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積極教學”是以教師“積極地教”引領學生“積極地學”的教學方式,具有教學內容任務化、教學任務活動化、教學活動情境化的特征。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探索構建“三線并舉,四步導學”積極教學模式,使中職課堂由“師本課堂”走向“生本課堂”,由消極被動走向積極主動。
關鍵詞:三線四步;積極教學;設計實施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1)11C-0012-05
積極教學模式是一種適學、促學、樂學和會學的課堂范式,是對教育教學的原點訴求,是追求理想課堂的創新實踐。當前,中職課堂教學囿于學生消極學習心態和教師消極教學策略,致使課堂生態失衡,效率低下、氣氛沉悶、活力缺乏,呈現出教者無味、學者無趣、教學脫節的消極狀況。要改變中職課堂教學現狀,需要樹立積極教學理念,實施積極教學策略,構建積極教學模式,打造“學為中心”的積極課堂,讓每位學生“煥發生命的活力”。
一、中職“積極教學”的內涵特征
(一)“積極教學”的主要內涵
“積極教學”是以積極心理學、積極教育和生本教育等理論為指導的課堂教學創新實踐。積極心理學致力于個體心理力量的挖掘,對于調動中職學生與教師雙方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積極教育是積極心理學在教育領域的運用,強調教育要以培養學生外顯和潛在的積極力量、積極品質為出發點,以增強學生的積極體驗為主要途徑,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的目的。生本教育是指“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中職教師要從過分聚焦學生的問題補救、缺陷克服或行為矯正,轉向充分關注學生的潛能、優勢和美德,著力增進學生的積極體驗,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
“積極教學”是積極心理學、積極教育和生本教育等理論在中職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是以積極、和諧和發展為價值取向,是為學生的學習而設計的教學。中職積極教學,是以生為本,以學為中心,以“激發積極情感、引導積極參與、增進積極體驗”為主線,以和諧高效為目標,喚醒學習意識,點燃學習熱情,享受學習快樂,促成師生幸福成長的課堂實踐活動[1]。
(二)“積極教學”的基本特征
1.教學內容任務化,引導積極參與。任務是驅動活動的基本因子。教學內容任務化,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學習知識和技能,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成就感。學生根據任務要求自主完成或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師生討論完成任務的思路和方法,教師通過適時指導與點撥,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解決問題中體驗、感悟、反思和習得。積極教學課堂上的任務設置并不是隨意的,而是成系列的、進階的。任務進階,一是體現在任務設計遵循由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的遞進,二是體現在從單一任務向任務鏈設計過渡,即教學任務外顯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任務,但這些任務聚集起來,就形成一條明晰的任務鏈,串聯起課堂學習目標。
2.教學任務活動化,增進積極體驗。活動是完成任務的基本載體。教學任務活動化,就是教師要設計與任務相對應的活動,作為學生課堂參與的載體。積極教學活動的設計應具備如下特點。一是活動的研究性。活動并不僅僅以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為目的,而是賦予活動更大的探究拓展空間,以擴大課堂的自由度,發展學生的個性。二是活動的聯系性。活動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完全獨立的,相關活動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并且是螺旋關聯。三是活動的豐富性。可以是討論、展示、表演、游戲等多種形式。通過課堂活動參與,讓學生形成積極學習的探究形態,引導學生在多樣化活動中建構經驗知識,實現從“知識演繹式學習”變為“行動建構式學習”,培養創新思維、形成關鍵能力[2]。
3.教學活動情境化,激發積極情感。情境是開展活動的基本依憑。教學活動情境化,就是教師根據教學活動,創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進行的、快樂的事情。積極教學情境是一種系列情境,即教師對整堂課進行情境設計,不僅僅局限于課堂開始時的情境導入,而是要設計一個“情境場”。這種情境應具備以下特點:一是情境的連貫性,整堂課只有一個情境基調;二是情境的情節性,整堂課通過故事性關聯情境貫穿始終;三是情境的匹配性,情境與學習任務、教學活動高度匹配。教學活動情境化,旨在實現學生在校園活動、社會活動和職業活動情境中,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和有效的自主構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3]。
二、中職“積極教學”的模式設計
基于中職積極教學的內涵特征,筆者設計了中職“三線四步”積極教學模式。“三線”,即以情境為暗線,激發學生積極情感;以任務為主線,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以活動為明線,增進學生積極體驗。“四步”則貫穿于每條“線”,情境線中的四步為:情境導入,情境展開,情境升華,情境遷移;任務線中的四步為:任務創建,任務實施,任務評價,任務延伸;活動線中四步為:自主活動,合作活動,總結活動,拓展活動。
(一)情境線四步流程
情境線即以情境創設為暗線,激發學生積極情感。所謂情境就是一種氛圍,一種狀態或一種場景的模擬。情境線四步流程如下。
一是情境導入。創設情境導入教學,是教師采用適當的媒介創設與當前學生學習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縮短學生與教材的時空距離,并創建與其密切相關的對應任務,作為要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指向,讓學生自覺地進入自主探求知識的環境中去,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處于積極學習狀態。
二是情境展開。教師根據課堂教學活動的趨向,通過對情境的展開,有針對性地再創設連環情境:繪聲繪色,優化情境,設身處地,融入情境;設疑想象,感受情境等,使整體課堂的教學活動過程始終伴隨著學生的情感活動,讓學生最終掌握自我探索活動和建構所要學習的知識。
三是情境升華。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效果,特別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再次設計有針對性的情境,引導學生梳理課堂所學知識,指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評估。
四是情境遷移。學生基本學完教材知識點,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與技巧后,教師需要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走出情境,遷移運用,鞏固新知。遷移情境創設要從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和職業生活的角度進行選擇和設計,特別要注重職場情境的設計,要讓學生在大量真實生活應用情境中提高自己的綜合職業素養。
(二)任務線四步流程
任務線即以任務驅動為主線,以學生現有能力為基礎,以學生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目標,以“做中學”為思路,實現學生能力和素養的提升。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在教師指導下,積極思考,互助合作,主動完成學習任務。任務線四步流程如下。
一是任務創建。教師在教學任務創建過程中,要基于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設計與當下課堂教學內容相貼近的教學任務,任務要有進階性,形成任務鏈,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二是任務實施。簡單的基礎任務,由學生使用網絡學習平臺自主學習完成;復雜的核心任務,學生無法獨立完成,需要組建學習小組,以優帶差,以任務為核心,通過交流合作探究,進行互助學習完成任務。教師在學生執行任務過程中扮演的是調度的角色,指導學習方法,為學生完成任務搭建腳手架,幫助學生提高任務完成效率[4]。
三是任務評價。任務評價要與任務匯報相結合,在匯報中評價,在評價中激勵。任務匯報是小組學習成果的展示,可以在任務匯報的過程中實施多元多維評價。
四是任務延伸。任務延伸是設計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任務,讓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在發散性思維引導下有所發現,讓學生在自由探尋與深入感悟中發現精彩。
(三)活動線四步流程
活動線即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動為明線,把自主合作探究活動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教師在積極教學課堂上要提供助學系統、約束系統、激勵系統等。活動與活動之間要進階設計,具備關聯性。活動線四步流程如下。
一是自主活動。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材,獲得對授課內容的初步印象,為深入探究打下基礎。自主學習活動主要是讓學生借助網絡學習平臺初步讀懂理順教材章節的基本內容。
二是合作活動。教師在學生初步讀懂理順教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教材的核心知識點進行深入探究,進一步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教師預先設計研究性任務,學生帶著這些研究性任務與同學進行合作探究,去發現,去感悟,去把握。
三是總結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在基本掌握教材知識點的基礎上,重新梳理教材,構建知識樹,繪制思維圖。比如,語文教學要從字詞語段、文學常識、主題主旨、寫作特點等方面進行分類總結,從而積累語文知識和學習方法。
四是拓展活動。教師在學生學完教材章節后,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遷移,用學會的知識原理解決實際問題。拓展活動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領會教材內容,學生運用習得的方法,完成繼續學習和創新學習,實現由“教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
(四)三線并舉,四步導學
中職“三線四步”積極教學模式,是以三線為經,四步為緯,經緯交織,逐層推進;具體到學科教學,則三線各有側重,相互交織;四步相互融通,逐層推進[5]。“三線并舉,四步導學”的具體教學步驟如下。
第一步:情境導入中創建任務,任務引領下自主學習。教師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并在情境中呈現教學任務;學生在教學任務引領下自學教材,整體把握。
第二步:情境展開中實施任務,合作探究下完成任務。教師展開情境,創設連環情境,指導學生深入研學教材,并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互助學習來完成任務。
第三步:情境升華中評價任務,總結反思下梳理積累。教師指導學生多元多維評價任務,理性思考,探尋規律,梳理歸納,積累知識,習得方法,升華情境。
第四步:情境遷移中延伸任務,拓展遷移下學以致用。教師指導學生走出情境,拓展訓練,遷移運用,鞏固新知,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
三、“三線四步”積極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筆者以教授唐詩《旅夜書懷》為例,教學設計采用“三線四步”積極教學模式,分為四個步驟,堅持以生為本、以學為中心,堅持情境導學、任務導向、活動(朗讀)導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一)第一步:情境導入中創建任務,任務引領下初讀感知
1.情境導入:創設愁境,感悟愁情—— 我們每個人都在廣袤的天地間飛翔著,可是我們在飛翔的路途中,總會遇到狂風遇到暴雨,前方一片迷茫,我們不知該飛向何方。唐朝的那個夜晚,杜甫守著他那葉破舊的小船也找不到前方的路,讓我們一起走進杜甫的《旅夜書懷》,去聆聽杜甫的心聲。
2.任務創建:圍繞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詩歌鑒賞方法,設計六個任務。任務一:讀一讀,讀準音韻(怎么讀);任務二:品一品,讀懂內容(寫什么);任務三:悟一悟,讀透情感(為什么寫);任務四:析一析,讀活技法(怎么寫);任務五:評一評,填寫《課堂學習評價表》;任務六:練一練,比較閱讀《登高》,發放“學習任務單”。
3.初讀感知:學生在“任務一”的引領下,自由朗讀,分組朗讀,聽配樂示范朗誦;初步領略唐詩美的語言、形象和情感,完成任務一。教師指導學生掌握古詩詞朗誦技巧——讀準字音,讀對節奏,讀好語氣,讀出感情。
(二)第二步:情境展開中實施任務,精讀領悟下完成任務
1.情境展開:展開愁境,體味愁意。教師展開愁境,引導學生進入杜甫帶著滿腹凄苦所描繪的情境——孤舟夜泊、大江月夜、沙鷗獨飛等,感悟作者觸景生情,觸景傷懷,在景物中寄寓的孤獨凄涼的愁情。
2.任務實施: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在情境烘托下,在精讀領悟中,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完成任務二和任務三。
3.精讀領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精讀文本。教師著重指導:完成任務二要把握三個環節——讀題目,明信息;讀注釋,曉內容;讀意象,品意境。完成任務三也要把握三個環節——讀作者,悟情感;讀景物,悟情感;讀心聲,悟情感。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暮年漂泊的失意凄苦之情。
(三)第三步:情境升華中評價任務,深讀積累下梳理總結
1.情境升華:升華愁境,探析技法。憂愁作為人的一種感情狀態,是文學作品一個永恒的主題;詩人面對人生失意和仕途艱難,或直接感慨,或委婉道出,萬千愁緒給我們的詩歌盛宴增添了一道美味佳肴。教師引導學生深讀課文,探析作者化虛為實寫愁的技法。
2.任務評價: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完成任務四和任務五,填寫《課堂學習評價表》。
3.深讀積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深讀文本,歸納總結這首詞的寫作技法;教師指導學生從詩歌的抒情手法、描寫手法和修辭手法等方面梳理總結寫愁技法,完成任務四;并運用《課堂學習情況評價表》指導學生自評、互評,完成任務五。
(四)第四步:情境遷移中拓展任務,任務拓展下活讀致用
1.情境遷移:遷移愁境,比較賞析。李白的愁是懷才不遇、報國無門之愁,陸游的愁是憂國憂民、壯志難酬之愁,李煜的愁是國亡家破、懷念故國之愁,李清照的愁是傷春悲秋、離別相思之愁。杜甫一生凄涼困頓,仕途不順,戰亂流離,晚年漂泊,江舟長逝,這些遭遇給他帶來了失意凄楚之愁。
2.任務延伸:比較閱讀——賞析杜甫的《登高》,填寫“學習任務單”。
3.活讀致用:教師指導學生朗誦《登高》,并運用《旅夜抒懷》的所學知識,從意象、情感和技法等方面進行比較鑒賞,辨別異同,著重把握體會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在此基礎上,完成任務六。
中職“三線四步”積極教學模式,是針對中職課堂教學現狀的創新實踐,是適合職校學生和諧發展、快樂成長的課堂模式。“三線四步”積極教學模式,是秉持“為積極而教,與幸福同行”理念,通過“情境、任務、活動”的縱橫交織,循序推進,激發學生的積極因素、主體意識、學習熱情和主動參與,最終促成教學相長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
參考文獻:
[1]倪福疆.“積極課堂”教學主張與實踐建構[J]. 職教通訊,2019(20).
[2]崔景貴,楊治菁.職校生專業學習心理與職校積極課堂教學的建構[J]. 職教論壇,2015(7).
[3]崔志鈺,陳鵬 . 職業教育積極課堂教學范式:基本特征、模型建構、意義表達[J]. 職業教育,2020(9).
[4]李蕊新.基于任務驅動的語文學習活動設計[J]. 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8(8).
[5]倪福疆.中職“積極語文”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
責任編輯:陳向陽
*本文系第四期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立項課題“中等職業學校積極課堂構建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ZYB102)階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10-09
作者簡介:倪福疆,江蘇省邗江中等專業學校(江蘇揚州,225117)黨總支書記,高級講師,江蘇省職業教育領軍人才,揚州市特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職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