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評
近日,一則消息引起筆者注意,今年年底北京將實現道路停車電子收費全覆蓋。從2019年底全面啟動改革,到今年年底“收官”,短短3年,憑借科技賦能,北京的道路停車管理換了一副模樣。
“大馬路,寬又寬,小汽車,停兩邊。”隨著城市中私家車的增加,對路側停車管理精細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各管一片的人工收費不僅效率不高,而且因為缺乏有效的監管措施,難以杜絕隨意性問題。現代都市中,精確到分秒的計費,僅靠人工記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停車管理改革是大勢所趨。
想管好用好在路側見縫插針擠出來的停車位,新技術是個好幫手。所謂路側停車電子收費,就是根據每條道路情況,采用高位視頻、地磁、視頻樁等不同形式對停放車輛進行收費。隨著電子收費前端設施更新升級,服務停車人的APP不斷迭代、增加新功能,電子收費已悄然改變了北京人的停車繳費模式。
首先,電子收費有效避免了亂收費、私議停車費的問題,也更有利于管理部門有效掌握轄區內路側停車情況。不通人情世故的“電子眼”把關,停車行為有據可依,保證了管理、收費環節的公開透明。
其次,作為服務對象的停車人,享受到更便捷高效的服務。從停車入位到開車離開,電子收費用精準的數據說話,事后通過移動端繳費的方式,極大地節省了停車人的等候時間。這不僅有助于培養車主“停車入位、停車付費”的習慣,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因停車產生的糾紛。
再次,有了新設備的助力,極大地解放了人力。隨著新的道路停車前端檢測技術——移動視頻的推廣,在路幅較窄、樹枝繁茂的道路,通過移動設備抓取固定停放車輛的車牌信息,停車管理員可“邊騎邊拍”,流程更簡便,工作更從容。
其實,不止應用于道路停車,新技術也已經成為破解諸多城市管理難題的一把“金鑰匙”。隨著智慧城市理念日益為人們所認同,會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在城市管理中顯身手,成為城市和諧有序運轉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