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萍
(商丘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商丘476000)
冬季氣溫較低,在夏秋季節的養羊舍已經不適應羊的生長,因此要選擇一個背風向陽的地方進行羊舍建設,保持舍內溫暖干燥,改敞圈為塑膜暖棚舍,這是安全越冬的必備設施。早晚在羊圈出口以及通風口掛上草簾,使用中防止損壞,確保保溫效果。
應大量儲備和開發利用玉米秸稈、稻草等粗飼料。采用粉碎加工、菌酶復合生物制劑等調制技術,提高營養價值,提高利用率。要改變玉米秸稈整捆扔進羊舍,干草大堆扔進羊圈供采食的方式。如果羊數量少,可將草放在筐里,再把筐吊起來飼喂;羊數量多時,可自制草架喂草,還可把草捆起來,吊在羊能吃到的高度飼喂。
在冬春枯草期,羊群僅靠放牧很難滿足其營養需要,宜實行半日放牧、半日補飼。補飼也是提高羊生產產量的重要措施,如在夜間進行羊的補飼喂養工作,以及在雨雪天氣沒辦法進行放牧的情況下進行喂養,母羊懷孕后期或遇雨雪天氣不能放牧時,應及時補給羊草和精料,如小麥、玉米等。成年羊每天喂草1.5 kg 左右,小羊以吃飽為止。冬天飼料干燥,羊的飲水量增加,應堅持每天飲水(隔日飲水會造成羊群爭擠現象),飲水時間以午后為宜。應防止飲空肚水和臥盤水,不飲冰碴水,而應飲溫水,水溫以25℃左右為宜。這樣,既可以減少體力消耗,又有利于保膘、增膘。確保羊只妊娠、產羔、育羔和生長發育,及時補飼是不可或缺的。補飼精料參考配方:玉米面60%~70%、糠麩10%~20%、餅粕10%~20%,調制好的精飼料每只成年羊每天補飼不少于600 g。另外,要注意食鹽、維生素、微量元素的添加,對羔羊、種公羊和妊娠母羊,還要添加一些胡蘿卜等青綠多汁飼料。
冬季氣候惡劣,飼養條件差,造成少部分羊的生存環境不佳,要求技術人員及時淘汰老弱病殘羊,以減輕飼養管理壓力,減少經濟損失,提高生產力水平。
羊舍門應寬敞,防止羊群出入發生擁擠,喂食、飲水防止頂撞擠壓,放牧或運動不能過急,不走冰面,讓羊群生活環境安靜安全,不讓羊群采食霉爛變質飼料,不飲冷水;母羊一旦有流產的,要認真查明原因,必要時應將流產胎兒送獸醫檢驗部門檢驗,以便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防止造成更大損失;設置產羔室或專用場地,產羔時24 h要有專人看護。助產、接產用品、場地徹底消毒,污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應徹底改變在人居室內產羔護羔,如無條件,要加強人、畜、場地消毒,保護人畜健康。
搞好布氏桿菌病、口蹄疫等重大疫病防治的同時,做好四聯或五聯苗注射,預防快疫、猝死、腸毒血癥、羔羊痢疾、黑疫等疫病;搞好疥癬等寄生蟲病防治,發現病畜及時治療,圈舍、用具等搞好常規消毒,治療用藥選擇鋅硫磷、殺螨咪、蠅毒靈等。
推算預產期。綿羊平均妊娠期約為150 d(146~157 d),山羊妊娠期約為152 d(142~161 d)。預產期推算方法:按照配種日期以“月加五,日減三”的公式計算。例如:6月10 日配種懷孕的母羊,其預產期應為“6 加5、10 減3”,大約在11月7日左右;仔細觀察母羊產前狀態,做好接產、助產準備;假死羔羊的搶救。由于各種因素影響,羔羊假死現象時有發生,首先迅速消除口、鼻腔、耳內的胎水、黏液,再將羔羊兩后肢提起使之懸空,輕拍其胸、背或做人工呼吸;妥善處理胎盤。產羔母羊的胎盤通常在分娩后2~4 h排出體外,持續時間約為0.5~8 h。但不能超過12 h,否則將引發子宮炎等一系列疾病,排出后的胎盤無害化處理;剪掉分娩母羊乳頭附近的長毛,用溫水或消毒液擦洗,擠出幾滴陳乳,讓新生羔羊及時吃到衛生的初乳。
應用5%碘酒涂擦或浸泡,嚴格消毒,防止感染;第一次哺乳切忌過飽;產羔母羊死亡或一胎多羔,應選擇保姆羊寄養。將保姆羊的乳汁涂抹在寄養羔羊臀部、尾根,或將羔羊的尿液涂抹在母羊鼻部,或于晚間將保姆羊與寄養羔羊關在一個欄內,以使雙方親和,達到寄養目的;育羔室保持5℃以上溫度。保持定時哺乳,奶水不足,應用牛奶或奶粉補充。羔羊居住環境保持清潔衛生,防止潮濕。新生羔羊吃過初乳24 h后可以服用或注射相關的防治藥物,注意疾病的防治工作,冬季天氣寒冷,氣溫較低,要選擇背風向陽的地方搭一個通風保暖的羊圈。羊圈內要保持清潔干燥,早晚在羊圈出口和通風口掛上草簾。羊容易感染疾病,如感冒、發燒等病,在養殖的時候要密切注意。
一旦有傳染病(如羔羊痢疾等)發生,要在嚴格隔離條件下治療。
夏季羊進行放牧的時間在早晨或是下午晚些時候,而冬季放牧時間要在每天的中午前后進行,每天放牧大概4 h,在天氣極冷時要就近進行放牧,這樣一是可以保持羊的鍛煉,二是減少羊在放牧路上對能量的消耗。注意放牧時不要讓羊采食有霜的草、帶泥以及被雨淋的草。
冬季氣候干燥,要注意飲水的增加,一般飲用溫水,溫度在25℃左右為宜,適當增加食鹽的供給,每10小時喂鹽1次,每只羊每次喂10 g。要先飲水,后喂鹽,否則會造成“水頂胎”,發生流產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