砸得地面咣咣響,砸得鐵器直冒火星的大鐵錘,選手也會在上場之前趁觀眾不注意偷偷換成假的。砸人的垃圾桶是外面包了一層錫箔的硬紙板糊出來的……WWE的安全防護已經涵蓋了比賽的每一個環節,由燈光、音效、攝像、解說組成的龐大幕后團隊,也全程密切配合,防止觀眾出戲。
然而,WWE畢竟是一種“一鏡到底”的演出,中途不能喊“咔”,更不能靠吊威亞和后期制作來玩什么視覺魔術。在動輒數十分鐘的對決中,危險隨時都伴隨擂臺上的人們。對于這些讓人望而生畏的WWE猛男狠女來說,他們即便能夠控制得了自己的動能,也沒法違背物理定律,克服龐大身體的勢能和地心引力可能給對手帶來的傷害。
比如,抱摔的動作,其保護對手的訣竅在于,發招者先行觸地,用腿部最為脆弱的膝蓋,承受了兩個合計超過400斤的猛男摔倒時的沖擊力,其傷害可想而知。事實上,幾乎WWE所有著名的“大招”,都是按照“殺敵為零,自傷八百”的思路來保護對手的,這也造成了WWE中的那些常勝將軍的受傷概率和嚴重程度,反而比二線選手更高。
摧枯拉朽般的力量感、神秘的劇情、花樣翻新的動作演出……這些噱頭只能提供一時的感官刺激,真正打動我們的,或許是摔角手們那種為了取悅觀眾,甘愿犧牲一切的精神。
//摘自游戲研究社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