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玲
(徐州市賈汪區大吳中心衛生院 婦產科,江蘇 徐州 221132)
對于避孕失敗的早孕女性而言,流產治療是解決問題的主要辦法。目前臨床常用的流產治療有兩種方式:藥物流產和人工流產[1]。藥物流產,就是遵醫囑服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等藥物,雖然該方式具有機體傷害小、無創等特點,但是成功流產率較低,同時還會造成長時間的陰道出血癥狀[2]。人工流產則需要借助負壓宮腔內吸引術對患者實施流產治療。據沈梅等學者[3]研究指出,人工流產具有較高的完全流產率,不僅能防止二次清宮事件的發生,還能減少陰道出血量,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但也容易對患者的機體造成手術傷害。基于此,本研究選取了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00例要求終止早孕的患者進行課題研究,旨在探討藥物流產和人工流產的運用價值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筆者所在醫院婦產科2018年6 月至2 0 2 0 年1月收治的要求終止早孕的患者共計100例,隨機將其分為A組50例和Β組50例。A組年齡19-39歲,平均(25.83±3.42)歲,停經時間33-57 d,平均(41.53±5.17)d。Β組年齡19-37歲,平均(25.76±3.38)歲,停經時間35-57 d,平均(41.48±5.23)d。對比兩組要求終止早孕患者的一般資料,未發現較大的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經超聲檢查確診為宮內妊娠;②尿HCG檢查結果為陽性;③無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等藥物禁忌癥;④無麻醉、手術禁忌癥;⑤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⑥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排除標準:①宮頸部位存在瘢痕、陳舊性損傷者;②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心、肺、肝、腎功能嚴重異常者;④宮頸畸形或子宮形態異常者;⑤精神或意識障礙者;⑥不能全程參與研究者。
1.2 方法。A組采用藥物流產治療。第1 d,要求患者在清晨空腹服用50 mg廣州朗圣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米非司酮片(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 H20113480),間隔12 h后,繼續口服25 mg米非司酮片,按時服用3次。第3 d,要求患者口服25 mg米非司酮片,間隔1 h后,服用0.6 mg華潤紫竹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米索前列醇片(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 H20000668)。為避免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患者服藥后,需留院觀察6 h。Β組采用人工流產治療。術前,陪同患者接受相關檢查,并建立靜脈通路。在氧氣吸入的同時,取2.0 mg/kg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異丙酚注射液(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031358),給予患者靜脈注射。待麻醉起效后,剔除患者會陰部的陰毛,清潔并消毒后,準備實施手術。分別取直徑為3 mm的4號金屬吸管、直徑為3.5 mm的5號金屬吸管,經400 mmHg負壓吸引,取出患者子宮內的胚胎組織。再次查看宮內情況,如遇未吸凈的組織,應借助刮勺,刮下患者的子宮內膜,徹底清除干凈后,常規取出吸管。為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應安排專人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同時詳細記錄手術情況。術后,注意觀察患者的陰道流血情況。
1.3 觀察指標。流產效果評估標準[4-5]:完全流產:經Β超檢查,患者宮內無胎囊,尿妊娠試驗結果顯示為陰性,子宮為正常大小,無陰道出血等癥狀;不完全流產:患者陰道持續出血,經Β超檢查,宮內仍有殘留物,需立即接受刮宮術;流產失敗:治療14 d后,患者的子宮持續擴大或保持原來大小,經Β超檢查,胎囊依舊存在在子宮當中,需要患者接受人工流產負壓吸引術。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的出血量、出血時間,以及疼痛持續時間。此外,根據患者的流產情況,計算二次清宮率。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軟件 SPSS 23.0開展統計學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用t檢驗。以P<0.05表示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流產效果的比較。Β組流產總有效率為94.00%,顯著高于A組的74.00%,組間差異具有鮮明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流產效果[n(%)]
2.2 二次清宮率的比較。對比兩組患者的二次清宮率,t=4.891,P<0.05,組間差異具有鮮明意義,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二次清宮率的比較[n(%)]
2.3 臨床相關指標的比較。Β組出血量,出血時間,疼痛持續時間,各指標結果均優于A組,組間差異具有鮮明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相關指標(±s)

表3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相關指標(±s)
組別 例數 出血量(mL) 出血時間(d) 疼痛持續時間(d)A組 50 51.08±5.74 12.36±2.64 62.87±2.43 B組 50 12.31±2.18 4.96±1.12 11.95±1.52 t - 44.648 18.246 125.620 P - 0.000 0.000 0.000
藥物流產的操作相對簡單方便,不僅可以保護患者的子宮內膜,還能防止人工流產引發的諸多不良反應[6]。但是,據沈士敏、趙陳晨等學者[7]研究發現,米非司酮容易對孕酮產生競爭性阻滯反應,進而造成蛻膜細胞變性壞死、宮頸軟化擴張等不良現象的發生。米索前列醇能夠促進子宮收縮,將宮內妊娠物排出患者體外。但是,藥物流產具有較高的不完全流產風險,既會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還會延長出血及持續疼痛時間,提高機體感染率。
Β組流產有效率高于A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Β組二次清宮率低于A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Β組出血量、出血時間、疼痛持續時間等指標結果均優于A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研究表明:與藥物流產相比,人工流產具有較高的流產有效率,減少二次清宮的同時,還能減少出血量,縮短出血時間和疼痛持續時間[7]。借助負壓吸出的方式,對患者實施人工流產,有助于徹底吸出早期妊娠組織,提高患者的完全流產率,避免流產不完全而造成的二次清宮事件。此外,人工流產方式的應用還能降低患者的身心痛苦,實現早孕終止的同時,盡可能保障患者的身體健康。
綜上所述,在終止早孕的治療中,給予患者人工流產,能夠獲得顯著的流產效果,既能減少出血,又能避免二次清宮,值得在臨床中積極推廣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