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山之陽,有拱木,上有二鵲各巢而生子者。其一母為鷙所搏,二子失母,其鳴啁啁;其一方哺子,見而憐之,赴而救之,即銜置一處哺之,若其子然。噫!鵲,禽屬也,非有人性也,乃能義如此,何以人而不如鳥乎?

(選自清代張潮《虞初新志》)
大慈山的南面,有一棵大樹,上面有兩只母鵲分別筑巢,養育自己的后代。其中一只母鵲被兇猛的禽鳥捉走了,兩只幼鳥失去了媽媽,啁啁地鳴叫著。另一只母鵲正在喂養自己的孩子,看到后可憐那兩只雛鳥,就飛到它們的鳥巢救護它們,立刻將它們銜到自己的巢里一起喂養,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哎!鵲是禽類的一種,并沒有人性,卻能仁義到如此之地步,為什么有些人卻不如鳥呢?
★ 普天之下,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
★ 人和其他動物一樣,都是大自然的生靈,對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應該保持敬畏之心。
★ 善于思考和學習是人的優點,一切好的現象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的內容。
1.陽:在文言文中,“陽”和“山”或“水”組合在一起,可表示方向,分別代指山之南或水之北。“陰”正好與之相反。
2.虞初:“虞初”是漢武帝時的方士,被看作小說家的鼻祖,其名后來被當成“小說”的代名詞。書名帶上“虞初”兩字的,一般為文言小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