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水平
廈門市深港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361000)
目前,我國部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企業在混凝土結構施工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裂縫問題,并且各個工藝環節的操作標準化程度低,不能滿足具體的工藝技術應用要求,導致混凝土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不足。在此情況下,施工企業應結合項目工程的施工現狀,嚴格控制各個工藝技術環節的質量和標準,有效預防出現裂縫問題,改善結構的建設現狀、工藝模式。
從土木工程建筑的結構情況而言,主要是使用多種類型的材料、工藝技術、機械設備所建設的重要建筑部分。在工程開展的前期階段需要強化勘測設計力度,工程施工的過程中使用先進的技術,在完成工程項目施工之后需要做好保養和維護工作,無論哪個階段都必須符合質量標準。
土木工程建筑還具有實踐性、綜合性與社會性特點。在我國科學技術快速更新改革的環境下,施工工藝基礎的類型開始增多,結構也向著復雜化的方向發展,土木工程建筑成為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對不同結構的質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尤其要確保混凝土結構工藝技術標準符合規范,有效預防發生裂縫問題,才能在嚴格控制質量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技術支持。
混凝土結構具備較高程度的流動性特點、黏聚性特點、保水性特點。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不同材料的比例,避免因為材料比例的不合理與不科學出現質量問題,從根本層面保證結構強度符合有關的要求和標準。一方面,嚴格根據土木工程建筑結構的特點、施工設計規范與工藝標準要求等,完善材料配合比方案,反復進行配比指標的調控與協調,避免影響結構本身的性能。另一方面,應在現場區域提前進行試驗分析,采用不同的配比方案試施工,對比不同方案的坍落度、穩定性情況等,盡可能選擇最佳的方案,維護凝土結構的強度及穩定度。
當前部分土建工程項目領域中經常會出現混凝土攪拌的問題,導致整體混凝土結構的質量降低,出現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施工人員沒有全面掌握攪拌技術標準,不能合理控制材料的攪拌均勻度與坍落度,沒有正確地添加水分或外加劑,使得混凝土結構出現氣泡,甚至引發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不足。所以在攪拌的環節中應結合施工標準要求和技術規范等制訂完善的拌制工作方案,在提升攪拌均勻度的同時保證結構的易和性和坍落度符合標準。
首先,攪拌之前施工人員應明確攪拌操作的具體時間、順序、加水數量與外加劑的添加要求等,嚴格執行各項控制工作,起到結構質量與使用壽命的保障作用。其次,攪拌的過程中應按照混凝土結構成型的質量要求,嚴格控制材料的卷度和顏色,結合攪拌機設備的型號與粗細骨料的類型,明確拌和物和易性標準,控制砂子材料、石子材料、水泥材料與添加劑材料的順序,并且將水溶外加劑材料和干粉外加劑材料盡量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保證交班時間的科學性,避免影響結構的施工質量和性能。最后,在攪拌的過程中應做好泵送處理,利用泵設備的動力實現混凝土均勻性傳輸的目的,使得傳輸的高度和距離都能符合要求。
在振搗時應嚴格控制振搗棒的半徑,將振動器設備與模板之間的距離控制在振動器作用半徑的50%,不可以與模板之間緊貼振動,以免出現模板結構損壞的現象。在振搗的環節中,要求每次插入振動器的時間控制為0.5 min,使得材料表面有著均勻的水泥漿,不會出現冒泡的現象。在振動器設備插入時應加快速度,抽出時應減慢速度,以便避免在混凝土中留下空隙。嚴格控制振搗的時間,因為時間過長很容易發生離析的問題,時間過短可能引發強度不足的現象,因此必須確保時間在0.5 min左右。另外,需要將振搗插入之前和之后的間距控制在40 cm,以免出現漏振的問題[1]。
施工企業在施工過程中,為確保澆筑質量與標準相符,應制訂完善的澆筑環節工藝技術應用方案。
1)澆筑之前應全面清理現場的垃圾和雜質,涂抹防水層,避免出現滲水的問題。如果夏季階段高溫氣候地面處于干燥的狀態,需要提前灑水保持濕潤。如果屬于模板工程,應提前吊裝模板,檢驗墻體結構的垂直度,嚴格控制平整度,驗收合格之后才能開展澆筑工作。
2)澆筑的過程中應將高度控制在科學范圍,需要和作業的高度處于對稱狀態,不可以高出2 m的指標。一旦澆筑高度過高就要立即進行調整,控制落體的速度,分層與分段的布局,以免發生質量缺陷問題。在澆筑的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均勻度和平穩度,每個澆筑環節都要安排專業人員在現場進行監督控制。
3)結合量體結構、板體結構、主體結構和墻體結構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澆筑。如果樓層之間的混凝土標號存在不一致的現象,就應單獨澆筑,限制操作時間,使時間標準和強度標準符合要求之后再進行澆筑,以免出現質量問題。如果結構的跨度很大,并且使用鋼結構和井字梁體結構,應在澆筑環節嚴格控制剪力墻部分、框架結構部分的板體澆筑質量及梁體的澆筑撓度。如果屬于大體積的混凝土澆筑,就應按照實際的尺寸特點和結構情況,嚴格預防出現溫度偏差的現象。
完成混凝土施工之后,如果不能合理進行養護,將會出現一定的質量問題,因此,施工企業在混凝土結構施工期間,應重點關注養護工藝技術的使用。
1)采用自然養護的方式。在完成澆筑之后,迅速覆蓋土工布材料,預防水分快速蒸發,確保薄膜之內存在凝結水。在養護的過程中要經常灑水,如果處于夏季炎熱的階段,要在每6 h灑水一次。如果處于冬季階段,就應減少灑水的次數,如若屬于普通硅酸鹽水泥材料應該將養護時間控制為一周。如果有一定的抗滲性要求,就要將養護時間控制為半個月。
2)采用冬季階段的養護技術。在完成澆筑之后,快速平整結構頂面區域,以免表面水分蒸發后出現干縮裂縫。等混凝土結構初凝之后,將塑料薄膜打開噴灑養護材料,再次蓋上塑料薄膜,形成冬季低溫狀態下的養護模式。還需采用保溫養護的方式,將溫度控制在標準范圍之內,將結構內部和外部之間的溫度差控制在19℃以內,這樣才能避免出現裂縫問題。
3)養護的過程中應積極采用先進的超聲波檢測技術與射頻檢測技術等,全面檢驗結構的質量與性能,及時發現質量問題,做好相應的處理工作,有效保證結構的質量[2]。
混凝土結構施工期間通常會受到材料因素的影響,出現溫度應力問題,在溫度應力的作用下引發裂縫,對整體結構的質量性能會產生一定危害,因此,施工企業在施工期間應重點關注溫度應力的控制,預防裂縫的形成。
首先,按照水泥材料使用期間所產生溫度應力的特點做好控制工作。水泥材料在應用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水化熱的現象,釋放出大量的熱量,如果不能合理控制將會導致熱量在結構內部聚集,出現特殊性的溫度應力。在此情況下,施工企業就應結合應力產生特點,嚴格控制水泥的使用數量,添加相應的減水劑材料,在攪拌環節中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通過有效的攪拌措施,更好地釋放材料熱量,避免在溫度應力的影響下出現裂縫問題。
其次,施工期間也要控制澆筑環節的溫度。考慮到在澆筑環節中容易受到外部環境溫度的影響,產生結構的溫度變化,甚至會出現溫度應力問題,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采用降溫的方法處理。根據標準要求在澆筑操作期間設置冷卻管,通過混凝土結構內部冷卻管抑制溫度應力,確保結構裂縫問題的有效預防。
地基約束力過高也是引發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現象的重要原因,因此,施工企業應結合項目的特點,有效控制地基的約束力。第一,在施工期間做好混凝土內部溫度的控制工作,因為一旦溫度過高就會影響結構的內部約束力,因此,應使用綜合性的技術方式減少內部結構和外部區域的溫度差異。如使用覆蓋薄膜的方式或是蓄水的方式,使得溫度差降低,減少內部的約束力。第二,應重點關注外部約束力的控制。尤其在大規模混凝土施工期間,結構的厚度過高很容易導致地基形成過高的約束力,在不同結構相互影響之下,出現裂縫問題。在此情況下,應該設置滑動層,降低結構厚度,減輕外部約束力帶來的影響,有效預防發生裂縫現象。
要想保證土木工程項目領域中的混凝土結構不會出現裂縫,首先要增強結構本身的抗裂性能,使抗裂性與標準相符,才能杜絕發生一系列的質量隱患。第一,施工企業應按照裂縫生成的特征,綜合分析所有結構抗裂性的特點,利用高效的分析方式,選擇最佳的技術措施和處理措施。如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抗裂技術經驗,嚴格控制添加劑材料的自縮數值,使得外加劑的應用能夠增強結構本身的抗裂性。第二,按照有機纖維的特征全面估測無機纖維的質量。在準確測量的情況下,使用高強度材料,做好結構完整性的分析工作,通過不同的措施和方式維護抗裂水平[3]。
混凝土結構施工期間,一旦材料出現質量問題,將會導致結構的強度降低,甚至會發生嚴重的裂縫現象。因此,施工企業應結合裂縫防治的工作要求,做好各方面的材料質量控制工作。
1)在原材料的采購環節中,安排相應的技術人員進行強度檢驗、性能檢驗和規格檢驗,一旦發現存有質量問題或是裂縫風險隱患,就要立即更換為符合標準的供應商材料,同時還要對比多家供應商材料的質量,選擇符合標準、成本造價在合理范圍之內的供應商,以此保證土建工程項目的需求。
2)在現場區域應做好材料的分類存儲和庫存管理工作,按照不同工序和施工環節的質量標準要求,嚴格進行每種材料的管理,避免發生影響結構質量問題的現象[4]。
在土木工程的建筑領域,混凝土結構屬于十分重要的部分,一旦出現了混凝土結構的質量問題,將會影響項目的整體質量水平,因此,施工企業在施工期間,需要按照工藝標準和技術要求,使用配合比控制技術、攪拌與振搗操作技術、澆筑技術與養護技術,合理使用裂縫防治的措施,有效預防溫度應力影響下的裂縫問題,嚴格進行地基約束力的管理,增強每種材料的使用質量和性能,從而提高結構的質量和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