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軍
(廣東中金嶺南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廣東 韶關 512000)
國內某大型鉛鋅礦經過多年的開采與生產產生了大量的尾礦,尾礦產生量由由投產初期的20萬t/年增加到目前的70萬t/年,30多年來共產生尾礦約1000余萬t,除部分用于井下充填外,其它均堆存于尾礦庫。尾礦庫運行多年,不僅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且由于儲量大,尾礦庫占用大量土地資源,且面臨潰壩的風險,給周邊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巨大的隱患。經過尾礦資源調查結果顯示,凡口鉛鋅礦鋅尾溢流尾礦中Fe含量約18%~25%、S含量約20%~26%,兩者含量接近尾礦的50%,若將其回收利用,不僅能緩解尾礦堆積造成的環境污染,還能變廢為寶,產生一定經濟效益。本研究通過全面分析尾礦資源特性解析有價元素的賦存狀態、物相種類、含量及分布等因素,確定了“磁化焙燒-磁選-尾氣制酸”的工藝路線,以達到綜合回收利用鉛鋅浮選尾礦中鐵和硫的目的。
現有火法回收硫鐵的工藝多為兩焙燒,即一段脫硫,二段還原磁化焙燒,工藝復雜,成本高昂。為簡化工藝流程,降低生產成本,本研究針對一段焙燒,同步脫硫磁化焙燒開展了試驗[1]。
(1)煙氣中二氧化硫的測定:碘量法測定焙燒尾氣中的二氧化硫濃度。
(2)焙燒熟料磁性測定:本次試驗采用XCGS型磁選管,采用“高磁場粗選-低磁場精選”的工藝流程來測定焙燒熟料磁性物質的含量,以判定一段磁化焙燒的效果。
(3)物料中Fe含量的測定:EDTA滴定法測定原料及熟料中Fe的含量。
通過S、Fe回收理論分析及前期小試試驗研究可知,通過焙燒工藝條件的優化,可實現一段焙燒回收鉛鋅尾礦中的S、Fe資源。項目組在現場開展了中試試驗,研究了不同焙燒條件對S、Fe一段焙燒回收的影響。
表1為不同焙燒溫度對鉛鋅尾礦S、Fe回收率的影響,由表可知,在填充率為7%,停留時間30min,氣料比為3.11L/g時,在焙燒溫度區間為600℃~900℃的條件下,煙氣中SO2濃度均大于6%,說明煙氣焙燒濃度完全滿足制備硫酸的要求。而焙燒溫度對Fe磁選回收率影響較大,焙燒溫度為600℃時,精礦Fe的回收率僅為7%,精礦產率僅為3.5%,而結合表1可知,燒渣有效S含量僅為2.2%,說明在低溫條件下,回轉窯內負壓較高,硫、鐵相對較易被氧化,分別形成SO2及三價Fe,導致燒渣磁選精礦產率低,Fe回收率低。焙燒溫度升高至750℃時,Fe回收率升高至92%,當焙燒溫度為800℃時,回收率降低至72%。焙燒溫度對精礦Fe品位影響較小,但焙燒溫度達到900℃時,Fe回收率達到87.2%,精礦產率達到55.6%,但精礦Fe品位僅為38.3%,說明溫度過高時,Fe與其它元素相互結合,形成了磁性較強的物質,提高了精礦產率,但由于Fe與其它元素的結合,導致精礦產品Fe品位較低。由溫度試驗結果可知,焙燒溫度為700℃~750℃時,有利于Fe的磁選回收[2]。
表2是不同給氣量對有效S回收的影響,由表可以看出,當焙燒溫度為600℃、填充率7%、停留時間30min的條件下,隨著氣料比的增加,燒渣中有效S降低,有效S回收率升高。當氣料比達到2.89L/g時,有效S回收率達到91.1%。進一步提高氣料比達到3.33L/g時,燒渣中仍有1.7%的有效S,因此僅靠提高給氣料比,無法進一步提高有效S的回收率。
另外,由表可以看出,雖然氣料比不同,但是煙氣中SO2濃度均高于6%,滿足制酸要求。同時,由表中還可以看出,在氣料比為3.11L/g時,鐵精礦產率較低,僅為3.5%,因此Fe的回收率僅為7.3%。降低氣料比至2.89L/g時,精礦產率升高至24.1%,而進一步降低給氣量時[3],精礦產率改變不大,而空氣量的下降將導致有效S回收率的降低。因此,最佳氣料比應低于3.11L/g,高于2.89L/g。

表2 氣料比對鉛鋅尾礦S、Fe回收率的影響(t=30min,T=600℃,90kg/h,3000GS+500GS)

表3 填充率對鉛鋅尾礦S、Fe回收率的影響 (t=30 min,T=750℃,3000GS+500GS)
填充率是回轉窯設計的重要參數,主要與窯管內徑、停留時間及給料速度等參數有關,而填充率的大小直接影響物料與空氣接觸效率,從而影響有效S回收率及Fe的氧化率。表3為不同填充率對礦泥有效S回收率的影響,由表可見,焙燒溫度、轉速及給氣量一定時,當填充率達到9.52%時,焙燒燒渣中有效S含量高達6.7%,煙氣二氧化硫濃度僅為3.97%。相同焙燒條件下,當填充率為9.52%時,煙氣二氧化硫濃度可達6.24%。
給料速度決定了填充率大小,當填充率過低時,給料速度較小,從而導致回轉窯處理量降低,導致硫總量降低,在氣量不變的條件下,二氧化硫濃度也進而降低。
此外,根據《化工回轉窯設計規定》可知,回轉窯常用填充率為5%~15%,因此回轉窯填充率不宜選擇3.57%。當填充率為7.14%時,煙氣二氧化硫濃度可達6.15%。此外,從表中還可看出,精礦Fe品位隨填充率的增加而升高。在填充率為9.52%時,精礦Fe品位可達55.02%,精礦產率僅為33.8%,且Fe回收率僅為80.3%,說明高填充率時,尾礦中有效S、Fe并未被完全氧化,仍多以硫鐵存在,被氧化的Fe多以Fe3O4存在,因此Fe的回收率較低,當填充率為7.14%時,精礦Fe品位可達55.59%,精礦產率達到49.74%,Fe的回收率也提升至92%,因此,綜合考慮以上因素,最佳填充率選擇7.14%。。
通過鉛鋅尾礦一段焙燒試驗表明,焙燒溫度750℃,給料量為90kg/h,給氣量為280m3/h時,窯內填充率為7.14%的條件下,煙氣中SO2濃度能滿足制酸標準,焙燒熟料經磁選回收可得到Fe品位大于55%的鐵精礦產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