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玲
(百色市右江區人民醫院,廣西 百色 533000)
疾病的影響、手術的創傷、麻醉因素以及患者對治療、預后的擔憂等會促使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及心理應激反應,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的風險,不利于預后。因此,做好骨外科患者的護理對于確保手術療效、改善預后具有重要作用。傳統護理被動性強,以無法滿足現代臨床患者的需求。快速康復護理理念,作為一種新型外科護理模式,指的是為縮短術后恢復時間、減少并發癥、降低病死率在圍手術期對患者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循證醫學證據支持的多學科綜合優化措施[1-2]。因此,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用快速康復護理措施,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護理效果,促進患者盡早康復。本文研究之目的亦是基于此,探索快速康復護理對骨外科患者的影響,選取本院2017年1月到2019年8月接收的58例患者納入研究,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7年1月到2019年8月,選擇我院58例骨外科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法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各29例。觀察組男14例,女15例;年齡10-76歲,平均(42.54±6.18)歲;上肢骨折10例,下肢骨折11例,其他8例。參照組男16例,女13例;年齡11-75歲,平均(43.49±6.75)歲;上肢骨折9例,下肢骨折13例,其他7例。比對2組骨外科患者的一般資料發現,2組之間相差較小,P>0.05。
1.2 方法。參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包括飲食、健康教育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快速康復護理,具體措施為:
(1)手術前護理。①健康宣教。責任護士必須要主動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交流,開展疾病知識宣教,詳細講解快速康復護理的具體措施,增強患者的疾病認知,促使患者積極主動參與治療與護理;②皮膚準備。在手術當日,工作人員必須要完成皮膚護理準備,皮膚準備距離手術時間越短,越能減少切口感染的機會,術前不必常規剃毛,但是,必須要對手術的部位進行有效的清潔措施[3]。
(2)手術后護理。①心理指導。由于骨外科患者在接受治療后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靜養,在此期間患者極易出現焦慮、緊張的情緒,會嚴重阻礙患者康復進程。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深入病房,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4]。②疼痛護理。根據患者的疼痛評分結果,采用暗示療法、分散注意力、聽音樂、講故事或藥物鎮痛等方法為患者減輕疼痛。③飲食護理。指導患者在術后早期進飲進食,即術后2小時進水,6小時進流食,從而減少患者胃部不適,增加內臟血液循環,刺激腸蠕動,促進胃腸功能恢復,促進切口愈合[5]。④術后康復護理。術后康復護理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非常關鍵,護理人員必須要告知患者一些關于術后康復的重點注意事項,另外,還可以指導患者在不加重局部癥狀前提下進行功能鍛煉,初期以肌力訓練為主,待病情穩定后逐漸增加運動強度[6]。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對比內容為住院時間、疼痛程度、生活質量。其中住院時間以辦理入院時間為始,至出院手續辦理完畢;疼痛度采取視覺模擬評分(VAS),滿分10分,0分說明無疼痛,1-3分有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影響睡眠;7-10分為重度疼痛,疼痛劇烈,影響工作及生活。生活質量以我院自制的量表在護理結束后測量,評測維度包含生理、角色、社會、心理、情感五項,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高。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進行比較,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良好、一般、不滿意,采取滿意度評測表測試?!?0分為滿意;<80分,≥70分為良好;<70分,≥60分為一般;<60分為不滿意。
2.1 護理效果對比。經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可見數據有差異,P<0.05,見表1。
表1 護理效果對比(±s)

表1 護理效果對比(±s)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天) 疼痛度(分) 生活質量(分)觀察組 29 12.59±3.61 1.58±0.84 82.44±7.98參照組 29 18.51±3.14 4.14±1.02 71.48±6.15 t - 6.663 10.433 5.858 P - 0.000 0.000 0.000
2.2 護理滿意率對比。經護理,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6.55%,參照組護理滿意率為75.86%。對比數據具有差異性,P<0.05,見表2。

表2 護理滿意率對比[n(%)]
在骨外科收治的患者中,因骨折等問題導致患者活動受限,同時由于疼痛和長期臥床,對心理造成不良影響[7]。這些影響因素若在疼痛早期不加以重視,后期就會演變為嚴重的情緒抑郁,不但對康復不利,甚至可能引起其他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對護理人員提出更高要求?,F代護理要求護理人員除完成疾病護理外,還需加強對患者心理、社會、精神等多方面的關注,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而快速康復護理是近年來新提出的一套護理理論,在外科護理中應用較為廣泛,從大量的臨床案例來看,快速康復護理在骨外科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可促進患者術后康復,縮短住院天數,提高護理滿意度,應用效果較好。
在此次研究中,首先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住院時間、疼痛程度、生活質量)進行對比,觀察組優于參照組,數據有差異,P<0.05;其次對護理滿意率對比,觀察組高于參照組,【96.55% VS 75.86%】,數據同樣有差異,P<0.05。其主要原因分析為,臨床上收治的大部分骨外科患者由于受到自身病痛的折磨,容易出現焦慮、恐懼、抑郁等一系列的不良表現,進而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進程。在快速康復護理實施過程中,術前通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認知度,糾正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知,同時促進患者對快速康復護理的目的及護理內容的了解,從而提高其配合度;術前有效的皮膚清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風險,促進手術的順利;術后通過科學合理的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念,提高治療依從性。針對個別情緒抑郁患者,以現身說法列舉在本院治療成功的案例,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幫助患者建立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8]。通過指導患者早期康復訓練有助于減少骨骼肌肌力減退等現象,預防并發癥的發生。通過有效的疼痛護理減輕患者的軀體疼痛,改善其生理功能,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因疼痛引起的負面情緒,促進患者的心理健康。另外,從飲食護理、康復運動等方面來為患者進行指導,較好的增強患者自身的體質,幫助患者能夠盡早康復。通過上述一系列的護理措施,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從而積極面對臨床治療及護理工作,確保手術療效,幫助患者早日恢復生活自理,有利于其生活質量的提升;同時通過個性化的護理讓患者充分感受到來自醫護人員的關愛與尊重,有利于其對護理工作的理解,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有利于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提升。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護理模式在骨外科患者護理中有很大的應用前景,因此,快速康復護理的新理念值得重視,也是未來骨外科圍手術期護理發展的趨勢與努力的方向,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