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俄羅斯漁業發展現狀

2021-01-06 02:35:10徐悅梁利群董曉麗戶國
水產學雜志 2020年5期

徐悅,梁利群,董曉麗,戶國

(1.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科學學院,上海 201306;2.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0)

俄羅斯具有廣闊的漁業水域和豐富的漁業種質資源[1]。前蘇聯時期從20 世紀50 年代起,其漁業快速發展,到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發展達到鼎盛,成為世界漁業大國之一。隨后經歷前蘇聯解體和激進的農業改革,漁業陷入混亂,導致其漁業經濟走向衰退。2004 年的捕撈量僅為300 萬t,全球排名第12 位,從資源自給到每年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水產品,漁業經濟總體頹勢。為發展漁業,俄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振興漁業計劃。此后10 年間,俄羅斯水產品產量增長0.5 倍,漁業收入增長4 倍正處于穩步發展中,但因前蘇聯解體造成漁業創新發展程度不高、各部門各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漁業設施陳舊老化、從業人員逐年減少、投資不足等問題尚未解決,加之俄羅斯經濟遭遇轉軌和國際制裁壓力等多番因素影響,俄羅斯漁業經濟增長收效甚微,發展依舊艱難。

1 俄羅斯漁業發展歷史沿革

俄羅斯漁業可以追溯到中世紀,15 世紀初宮廷開設了魚類養殖學校。魚類養殖最初的進展是在19世紀中葉,當時俄羅斯應用科學家弗拉蒂米爾·瓦列斯基開發了干法(俄羅斯式)魚類人工授精技術[2]。這種方式開啟了鮭科、鯉科、鱘等魚類的人工繁殖。20 世紀中葉,在前蘇聯時期建立了魚類繁殖的國家系統,包括在亞速海、里海和遠東海域建立專門的魚類繁殖場,加上其強大的海上捕撈業,俄羅斯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漁業國。

但前蘇聯高度中央集權的經濟體制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使其經濟不能適應激烈的國際經濟、科技競爭,1991 年國家解體。原蘇聯時期其遠東漁業船隊的年漁獲量占全國漁產量的70%,1988—1989 年巔峰時產量達1000 萬t,解體后漁產量不足450 萬t(1997 年),俄羅斯漁業經濟發展處于低谷時期[3]。

2 俄羅斯漁業發展現狀

2.1 漁業資源現狀

俄羅斯境內有超過250 萬條河流,包括伏爾加河、奧布河、葉尼塞河、里納河和阿穆爾河等大型河流,河流總長度超過8.0×106km,海岸線長達4.3×105km,最終分別匯入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和里海[4],水域廣闊,漁業資源極為豐富,例如:亞速海是位于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公海,既有天然水道連接黑海還有運河連接里海和伏爾加河,因有頓河、庫班河和眾多小河流匯入,帶來大量營養物質,也由于海水溫暖,漁業資源異常豐富,有記錄的魚類有80 種,其中包括鱘Acipenser、鱸Lateolabrax japonicus、歐鳊Abramis brama orientalis、鯡Clupea pallasi、魴Satyrichthys rieffeli、鯔Mullet、米諾魚Minnows、歐擬鯉Shemaja 和Leiocassis longirostris 等。此外,沙丁魚Sardine 和鳀Anchovy 資源量也很大,擁有重要的漁場,還有無脊椎動物有300 種[5]。但目前,因污染與濫捕等因素,漁業經濟種類、數量趨于減少。

里海作為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海水中硫酸鹽和碳酸鹽的含量較高,但比大洋水的標準鹽度低2/3,其中許多水生動植物種類和海洋生物相近。里海生物資源豐富,鱘、鮭Oncorhynchus、銀汗魚Atherinidae等魚類在其中繁衍,也有海豹等海獸棲息,約有850種動物和500 多種植物。長期以來里海一直以其鱘著稱,產量約占世界漁獲量的4/5。由于水位下降,一些產卵場干涸,鱘數量銳減。當前,俄羅斯政府已經采取一些包括禁止在公海捕鱘及推行水產養殖在內等措施,力爭改善這一狀況。

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是遠東地區漁業資源儲量最豐富的海區,其中鄂霍次克海的漁業資源儲量在俄羅斯所有海區中位居第一,海產品種類超過3 000 種,其中魚類約有300 種(50 多種為深海魚類)[6]。

2.2 漁業經濟現狀

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漁業陷入混亂,首先從年生產量來看,2004 年的捕撈量僅為300 萬t,全球排名第12 位。此后隨著俄羅斯經濟快速恢復,俄水產品消費市場日趨擴大,進口水產品量和值均不同程度增加,2005 年進口水產品值近10 億美元,與2004 年相比增長48%,為此,俄政府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漁業振興計劃。截至2014 年俄羅斯水產產量增長0.5 倍,漁業收入增長4 倍。相關資料顯示,該增長現象將繼續穩步發展,2013 年上半年,俄濱海邊疆區各企業的魚類和魚產品出口量與2012 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3%,達到36.1 萬t(占捕獲量的74.7%)。出口額與去年上半年相比增長了32.3%,為5.631 億美元。近幾年,俄羅斯水產品消費市場需求強勁,尤其是蝦類、蟹類、淡菜、魷及軟體動物等水產品所制成的即食產品的年增長率達30%[7]。漁業投資增長也呈現出好的勢頭。例如,堪察加邊疆區,作為俄羅斯水生生物資源捕獲量最大的地區,2016 年吸引的投資規模幾乎是2015 年的5 倍,私人投資15.8 億盧布用來更新漁船、建設和改造岸上企業,但改善俄羅斯魚類出口貿易結構是俄漁業企業始終面臨的一個尖銳問題。截至2016 年俄出口的90%都是各類冷凍魚,獲得主要利潤的不是俄羅斯生產商而是外國魚類加工商,例如中國從在遠東捕撈的明太魚Theragra chalcogramma,日本從海膽Sea urchin 中都可獲得附加值,這是俄目前面臨的亟待解決問題。

2.3 漁業經濟體制現狀

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為滿足國民對水產品的需求,在加強對漁業資源保護利用力度的同時提高漁業生產能力,2007 年俄羅斯制定了新的漁業法規[8]。該法規將分配給國內漁業企業的捕撈配額的期限從5 年延長到10 年,其目的是讓漁業企業便于制定事業計劃,特別是在新漁船的建造上和新添設備上可以提高標準[9]。2008 年獲得捕撈魚類這一國有資源配額以及許多國家特惠政策后,俄遠東地區漁民和漁業企業變成了亞太地區國家巨大魚類加工業的原料供應者。俄漁業發展正在積極擺脫傳統漁業大國市場份額爭奪的舊有框架,注重強化科技實力要素,在確保自身利益的基礎上尋求廣泛的國際合作,并將漁業戰略目標定位于國內經濟為先,發展經濟和科技競爭力為核心的綜合國力。

2.4 魚類增養殖情況

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世界其他漁業國家水產養殖產量約占漁業總產量40%~45%,但俄羅斯水產養殖產量占比僅為3%,遠東地區的這一比例更低[6],捕撈業在其漁業經濟中仍占主導地位,這也導致部分自然水域漁業資源出現了衰退的跡象。為此,俄羅斯對一些內陸水域開展了魚類增殖放流工作,以保證其天然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

2.4.1 概況

俄羅斯各天然水域魚類年均增殖放流量差異較大。由表1 可知,2000—2017 年鯉科魚類增殖放流總量最多達292.45 億尾,占全俄放流總量87.53%;鱘類最少僅2.52 億尾,占比0.76%。2010—2014 年間放流量最多的鯉科魚類和鮭科魚類,分別為:95.78 億尾、84.38 億尾(圖1)。

2.4.2 主要水庫的魚類增殖

由于水面寬闊,陽光充足,水位波動小、餌料生物豐富,水庫為魚類提供良好的生存條件。盡管水庫的建立阻斷了魚類洄游通道,淹沒了產卵場,如博古昌水庫區原河段的鱘、小體鱘Acipenser ruthenus、哲羅魚Hucho taimen、細鱗魚Brachymystax lenok、茴魚Thymallus arcticus arcticus、白鮭Coregonus、奈馬白鮭Stenodus leucichthys nelma 等魚類產卵場的全部消失。但目前,政府為了充分利用水庫內豐富的餌料資源,保護漁業生物資源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定期向水庫移植了如白鮭、鳊Parabramis pekinensis 等外來魚種[10]。由表2 可知,在2009—2015 年間,齊姆良水庫年均增殖放流魚類數量最多為2 342.5 萬尾,約占全俄漁業增殖放流量的74.87%,魚類增殖放流工作力度巨大。

表1 2000—2017 年魚類年均增殖放流情況(百萬尾)Tab.1 Annual average proliferation and release of fish from 2000 to 2017(in million)

在放流種類方面,如表3 所示,2009—2015 年間鯉科魚類放流量顯著高于鱘類,特別是在齊姆良水庫的增殖放流量最多,始終維持在2 000 萬尾以上;鱘類多放流于薩拉托夫水庫,2015 年其放流量為117.9 萬尾。

表2 2009—2015 年主要水庫中魚類增殖放流情況Tab.2 Release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from major reservoirs from 2009 to 2015

2.4.3 主要河流魚類增殖

俄羅斯漁業管理部門對魚類增殖放流的種類因河而異,主要以鱘、鮭、鯉科魚類為主,放流量也因河流生物資源量、原著種而定。如表3 所示,2009—2015 年間累計向各河流中放流魚類83.07億尾。其中,亞速海-黑海累計放流魚類61.81 億尾,鱘、鮭、鯉科類為主要放流種,占全俄放流量74.40%;阿穆爾河以大馬哈魚Oncorhynchus keta 和施氏鱘Acipenser schrenckii 為主;伏爾加河在建庫前多以鱘類為主,其捕鱘量約占前蘇聯的90%,建庫給在伏爾加河產卵、在里海育肥、經濟價值高的洄游魚類,主要是鱘科(鱘、閃光鱘Acipenser stellatus、鰉Huso dauricus 等)和鯡科魚類資源增殖帶來漁業損失。目前人工繁殖放流多以鱘、鮭、鯉科類為主,以求補償損失,從表3 可知,其年均放流總量位居全俄第二。

亞速海-黑海流域作為俄羅斯主要增殖放流地區,約為3.48 個伏爾加河魚苗放流的總和,是阿穆爾河年均放流量的63 倍(表4)。這表明,盡管伏爾加河與亞速海-黑海的生態環境均適合幼魚生長,但是兩條支流頓河和庫班河匯入亞速海-黑海流域,不僅帶來大量營養物質而且令海水鹽份有所降低(約9‰~11‰)更適于鱘和廣鹽性魚類的生長,魚產量也相應增加。

2.4.4 漁業資源開發與保護

21 世紀以來,俄羅斯政府多方面對漁業發展有所重視,針對資源保護、科學研究均投入一定的財力和物力。如圖2 所示,俄羅斯在漁業資源開發與保護投入方面總體呈穩定上升趨勢。從2003 年投入6.921 億盧布增加到2012 年的28.11 億盧布,年增加77.00%,漁業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與開發。分析發現,資源保護投入主要用于魚類產卵場修復和水域生態環境保護;相反,水產養殖技術的研發經費投入變化不明顯,這表明俄羅斯漁業自然水域仍以增殖、資源保護為主,水產養殖業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表3 2009—2015 年主要水庫中鱘、鯉科魚類增殖放流情況(1 千尾)Tab.3 Proliferation and release of Sturgeon and Carps in main reservoirs from 2009 to 2015(in thousand)

表4 2009—2015 年俄羅斯主要河流和水體中魚苗增殖放流情況Tab.4 Release of krill in major rivers and water bodies from 2009 to 2015 in Russia

2.5 捕撈業

從發展歷程來看,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漁業經濟遭受災難性創傷。漁業工業、水產品加工以及整個科學研究滯后使俄羅斯漁業國際競爭力下降。

2.5.1 俄羅斯主要海產品捕撈量

2014—2017 年間,俄羅斯主要海域海洋生物年平均捕撈量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如表5 所示,從年平均捕撈量的占比情況來看,太平洋海域捕撈的水產品最多,占3 個水域平均捕撈量的64.25%,內陸海域捕撈量僅為5.49%,這與內陸水域所占面積明顯不符。資料顯示,俄羅斯內陸淡水面積包括2 250萬hm2的湖泊、430 萬hm2的水庫,96 萬hm2的多用途農用水體,14.29 萬hm2的池塘和52.3 萬km 的河流,水域魚類資源豐富。基于俄羅斯總的漁業面積和人口,人均僅占有0.19 hm2漁業水面,淡水漁業水域未得到有效利用。為改善這一情況,2015 年俄羅斯政府接連對養殖業投資超過30 億盧布(約合5 千萬美元);2017 年俄境內開辟面積為9 萬hm2的1 300 塊漁場用于水產養殖,并發布養殖業發展計劃來刺激漁業經濟的穩步發展。

表5 2014—2017 年俄羅斯主要海域海洋生物捕撈情況Tab.5 Marine fishing in the main sea areas of Russia from 2014 to 2017

2.5.2 俄羅斯各地區水產品捕撈

如圖3 所示,1970—2010 年間,俄羅斯整體的海產品捕撈量呈現先上升后下滑的總體態勢,即在1990 年達到頂峰,該節點恰好與前蘇聯解體的時間點一致。據此,按走向可大致將俄羅斯水產品捕撈量分成三個階段:上升期(1970—1990 年)、平穩期(1995—2008 年)、下降期(2009—2010 年)。1995 年俄羅斯水產品捕獲量僅為3 936 kt,與1990 年同比下降約50.04%。上升期中,1990 年較1980 年增長15.29%,雖不如1980 年較前10 年增長23.80%的幅度,但即便是在前蘇聯解體前夕,捕獲量仍達到7 879kt,為1970—2010 年間的區間最大值。受體制轉型影響俄羅斯失去了海洋漁業大國的輝煌。

第二階段為平穩期,在此13 年間俄羅斯水產品捕撈量以年均下降3.13%的速度下跌,于2005 年有所回升至3 212 kt,同比增長8.33%。年均水產品捕撈量為3 406.7 kt,僅為1990 年的43.24%,下降近一半。造成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進行的私有化改革和貿易自由化等一系列措施使俄羅斯海洋漁業體系受到重創,出現漁業行政管理弱化、資金不足。官方統計,從1992 年開始漁業當局至少重組了5 次,1998 年金融危機造成漁業出口量大幅下降,俄羅斯從水產品出口國逐步走上進口之路。由于投資不足,機器老化、產量下降等情況時有發生,漁業勞動力市場也因此走向頹勢。為遏制漁業發展頹勢繼續,2008 年俄政府提出漁業發展戰略計劃,計劃強調2020 年前,全俄捕撈量將達到6 500 kt。該計劃促使俄羅斯水產品捕撈量略有回升,2009 年捕撈量升至3 728 kt,同比增長11.85%。

第三階段為下降期,2010 年水產品捕撈量僅為1 264 kt,與2009 年相比下降66.09%。產生這一現象的背后,是俄羅斯政府對漁業資源保護生效的結果,取締非法漁業從業組織,基本形成了從聯邦到地方的對漁業生產環節、捕撈技術、漁業經營、漁業資源保護等細致的制度性安排[11]。

當前,俄羅斯漁業計劃符合產業發展需求、措施得力,初步形成了引導與激勵機制[11],漁業有了復蘇的跡象。2016 年,俄羅斯海產品產量達4 950 kt,居世界第六位。近十年間海產品產量增長0.5 倍,漁業收入增長4 倍。根據FAO 官方統計,歐洲在2004—2010 年間的增長全部歸功于漁獲量增長了近50%的俄羅斯。但是對于俄羅斯漁業經濟來講,恢復到前蘇聯解體之前的繁榮景象還需要一定時間。

2.6 俄羅斯漁業生產量

水產加工業作為第二產業發展速度緩慢,服務型和休閑型漁業作為第三產業剛剛起步,甚至還在計劃和研究中,而捕撈和養殖業作為第一產業的比重過大且三產聯系薄弱[12]。也就是說,捕撈作為第一產業的主要生產方式,是構成俄羅斯漁業生產量的主要部分,而這對于俄羅斯漁業經濟來說,將直接決定其收益。

俄羅斯漁業產品形式主要是鮮活或冰凍(鮮)產品。根據俄羅斯漁業年鑒中得知,在2009—2016年間生產量占漁業生產總量的95.94%。這反映出俄羅斯漁業經濟仍處于簡單生產水平,加工水平和產品附加值低。

2.7 人均水產品消耗量

前蘇聯解體使俄羅斯漁業重新洗牌。在經濟重建過程中,由于財政狀況惡化,政府既無財力資助國有企業,更無財力資助新興私有企業,燃料短缺,漁船無法出海,如在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1993 年有數十條拖網船、捕蟹船和加工船因燃料不足而??堪⑼咔〈a頭;其次,也沒有能力更換已過時的捕撈與加工設備,造成水產品捕獲量斷崖式下降,人均消費水產品量出現波動[3]。由從圖4 可知,1970—2012 年俄羅斯人均年水產品消耗量總體呈現緩慢增加趨勢,其中1970—1990 年的20 年間平均消耗量維持在20.67 kg,1990—1995 年的5 年間成為關鍵的消費拐點,1995 年平均消耗量僅10 kg。

表6 2000—2017 年家庭年均水產品消耗量情況Tab.6 Annual average consumption of aquatic products in households from 2000 to 2017 /kg

從家庭和人均消耗水產品情況來看,人均水產品消耗量1980 年達到23 kg/年,隨后快速下降,1995 年最低為10 kg/年,直到2001 年起逐漸增加,到2012 年達到17 kg/年,但也未達到1980 年代的水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家庭中人口數量越多消費水產品量越少,其中單身家庭消費的最多199.9 kg/戶·年,占家庭年消耗量的32.31%;對有16 歲以下孩子的家庭來說,一個孩子的家庭消費量最多102.8 kg/(戶·年),占其總體消耗量的34.61%。這說明水產品在家庭消費中屬于高端產品。因此,從水產品消費量可以看出,俄羅斯國家體制、經濟變革對人民生活水平產生了一定影響。國民對水產品需求的巨大空間也預示著俄羅斯漁業發展前景廣闊。

3 俄羅斯水產品貿易

由于對水產養殖科技重視不足俄羅斯漁業處于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的階段,參與國際分工時,處于產業鏈、價值鏈的低端[13]。根據我國商務部統計,俄羅斯淡水魚和深海魚的自給率都超過100%(2005 年),深海魚的自給率高達194.1%(2002 年),但遠洋魚尚不能完全自給,自給率僅65.5%(2005年),國際競爭力不足[14]。加之,俄羅斯自前蘇聯解體后,漁業經濟的歷史遺留問題未決,為水產品出口貿易埋下種種阻礙。2006 年俄羅斯水產品產量為358.8 萬t,占世界水產品產量的2.53%,其出口額為21.2 億美元,占世界水產品出口總額的2.47%。根據俄羅斯國家統計局初步統計結果顯示,截止到2018年11 月,俄羅斯水產品出口量跨越200 萬t,比2017 年同期增加4.2%。近年來,俄羅斯水產養殖業有了較大發展。

3.1 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現狀

從進口角度來看,如圖5 所示,2000—2017 年間俄羅斯水產品進口量雖在2010—2014 年出現上漲,其進口額達121.73 億美元,但近年來進口量下降明顯,2015—2017 年間進口額僅43.87 億美元,約為2010—2014 年間進口額的1/3,與俄羅斯近年的生產量提高有關。從進口產品的形式來看,如表6所示,深加工產品進口量偏低,僅476.46 萬t,占全俄進口量的21.91%,而粗加工產品的進口量高達1 698.39 萬t,占比85%,約是深加工產品進口量的3.6 倍,這是否與其飲食習慣、經濟收入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從出口角度來看,如表7 所示,粗加工產品與深加工產品的出口量相差懸殊。其中,深加工產品出口量為94.19 萬t,僅占全俄出口量的3.16%,而粗加工出口量高達2 884.83 萬t,占比96.84%,約為深加工產品出口量的30 倍,這與其加工產品的能力、市場認可度存在一定的關系。與進口額相比,出口額的峰值出現在2005—2009 年間,達291.91 億美元,是同年進口額的3.82 倍(圖6)。俄羅斯水產品的主要出口對象國有挪威、日本、中國、韓國等。中國作為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的第一大貿易伙伴,2005 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口最多的是水產品,出口額高達10.9 億美元,這與其水產質量優有一定的關系[14]。

表7 2000—2017 年俄羅斯水產品進出口貿易量Tab.7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of aquatic products in Russia from 2000 to 2017 /kt

3.2 水產品零售額及占比情況

從固定價格角度分析,如表8 所示,2010—2017 年間水產品零售額和占比情況出現大幅度下降,通過計算得知,該區間內水產品零售額平均值為4 884.59 億盧布,與上一年相比平均占比為101.54%。2014 年水產品俄羅斯零售額達5 308.35億盧布,首次超過平均值并持續維持增長趨勢,形式大好。

從相對價格角度分析,如表8 所示,2010—2017 年間俄羅斯各類水產品罐頭零售額增長趨勢明顯而占比情況則逐年下降。水產罐頭零售額平均維持在1 096.19 億盧布,與水產品平均零售額相比,該值僅為其2/5,這可能與市場需求有關,俄羅斯民眾對罐頭制品的需求量不高。另外,多年來水產罐頭的占比情況盡管平均維持在100.12%,但該值從2000 年的128.4%降至2017 年的95.0%,逐年遞減趨勢顯著。這表明市場對水產罐頭的需求逐年弱化,該產業已不再是支撐俄羅斯漁業發展的經濟主力,水產品加工業的轉型升級成為必由之路。

3.3 零售貿易中水生生物食品市場份額(包括:飲料制品和煙草制品)

由圖6 可知,俄羅斯零售貿易中水生生物食品市場份額(包括:飲料制品和煙草制品)自2010 年后基本處于10.5%的穩定狀態,但與2000 年相比存在巨大差距,之間相差幾乎40%。具體來看,市場份額的平均占比僅10.89%,即便2014 年之后占比超過均值,呈波動增加的趨勢,但增速極緩。市場疲軟以及貨品不具有競爭優勢等不良現象能給俄羅斯漁業經濟帶來的收益微乎其微。

4 俄羅斯漁業勞動力資源現狀

漁業勞動力作為漁業生產力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對其加快發育速度將有效復蘇俄羅斯漁業經濟。就俄羅斯遠東地區而言,20 世紀前25 年,遠東地區居民共計180 萬;1940 年,當地居民超過300萬,人口密度為每km25.9 人;1955 年,遠東漁業在地區國民生產總值中占據主導地位,水產品捕獲量比1940 年增長1 倍,達64.02 萬t;到1990 年,遠東地區人口共計786 萬,捕獲量已達到1 140 萬t[15]。水產品捕獲量隨著當地居民人口的增加而增加,這表明俄羅斯漁業發展是隨著善力資源的繁榮而發展的。

表8 2010—2017 年俄羅斯水產品零售額及占比情況(百萬盧布)Tab.8 Retail volume and share of Russian aquatic products from 2010 to 2017(millions of roubles)

4.1 漁業相關從業人員及組織數量變動趨勢

4.1.1 年末組織數量及平均每年從業人員數量變動

如圖7 所示,2006 年作為俄羅斯漁業從業人數波動的轉折年,曾一度達到最高10.52 萬人,但在2014 年達到了14 年來最低值5.53 萬人,下降47.43%。統計多年數據發現,2006 年之前的每年平均從業人員的平均值維持在9.240 萬人,而2006 年后的平均從業人數僅在6.745 萬人的水平,下降27.00%,幾乎是1/3;另外,漁業組織數量也出現了顯著下降,在2011 年末為9 000 個,該數字約為2017 年末的1.14 倍。其中,2006—2007 年漁業從業人員數量的下降率為14.73%,但與此同時,漁業組織數量卻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上升,是2003 年的1.59 倍,這一情況的發生,考慮與當時的政策傾斜相關。

根據俄羅斯國家統計數據可知,受到前蘇聯解體的影響,1992—2015 年間,俄羅斯就業人口總數從7 200 萬下降到6 850 萬,在此期間,俄羅斯勞動力從34%下降到18.7%,下降幅度接近一半,漁業從業人員及組織數量自然無法幸免。為遏制漁業善力資源的持續下降,俄羅斯國家漁業署在2007 年重新設立,通過政府宏觀調控對漁業組織及人員數量進行冗員清除,架構精簡。2007—2013 年,從業人員數量的減少幾乎維持在每年1 萬人,約占2006—2007 年下降人數總量的20.83%,政策調整成效顯著。隨后,俄羅斯政府又在2013 年時頒布了一項“2020 年國家海洋漁業發展計劃”,使俄羅斯漁業重新煥發生機,從業人員數量也在2014 年之后出現了上升趨勢,下滑趨勢得到緩解。

4.1.2 生產指數

如圖8 所示,2003—2013 年間,俄羅斯各年漁業生產指數與上一年相比變化幅度不大,均維持在100 左右,但極不穩定。其中,2004 年俄羅斯漁業生產指數首次跌至100 以下,僅為93.6,但在2005 年時出現了明顯回升,生產指數較2004 年相比上漲21.47%,達到113.7。與此類似,2008、2010 和2013年生產指數分別降為96.4、98.5 和97.3,與前一年(2007、2009 和2012 年) 相比跌幅分別為:3.6%、9.88%和5.26%,波動較為明顯。

4.2 漁業相關組織損益變化

如圖9 所示,俄羅斯漁業相關組織的損益在整體上呈現上漲態勢。具體來看,在2003 年達到最低值-71.94 億盧布,僅一年時間增長106.10 億于2004 年達到34.16 億盧布,增長幅度較2003 年相比提升了147.48%。2005—2014 年總體平穩態勢維持在200 億盧布之內,保持了較快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在該區間內最低值出現在2005 年,僅有2.90千萬盧布,與2012 年的區間最高值相差518.41 倍;2014—2017 年上升明顯,2016 年的平衡財務結果是該區間的最高值,是2014 年的143.71 倍,是2005 年的2933.62 倍。這表明,俄羅斯漁業產業內部結構雖然持續優化,但是并不徹底。

從水產品盈利占比的角度來看,其在2016 年達到最大值54.5%之后開始下降,僅比上一年增長0.2%,維持在50%以上的較高水平。2003—2017 年間,俄羅斯水產品盈利情況提高了約1/3。2007 年,俄羅斯政府恢復了俄羅斯國家漁業署的設置,加強了對漁業生產的宏觀管理[4],加大了漁業的重視與投入,2008 年之后變化趨勢出現了小幅上漲。截至2017 年的盈利情況平均值維持在26.2%,是2003—2008 年間平均值的6.14 倍。2013 年俄羅斯水產品盈利情況占比為16.5%,僅兩年時間,于2015 年達到54.3%,漲幅約3/8,經歷了2 年的高比例盈利后再度出現頹勢,2017 年的水產品盈利情況較上一年相比下降0.36%。這說明,俄羅斯漁業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并不樂觀,構成漁業經濟增長拉動因素之一的漁業勞動力資源缺乏動力的問題依然存在,表明漁業經濟自主增長的基礎還很脆弱。

5 俄羅斯漁業發展存在問題及發展策略

5.1 漁業發展現存問題

對俄羅斯漁業產業結構的分析表明,其漁業經濟增長過度依賴于第一產業,第一產業在漁業生產結構中占據絕對優勢,第二和第三產業對漁業經濟的貢獻力較低,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16];其次,從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結構來看,多集中于工序簡單的第一產業之間的貿易往來,這對于漁業資源相當豐富的俄羅斯來說,這無疑又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其漁業資源未能高效利用的尷尬。另外,由于水產養殖技術落后,基礎設施老化,政府對漁業投入不足,直接導致漁業產品競爭力不強,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弱。

5.2 漁業發展策略

5.2.1 政府牽頭:因地制宜,高效利用漁業資源

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漁業管理體系發生了重大變化,許多法律和法規已經發生了變化,經濟形式已從中央國家監管演變為市場互動。經濟目的成為漁業經濟首要任務,為此,俄羅斯淡水捕撈生產活動不斷加強,小生產者或個體漁民成為漁業生產活動的主體,造成漁業資源的破壞,隨之而來的利益沖突也時有發生。因此,政府在修改自然保護法和漁業法,包括解決利益沖突(例如漁業vs 生產和運輸,漁業vs 水力發電站,漁業vs 飲用水,漁業vs灌溉)等問題的同時,因地制宜,通過綠色養殖增加漁業經濟收益,如大力發展網箱養殖。網箱養殖始于20 世紀80 年代俄羅斯西北部,如卡雷利亞、摩爾曼斯克、阿爾漢格爾斯克和列寧格勒等省。虹鱒是網箱養殖主要種類。經初步計算,阿爾漢格爾斯克和列寧格勒網箱養殖產量約2×103t,卡累利阿地區產量12×103~30×103t,產量增長迅速。采用網箱養殖生產方式對湖泊的生態系統造未成成任何損害[17]。

5.2.2 企業協同:注重科技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

對企業而言,創造收益是第一要義,可持續發展是最佳選擇。當今世界,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而起,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高新技術發展迅速,現代化信息技術方興未艾,以傳統海洋捕撈為生的相關漁業組織及企業早已被淘汰,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為主的企業也在接受著優化升級的時刻挑戰。智慧捕撈可充分應用在魚群探測、漁船監控和電子捕撈日志等方面,有效提高捕撈效率,實現信息共享。為此,俄羅斯政府正在加強頂層設計,加大資本、科技、教育等要素投入,與企業、科研院校形成科技聯盟,強化新裝備、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等研發,以保障漁業可持續發展。

5.2.3 調動社會積極性:削減漁業從業人員結構的不合理性,加快轉產轉業步伐

目前,俄羅斯加工漁船的老化率超過20%,漁船加工設備陳舊,生產能力有限且,水產加工品種少。產品加工形式以冷凍產品為主占總產量的87%。漁業生產方式還是勞動力密集型的捕撈業為主。從業人員生產技能單一,培訓機構缺失,極大限制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變,產業轉型升級困難。因此,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還需要政府和社會協同發力。

5.2.4 促進中俄合作:充分發揮雙方各自優勢,探索新型漁業合作關系

中國目前正在實施一系列漁業高質量發展計劃,走高效、安全、生態現代漁業道路。這一目標與俄羅斯漁業產業發展目標是一致的。中俄兩國要充分利用各自在漁業資源、生產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及兩國政府給予漁業合作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強在漁業科技、資源保護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生產、貿易、法律等方面深度合作,促進兩國漁業經濟共同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一级爆乳无码av| 五月激情综合网|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色亚洲成人|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亚洲成人在线网|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色婷婷视频在线|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日韩av在线|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午夜综合网|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亚洲三级片在线看|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 | 麻豆精品在线|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3344在线观看无码| 美女被操黄色视频网站|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青青草91视频|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国产尤物视频在线| 久久免费视频播放|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99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99精品国产电影|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亚欧乱色视频网站大全|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日韩午夜伦|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亚洲天堂首页|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第一页亚洲|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69av在线|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香蕉色综合| 国产99欧美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