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戈 薛晨曦 陳瑞曉 胡景蕙
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450052)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建筑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然而建筑業飛速發展的同時,在建筑物的新建、改造、拆遷過程中產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是工程渣土、工程泥漿、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裝修垃圾等五類的總稱,包括建設、施工單位新建、改建、擴建、拆除的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管網、居民裝飾裝修房屋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1]。有關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建筑垃圾年產量約20億t,占城市垃圾總量的1/3,并造成水污染、空氣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2]。大量的建筑垃圾如不能適當加以利用,不僅不符合我國發展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國策,而且會給環境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2020年4月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加強建筑垃圾污染環境的防治,建立建筑垃圾分類處理制度。規定各類建筑垃圾優先處理方式,如工程垃圾和拆除垃圾優先資源化利用等。調查顯示,我國目前建筑垃圾利用率很低,不到5%,主要是由于資源化利用的成本高、利潤低,垃圾處理的預算低,大量建筑垃圾被隨意堆放填埋[3]。如何科學有效地解決我國當前的建筑垃圾問題,實現建筑垃圾的資源化,是一個迫且需要解決的問題。
1.1.1 建筑垃圾減量化
建筑垃圾的減量化是指從源頭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量和排放量,是對建筑垃圾的數量、體積、種類、有害物質的全面管理,亦即開展清潔生產。減量化不僅要求減少建筑垃圾的數量和體積,還包括盡可能地減少其種類,降低有害成分的濃度,減少或消除其危害特性等。減量化是防止建筑垃圾污染環境優先考慮的措施。對我國而言,應當鼓勵和支持開展清潔生產,開發和推廣先進的施工技術和設備,充分合理利用原材料等,通過實施政策措施,達到建筑垃圾減量化的目的。
1.1.2 建筑垃圾資源化
建筑垃圾資源化是指采取管理方法和技術從建筑垃圾中回收有用的物質和能源。其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1)物質回收。指從建筑垃圾中回收二次物質不經過加工直接使用。如從建筑垃圾中回收廢塑料、廢金屬、廢竹木、廢紙板、廢玻璃等。
2)物質轉換。指利用建筑垃圾制取新形態的物質。如利用混凝土塊生產再生混凝土骨料,利用房屋面瀝青作瀝青道路的鋪筑材料。
3)能量轉換。指從建筑垃圾處理過程中回收能量。如通過建筑垃圾中廢塑料、廢紙板和廢竹木的焚燒處理回收熱量。
1.1.3 建筑垃圾無害化
建筑垃圾的無害化是指通過各種技術方法對建筑垃圾進行處理,使建筑垃圾不損害人體健康,同時對周圍環境不產生污染。建筑垃圾的無害化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①分選出建筑垃圾中的有毒有害成分;②建造專用的建筑垃圾填埋場對分選出有毒、有害成分的建筑垃圾進行填埋。
1.2.1 排污收費政策和建筑垃圾填埋收費政策
排污收費是根據固體廢物的特點,征收總量排污費和超標排污費。固體廢物產生者除了需承擔正常的排污費外,如超標排放廢物,還需額外負擔超標排污費。建筑垃圾填埋收費政策是指對進入建筑垃圾最終處置的建筑垃圾進行再次收費,其目的在于鼓勵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提高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率,以減少建筑垃圾的最終處置量,同時也是為了解決填埋土地短缺的問題。構建產生者付費、處理者受益付費結算機制,以期為建筑垃圾治理與資源化利用行業解決建筑垃圾處理成本高與不盈利的矛盾[4]。
1.2.2 稅收、信貸優惠政策
稅收、信貸優惠政策就是通過稅收的減免、信貸的優惠,鼓勵和支持從事建筑垃圾管理規劃和資源化的企業,促進環保產業長期穩定發展。建筑垃圾資源化是無利或微利的經濟活動,政府要建立政策支持鼓勵體系,一方面,對從事垃圾資源化的投資和產業活動免除一切稅項,以增強垃圾資源化企業的自我生存能力;另一方面,政府還要對從事垃圾資源化投資經營活動的企業給予貸款貼息的優惠。
2.1.1 建筑垃圾的粗分
裝飾裝修工程日益復雜,使得產生的建筑垃圾成分增多,增加了后續處理工作的難度。建筑垃圾混雜收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后續處理設備的投入,降低了效率。如果在源頭上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可以大幅提高主要成分的回收利用價值。如建筑垃圾大致可分為混凝土塊、鋼筋、玻璃、塑料、木材等幾類,可以在現場將其分開堆放,施工過程中也可以在現場放置不同的垃圾桶。我國的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比較廉價,可以使用人力對以上垃圾進行簡單分揀,這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我國的一些大城市已經出現了一些專業的拆房公司,可以進行建筑垃圾的分類收集。
2.1.2 建筑垃圾的破碎
建筑垃圾的破碎作業是建筑垃圾處理過程中的重要輔助作業之一。破碎作業的對象主要是混凝土材料和石材,目的是減小顆粒尺寸,增大顆粒形狀的均勻度,以便后續處理工序的進行。如破碎作業能使建筑垃圾的粒度變小、變均勻,在垃圾物料間的空隙減小,容量增加,因而節省儲存空間,運輸時增加運量。對破碎后的建筑垃圾進行篩選、風選、磁選等分離處理時,由于建筑垃圾的粒度均勻,流動性增加,因而能較大地提高分選效率和質量,破碎處理后的建筑垃圾還有利于高密度的填埋處理,節省填埋場空間。
2.1.3建筑垃圾的分選
建筑垃圾分選是實現資源化、減量化的重要一環,通過分選將有用的部分選出來加以利用,將有害物質分離出來,還有一個重要功能是將建筑垃圾分成不同的粒度級別,供不同的再生利用工藝使用。分選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上的差異,將其分選開。如利用垃圾中的磁性和非磁性差別進行分離,利用粒徑尺寸差別進行分離,利用比重差別進行分離等。根據不同性質,可以設計制造各種機械對固體垃圾進行分選。分選包括手工撿選、篩分、重力分選、磁力分選、浮力分選、光學分選等。
建筑垃圾的用途廣泛,可以被分離成單組分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表1是其中的主要成分的再生利用方法。

表1 建筑垃圾主要成分的再生利用方法
2.2.1 舊木材、木屑的再利用
從建筑物拆卸下來的廢舊木材,一部分可以直接當木材重新利用。對于建施工產生的多余木料(木條),清除其表面污染物后,根據尺寸大小直接利用,不用降低其使用等級??杉庸こ蓸翘?、欄桿(或柵欄)、室內地板、護壁板和飾條等、也可加入黏合劑支撐復合板材。建筑垃圾中的碎木、鋸末和木屑,可作為燃料、堆肥原料和侵蝕防護工程中的覆蓋物。不含有毒物質的碎木、鋸末和木屑,如沒有經過防腐處理的廢木料、無油漆的廢木料,可直接作為燃料。廢木料用于生產黏土、木料、水泥復合材料,與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質量輕、導熱系數小等優點,因而可作為特殊的絕熱材料使用。
2.2.2 舊磚、瓦的再利用
五六十年代興建的磚混結構、小城鎮的磚瓦結構房屋現在被大量拆除,產生了廢舊黏土磚和陶瓦材料,這些材料如果混在混凝土中使用會明顯的降低強度。可在粗分之后將其破碎,充當輕型砌塊骨料。舊磚瓦還可制成地面磚材料、做免燒砌筑水泥原料、水泥混合材,或者在黏土磚碎粒中加入石灰,在道路路基工程中使用。
2.2.3 舊瀝青的再利用
在屋面拆除和道路翻修后會產生大量瀝青、混凝土的混合物,經過分選分離之后,瀝青材料還可以循環使用。舊瀝青路面經過破碎篩分,和再生劑、新骨料、新瀝青材料按適當比例重新拌和,形成具有一定路用性能的再生瀝青混凝土,用于鋪筑路面面層或基層。屋面瀝青材料也可回收應用于路面瀝青的冷拌和熱拌施工,使所需的純凈瀝青量減少。瀝青屋面材料含有高等級的礦質填料,這些礦質填料能替換冷拌、熱拌瀝青中的一部分骨料。瀝青屋面材料含有纖維素類結構,有助于提高熱拌瀝青的性能。
2.2.4 舊混凝土的再利用
混凝土塊占建筑垃圾總量的30%左右,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回收利用價值較大的組分。混凝土塊經過破碎后,可用于生產再生混凝土、再生水泥,或作為路基材料,或與碎磚、石灰混合用于夯擴樁。舊混凝土的回收利用研究目前已經比較成熟。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為建筑垃圾處理和綜合利用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法律依據。希望各地區盡快制定相應的制度措施、管理辦法,積極發展扶持產業,不斷推廣技術研發,真正實現建筑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既能減少空氣污染,又能促進垃圾的回收再利用,還能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