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現代化技術的發展以及新媒體技術的興起,不斷地改變著人們對生活以及文化的看法。對于新聞媒體工作者來說,如何更好地利用新聞廣播宣傳我國的傳統文化,并利用新媒體技術幫助人們樹立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新媒體技術已經不斷地滲透到新聞廣播中來,并對新聞廣播電臺的傳統文化類資料采集、節目策劃、播出效應等有著很好的推動作用。基于此,該文闡述了新媒體的技術和理念,分析了現階段新媒體對傳統文化傳播的積極影響,并研究了傳統文化在保護與傳播過程中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從借鑒西安、河南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播從中獲取經驗和啟發,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 傳統文化保護? 傳播發展? 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TP37?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11(a)-0000-00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in the Prote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Meng Xiaoting
(Jilin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and the rise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people's views on life and culture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For news media workers,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news broadcasting to publicize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ow to use new media technology to help people establish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New media technology has continuously penetrated into news broadcasting, and has a very good impetus to the colle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data, program planning and broadcasting effect of news broadcasting station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echnology and concept of new media, analyzes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new media on the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t present, and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of prote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so as to gain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from the prote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Xi 'an and Henan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New media technology;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Digitization
近些年來,我國各地的新聞媒體受新媒體技術的影響,在節目策劃、風格定位、信息采集等方面都做了較大的改進,并獲得了一定的收視成果。對于我國經久流傳的傳統文化,更需要通過新聞廣播進行保護和傳播。基于新媒體環境下,對傳統文化傳播與保護產生了積極地影響,有效地改變了傳統的文化傳播方式,通過創建傳統文化網站,讓更多的人能夠多渠道地對傳統文化的內容和價值進行了解,從而加深文化保護的意識。但是,在新聞媒體傳播文化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部分文化推廣宣傳仍采用傳統方式,新媒體工作難以開展,節目生產率低致使文化類節目成本較高等,不利于新媒體技術在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播中的有效應用。因此,針對該課題的研究非常有必要性。
1 新媒體技術和理念
1.1手段較先進
新媒體技術重點在于運用的手段先進,其有效地結合了數字化以及虛擬技術等優點,將信息進行融合與交互,讓觀眾能夠跟隨廣播電視的步伐深入到新聞環境中來。目前VR主要的虛擬產物,有效地打破了虛擬與現實的界限,讓人們在現實環境中感受虛擬時空帶來的視覺沖擊,通過VR技術,能夠將千年之前的文化展現在人們眼前,將歷史文物精確地還原出來,進一步提升了歷史文物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1]。
1.2互動性較強
新媒體技術互動性較強,傳統形式的傳統文化節目已經很難吸引觀眾,也不容易引起人們對文化的重視。在新媒體時代下,人們的參與度和話語權越來越高,他們可以對當下所發生的事件進行評論,表達自己的感受,也是信息反饋的一種體現。從新聞媒體角度來看,更應該進一步提升觀眾的地位,通過互動和交流加深觀眾對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從全新的角度了解傳統文化。
2 新媒體技術對傳統文化傳播的積極影響
2.1改變傳統傳播方式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有效地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了解信息的方式。傳統的文化類節目傳播往往采用新聞、廣播收聽等方式,限制了廣播電視臺的發展。而運用新媒體技術,人們可以在收看新聞廣播的同時,有更多的途徑接收到來自全國不同類型的傳統文化節目,足不出戶便能直觀地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目前,新媒體技術也在不斷地創新,致力于通過多樣化的傳播方式讓人們更深入地了解文化的內涵,并采用視頻宣傳、專題節目采訪等方式,激發人們觀看傳統文化類節目的興趣[2]。目前,越來越多的關于傳統文化類的優秀電視節目呈現了出來,例如:吉林廣播電視臺2019年主辦的家園文化益智節目《你不知道的吉林》,節目以互動性為主,通過市民益智答題,讓人們以問答參與學習的方式了解吉林的傳統文化、民俗風情、自然資源等,進一步調動了全國人民了解吉林的熱情,讓更多的吉林人主動地了解本土文化,讓其他省份的人民愛上吉林,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吉林的旅游產業,也促進了吉林廣播電視臺朝著更高的平臺發展。
2.2創建傳統文化網站
有不少地方電視臺已經著手利用新媒體技術,創建屬于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網站,將傳統文化以多樣化的形式傳達給觀眾,在國內掀起了一番宣傳發揚傳統文化之風,讓人們在體驗文化的過程中感受文化帶來的魅力和震撼。例如:新疆地區的達瓦孜文化,是一種傳統體育、游技與雜技,而當地電視臺將達瓦孜文化進行宣傳,弘揚達瓦孜的體育精神,讓人們從新的視角認識達瓦孜文化。同時,建設達瓦孜文化網站,讓更多人的人能夠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深入了解。
3 新媒體技術在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播中的應用
3.1新媒體從業人員加強新媒體技術的學習和借鑒
為更好地將新媒體技術的虛擬性和互動性與傳統文化傳播保護相結合,新媒體從業人員更需要從自身出發,加強新媒體技術的學習和利用,并與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相互融合,加強文化創新,從而激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學習,進一步達到文化保護的目的[3]。同時,也要借鑒和學習當前國內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播節目,例如:河南文化節目的策劃,引發全國人民對河南文化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震撼了所有人。今年,河南創作了《唐宮夜宴》《皇帝千古情》《洛神水賦》《秋月稷》等節目吸引了一大批觀眾,讓人們足不出戶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河南衛視將節目的重心放在了還原歷史文化,重現民族風采上,有效地利用新媒體技術,通過舞蹈、燈光、舞臺機械和設備完美地展現了多姿多彩的節目。全國各地的媒體從業者更需要從中吸取經驗,正視自身存在的短板,在借鑒、參考中不斷挖掘屬于本土特色的傳統文化。
3.2以傳統藝術形式為題材的新媒體作品
為更好地將新媒體技術應用到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播中來,新聞媒體在創作節目時要積極引用傳統藝術豐富節目的內容,例如中國風舞蹈、民俗文化等[4]。同時,為了讓節目更加親民化,在節目策劃前,相關的工作人員可以深入民間進行尋訪,深入挖掘屬于地方特色的傳統技藝,從而讓它們重新呈現在大眾的視野中,激發人們保護和傳播傳統文化的意愿。以吉林廣播電視臺為例,為更好地向國人展現吉林的魅力和鄉土文化,電視臺特別策劃了融匯本省方言、東北二人轉等特色的綜藝小品節目《東北大秧歌》以及戲曲節目,從而讓更多的年輕人通過這些節目認識傳統文化、學習文化。
3.3有效融合數字媒體技術構建文化自信
目前,數字媒體技術雖然已經在新聞媒體行業得到應用,但是仍有較大的開發利用空間,新聞媒體行業可以有效地利用數字媒體技術,構建文化自信,選取數字技術中可利用的地方,進一步優化新聞媒體的不足,從深層次解剖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提煉出來,在文化價值反思層面的基礎上,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自信[5]。因此,新聞媒體可以借用數字媒體技術,傳播我國地區性特色傳統文化。例如:吉林地區的二人轉文化,在唱腔、表演手段、扮裝等方面非常考究,是吉林富有代表性的傳統藝術,吉林電視臺更需要加大對二人轉表演藝術的宣傳和保護力度,讓更多人認識吉林二人轉。又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以唐朝文化為背景,主打唐風元素,并以消費體驗為特點的一站式消費景點。它的出名一方面在于地域文化濃厚,有十三王朝在此建立都城。另一方面,這里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傳統文化素材,為更好地構建文化自信,很多歌手、演員、藝術家等都在這里將西安的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展現給世界。作為新聞媒體工作者更應該向西安,河南學習,立足本土文化資源,建立文化自信,讓世界看見中國傳統文化[6]。
4 結語
總體來說,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需要每一個中國人守護和弘揚,新聞媒體行業運用新媒體技術,能夠以多樣化的形式將傳統文化展現給觀眾。同時,以傳統藝術形式為題材的新媒體作品在傳統播放手段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和優化,讓人們能夠透過節目感受吉林本土文化。有效融合數字媒體技術構建文化自信,并積極融合數字媒體技術開拓市場,進一步促進新聞媒體行業朝著更高的平臺發展,將傳統文化以更多的形式展現給觀眾,從而更好地體現新聞媒體的價值和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春美.融媒體時代文化遺產的傳播創新——以故宮博物院為例[J].傳媒,2020(8):66-69.
[2] 陸怡婷.新媒體語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傳播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1(6):102-103.
[3] 申紹云.新媒體技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用思考——以江西省為例[J].科技傳播,2021,13(12):137-139.
[4] 黃艷華.全媒體語境下的龍母文化傳播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9.
[5] 趙宜鈞.古建筑類紀錄片文化傳播的藝術特色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8.
[6] 王梓力.新媒體環境下岳池曲藝保護中的傳播實務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7.
作者簡介:孟曉婷(1980—),女,碩士,編輯,研究方向為廣播電視。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10-5042-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