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俊偉,胥子瑋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結直腸外科,江蘇 南京 210029)
近年來,由于生活習慣的改變和飲食方式的不健康導致結直腸科患者人數逐漸上升,臨床治療的同時配合有效的護理工作也極為重要。護理學科的不斷發展,傳統的說教代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也違背了臨床教學實踐的教學理念。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學習護理相關知識,逐漸引入臨床路徑教學模式,這種方法是根據患者的不同疾病類型制定規范合理的護理計劃,使得每個步驟都能科學有序地進行,減少了臨床資源的浪費,提高護理效率[1]。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深刻理解臨床路徑理念,學習具體操作方法,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現將相關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結直腸科實習的120例本科生,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19-23歲,平均(21.2±2.3)歲;研究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齡19-22歲,平均(20.4±2.6)歲,兩組學生年齡、學習成績等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實習教學模式,根據學校制定的教學計劃以及實習大綱為學生安排授課內容,學習結直腸肛門外科的不同疾病護理方法,結合臨床病例進行教學。研究組采用新型教學模式,即臨床路徑護理方法,學生在實習當天應在代課教師的指導下了解護理路徑參考表,明確在實習過程中需要掌握的結直腸科知識和實習的工作分配方案,以及最終實習結束后對于學生的考核標準和內容。護理路徑表格由該科室護士長和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主任醫師、主治醫師共同制定,橫坐標為實習時間,縱坐標為護理學習內容,表格由帶教老師和學生代表共同管理,實習過程中的每一項具體內容都應該詳細記錄[2]。
根據臨床路徑護理表嚴格帶教,具體實習安排如下:①實習第1周主要是帶領學生熟悉醫院病房環境,了解醫院科室相關制度和工作規范要求。②第2周:帶教老師指導學生學習配制患者治療過程中使用的各種無菌藥物,以及正確更換輸液瓶,學習為患者皮試、靜脈輸液以及肌內注射藥物,要細心謹慎,對于藥物的劑量嚴格把控,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此外還應該系統性學習正確的生活護理方法,包括術后為患者護理口腔、擦浴等[3]。③實習第3周時,由帶教老師統一講解結直腸患者肛周疾病的相關知識和臨床治療過程以及相應的護理常規操作方法,教師可以使用人體模型進行臨床實踐操作,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護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基本知識掌握后,可以帶領學生學習圍術期結直腸疾病患者的護理技能,包括患者入院后身體評估、術前準備事項以及術中配合醫生操作過程、術后監測指標和飲食指導、功能康復性護理和預防發生并發癥等[4]。④第4周,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嚴格按照護理規范要求為患者提供圍手術期護理方法,選擇不同疾病類型的患者進行護理。治療過程中還應該學習心理護理的知識,能夠幫助患者緩解焦慮情緒,保持愉悅心情,有助于快速康復。患者出院后,要加強溝通交流,囑咐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及時記錄患者病歷。⑤實習結束后由科室醫生及護士共同評估學生的表現情況,并接受統一技能考核,包括基礎知識筆試和實踐技能考核。
1.3 觀察指標
1.3.1 比較兩組學生實習結束后的考核成績,包括患者入院評估、基礎護理、生活護理、綜合理論、操作技能、護理記錄書寫等各項表現,總分為100分。
1.3.2 使用調查問卷的方式,記錄學生對于老師的教學認可程度,比較兩組教學質量評分,分為知識水平、帶教態度、技術水平和教學管理四項[5]。
1.4 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出科考核成績對比。研究組學生出科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對比(±s)
組別 例數 患者入院評估 基礎護理 生活護理 綜合理論 操作技能 護理記錄書寫對照組 60 76.2±3.2 82.3±4.2 79.6±3.8 82.1±4.3 80.2±3.9 78.9±4.2研究組 60 83.3±3.6 90.1±4.5 87.3±4.3 91.3±4.7 88.4±4.1 86.4±4.6 t-11.418 9.815 10.394 11.187 11.225 9.327 P-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兩組教學質量評分對比。研究組教學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教學質量評分對比(±s)

表2 兩組教學質量評分對比(±s)
組別 例數 知識水平 技術水平 帶教態度 教學管理 總分對照組 60 12.4±1.3 13.8±1.4 18.6±2.1 27.5±3.1 72.3±3.8研究組 60 17.3±1.9 18.7±1.6 20.9±2.3 32.6±3.4 89.5±4.2 t-16.487 17.853 5.720 8.586 23.523 P-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臨床路徑教學方法是新型的一種教學模式,根據患者實際需求制定臨床路徑表格,將以人為本的護理關懷理念融入教學課程中,是一種目的性強,科學化、有序化的教學模式,能夠將護理的基本理論知識通過臨床實踐進一步深化、鞏固,相較于傳統的帶教說課模式,更強調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和臨床實踐操作可行性,是學校課堂教育的延伸,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實踐技能,為學生逐漸過渡為合格的護士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質量的高低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未來發展和臨床治療效果,因此在實施教學內容時,要嚴格遵守教學規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6]。
護理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臨床治療后針對性護理能夠幫助患者快速康復,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預后。臨床路徑教學方法根據結直腸肛門外科不同疾病類型的患者制定了嚴格的護理學習內容,從患者入院后到出院每個環節都進行了詳細的安排,老師和學生可以按照表格進行教學,有效保證教學環節的嚴密性和完整性,知識程度由簡入難、由淺入深,避免出現隨意教、任意學的現象,可以及時查漏補缺,提高教學質量[7]。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學生的各項考核成績和教學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臨床路徑教學表格以學習時間為橫坐標,學習內容為縱坐標,圖表展示的方式更加直觀清晰,有助于學生提前了解自己的學習計劃,與老師溝通交流更加密切,提高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學習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改善了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學計劃混亂、完成效率低等弊端,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總體水平。臨床對于護理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實習期間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學生和老師應該默契配合,逐漸實現每個教學目標,提高自己的護理水平,培養出高素質的臨床護理人才。
綜上所述,臨床路徑教學方法應用于結直腸肛門外科本科生的效果良好,能夠提高學生專業技能,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還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獨立動手能力,全方位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