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勇,章釗銘
(同濟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092)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中國共產黨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前進,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1]當前,國際社會正處于越來越復雜的發展境遇之中,全球性公共物品的有效持續供給、人類社會發展的未來圖景等重大現實問題擺在所有國家和政黨面前。面對如何共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共處、共同推動各國發展繁榮、共同締造人類美好未來的“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這一系列重大的時代命題,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從人類共同利益出發,以負責任態度創造性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偉大理念,獲得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贊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有力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時代使命與責任擔當,為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智慧和力量,對充分展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具有重要意義。
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命運與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把千百年來人類對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中國共產黨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宗旨是“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2]58-59。這既是中國共產黨“為世界謀大同”的具體體現,更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在世界歷史舞臺的彰顯。
馬克思主義作為改變人類命運的科學理論體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指明了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一般道路。馬克思、恩格斯提出,正是由于生產方式和交往的日益擴大,各民族原始封閉的歷史也就越來越成為世界歷史[3]168。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從世界各民族交往的角度論證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因此,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新時代背景下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必須要從世界歷史的整體高度審視當前人類所面對的各類重大挑戰以及國際社會未來的發展趨勢,要繼續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和平發展道路,積極拓展與世界各國之間的對話與合作,在發展自身的同時與國際社會一道,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進程,以建立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4]22-23。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堅持和發展。一方面,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邏輯是共通的。兩者都以唯物史觀為理論基礎,以生產力發展和全世界普遍交往為理論內容,以實現全人類的共同發展為理論旨趣。另一方面,隨著世界發展的不斷變化,著眼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實踐邏輯上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創新發展。首先,是實踐思維上更加注重合作共贏。面對當今世界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局面,不同區域之間相互交融、相互影響,各個國家和民族命運與共,共同發展、共生共贏是必由之路。其次,是實踐主體上更加凸顯世界人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的責任,需要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參與。再次,是實踐內容更加全面豐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的方方面面,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內涵。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審視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和發展愿景,既創新了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當代內涵,也有助于更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解決人類發展所面臨的時代挑戰。
“協和萬邦,天下大同”是中華民族提出的美好世界圖景,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赌印し▋x》中的“今天下無大小國,皆天之邑”體現了推崇平等和互愛互利的思想?!抖Y記·禮運》則明確闡述了中國古人的大同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钡搅私?中國面臨列強欺凌、國勢衰敗,眾多仁人志士將大同理想視為鼓舞他們不懈奮斗的精神力量[5]。中華民族“天下大同”的理想是孕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思想源泉,“協和萬邦”的追求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可以借鑒的路徑,“和而不同”的方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了基本規范,“萬國咸寧”的天下圖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描繪了可以希冀的愿景[6]。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又契合于人類文明的共同愿景,超越了時空的界限。中華文明世代追求“大同之世”,以“天下”作為其思想坐標,反映了中華民族對人類終極理想社會的向往。“天下大同”盡管在各個時期的闡述方式不同,但都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批判和未來美好生活的期許[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華文明的大同理念在當代的賡續。第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平等為基本價值原則。習近平強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希望世界各國都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雖然各個國家在本身體量、實力強弱、發展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但并不影響其享有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8]。第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互愛互利為基本要求。由于歷史文化和利益訴求等原因,盡管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存在著一些分歧,產生了一些矛盾與沖突,但應在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求同化異,共同構建滿足各方合理利益訴求的命運共同體。第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和諧世界為追求目標。習近平強調,以和平、合作與共贏而非戰爭、對抗與零和的方式,來共同應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威脅和挑戰,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通過國際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9]。這意味著,把世界建成一個和睦的世界,創造持久和平、普遍發展、共同繁榮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是中華民族天下大同理念的時代彰顯。
中國共產黨是具有世界眼光和國際情懷的政黨,始終致力于為全人類謀和平與進步。這種國際情懷伴隨著中國共產黨100年來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作出了重要貢獻。從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就關注和關心國際社會的發展,致力于為推動國際社會發展貢獻自身的力量。中國共產黨與國際社會和進步力量進行合作,推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發揮了重要作用[10]。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在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中努力維護國際社會的整體穩定,在積極開展對外經濟交往中努力推動國際社會的發展。毛澤東在1956年就提出“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11]157,鄧小平在1977年談到中國要“對人類作出比較多一點的貢獻”[12]237,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13]45。可以說,從“較大的貢獻”到“比較多一點的貢獻”再到“更大的貢獻”,是中國共產黨國際情懷始終如一的鮮明體現。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承載著中國共產黨深厚的國際情懷。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努力實現中國的發展。中國自身發展好了就是對人類的最大貢獻。貧困作為人類社會的頑疾,始終困擾著各個國家和民族。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勝利,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減貧治理的中國樣本,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14]9。同時,中國對推動全球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連續10多年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另一方面,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回應地區和全球熱點問題。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中國在伊核問題、朝核問題、阿富汗問題談判中發揮積極作用,在聯合國組織下派出維和部隊,堅定維護世界和平。中國關心和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的發展問題,深化“南南合作”,為亞非拉長期落后的國家提供援助,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
當今世界正經歷加速演進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處于深刻變動之中,世界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國際格局和力量對比加速演進、全球治理體系深刻重塑,任何民族任何國家都應該把握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共同推動構建合作共贏、創新引領、包容普惠、多邊主義的新型國際關系。隨著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群體性崛起,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斷加深,數十億人口正在加速各自的現代化進程,多個力量中心、發展中心正在全球各地形成,國際力量對比繼續朝著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方向前進。盡管人類依然處于動蕩變革期,面臨著和平、發展、安全、信任和治理等多方面赤字的難題和挑戰,但世界各國在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推動下進一步突破地域局限性,更加深度融入世界市場并實現普遍交往,越來越成為休戚與共、命運相連的共同體。面對世界變局和全球挑戰,任何國家任何政黨都無法獨善其身,更不能走弱肉強食、贏者通吃的歷史回頭路,只有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才是越走越寬的人類出路。
中國共產黨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順應了當今世界的發展潮流。和平與發展依然是時代的主題,合作與共贏是世界的發展需要。首先,和平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呼聲。當前,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局部戰爭和沖突不斷,嚴重影響了世界和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進程,必須在對話和協商中共同應對各種威脅和挑戰,以維護國際社會的整體穩定。其次,發展是各國人民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人民的普遍訴求。長期以來,南北發展差距過大,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客觀上要求經濟全球化的普惠式發展以及穩定持續的發展動能供給。再次,合作是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的必然要求。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公共衛生安全危機、糧食和能源危機等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嚴重影響了世界的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多邊主義,在共同應對挑戰時平等對待、相互尊重、協商合作,使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第四,共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佳選擇。“我贏你輸,贏者通吃,損人利己”的零和博弈思維使得世界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不斷滿足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為世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順應了當今世界的發展潮流。
中國共產黨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基于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入思考給出了“中國答卷”,引領世界發展的方向,凝聚起價值共識,加強國際合作,完善全球治理,共同應對風險挑戰,共創人類美好生活,擔負起了作為世界大黨的時代使命。
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喚大胸懷。如果從零和博弈和本國優先的角度看,這個世界是狹小擁擠的,每時每刻都是激烈競爭,就可能會為了滿足本國的需求而侵犯他國的利益。如果從合作共贏和命運與共的角度看,這個世界是寬廣博大的,到處充滿著合作機遇,各國可以攜手共創美好未來。在國內,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世界現代化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樣本;在國際上,中國共產黨作為負責任政黨,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推動各國加強協調與合作,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在聯合國旗幟下實現世界更大團結與進步,努力匯合各國的權益訴求,尋求最大公約數。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關心人類社會的發展,始終愿意與一切進步力量共同維護國際社會的穩定,推動國際社會的發展。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共產黨擔負起引領方向的使命,共同謀劃人類未來。首先,中國共產黨堅持合作共贏的對外交往理念。中國共產黨將始終與世界人民一道共同維護和弘揚人類共同價值,堅持在深化開放進程中不斷加強與不同國家和政黨之間的對話與合作,共同建設“一帶一路”[1]。其次,中國共產黨積極開展政黨外交和重大對外活動。習近平出席多場重要多邊會議,如北京AEP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G20杭州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就攸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闡述中國主張,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有力引領世界變局發展方向,使我國全球影響力和國際議程塑造力顯著增強[15]。再次,中國共產黨積極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為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路徑借鑒,為人類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貢獻。中國與國際社會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強世界互聯互通,讓沿線國家的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中國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為人類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習近平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講話中宣告中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中國實施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一系列新舉措,將引領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新征程。
當今世界,由于歷史和文化的原因,各個國家和民族的制度和發展水平不盡相同,但“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契合國際社會成員的價值訴求。中國共產黨作為負責任的大黨,對人類前途命運高度關注,大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秉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堅持和而不同,倡導美美與共,加強對外交流和文明對話,增進中國與世界彼此理解信任。中國共產黨理性對待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的認識,尊重不同國家人民對價值實現路徑的探索,反對意識形態偏見,防止人為制造分裂對抗,積極學習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堅決抵制“教師爺”般頤指氣使的說教,真正地把全人類共同價值具體、現實地體現到實現人民利益的實踐中去[16]。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共產黨擔負起凝聚共識的使命,共同堅守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首先,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地維護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如一的價值堅守,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旗幟鮮明地堅持國家間關系應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國家之間應尊重彼此的發展權益。面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中國始終站在公平正義一邊,支持第三世界國家進行民族解放運動,尊重廣大亞非拉國家的正當權利,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其次,中國共產黨始終如一地堅持開放包容。雖然貿易保護主義和各種壁壘使經濟全球化面臨不少阻力,但世界經濟走向開放和合作的整體趨勢不會改變。中國作為世界上的第一大進口國和第二大出口國,自2018年以來每年均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是中國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再次,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地倡導和平發展。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共產黨就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和平解決地區沖突與爭端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共產黨一直是世界和平的堅定維護者,中國的發展是和平的發展,不搞結盟,永不稱霸。
當前,貧富差距、發展鴻溝等重大現實問題困擾著國際社會。發達國家已基本實現現代化,而廣大發展中國家還在艱辛探索實現現代化的道路,甚至還有一些國家仍沒有解決民眾的溫飽問題。世界經濟的長期低迷導致貧富差距、南北差距問題更加突出,全球增長動能不足、經濟治理落后、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日益凸顯。習近平指出,發展是實現人民幸福的關鍵,在人類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世界上所有國家、所有民族都應該享有平等的發展機會和權利,以滿足對美好生活的需要[17]。中國共產黨擔負起促進發展的使命,推動各國加強發展合作,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國人民。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共產黨擔負起促進世界發展的重大使命,共同創造人類美好生活。一方面,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即使在2020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依然突破了100萬億元大關,是全球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立足于自身國情和實踐,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堅持改革創新,在開放中謀求共同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對世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積極承擔國際責任,累計實施各類援外項目5 000多個,對外提供援款4 000多億人民幣,為發展中國家培訓各類人員26萬多名,對外直接投資1.2萬多億美元,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助力全球經濟實現更加穩定和平衡的發展?!皬倪@些數字可以看出,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盵18]484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其他政黨共擔時代使命,共促全球發展,必將造福世界人民。
當今世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上升,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風險和不確定性。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恐怖襲擊時常發生,氣候異常情況頻繁,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改變,合作應對挑戰是國際社會的唯一選擇。習近平指出,各個國家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在重大危機面前,沒有哪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夠獨善其身,團結合作是應對挑戰的必然選擇[19]4。面對危害全人類健康的病毒和疾病,中國共產黨提出要堅持科學施策,倡導團結合作,推動信息互享,共同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面對恐怖主義等人類公敵,中國共產黨提出要以合作謀安全、謀穩定,合力打擊恐怖主義。面對脆弱的生態環境,中國共產黨提出要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共建綠色家園。面對氣候變化和全球極端天氣狀況突發,中國共產黨提出要勇于擔當、同心協力,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17]。中國共產黨始終認為,不同國家不同政黨應該求同存異、增進互信,積極拓寬對話與合作渠道。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共產黨擔負起推動加強國際合作的使命,共同應對全球性風險和挑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建立在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人有關國際戰略的思想和理論上,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的集體智慧[20],反映著中國共產黨對國際和平發展的追求。第一,中國共產黨推動與其他國家的合作。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合作不斷深化,邁向縱深,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合作也已經走過9年歷程,取得了豐碩成果。中國和非洲國家的關系處于歷史上最好時期,攜手共創中非命運共同體。中國與拉美國家一同開啟了協商合作、共同發展、攜手共進的中拉命運共同體。第二,中國共產黨推動與國際組織的合作。中國作為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在聯合國旗幟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努力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與世界衛生組織積極開展合作,為全球抗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第三,中國共產黨加強與其他政黨的合作。政黨作為國際政治中的重要角色,應當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政黨作為國際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主體,在新時代背景下應不斷加強彼此之間的對話與協作,共同探索一種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和自身權益需求的新型政黨關系。中國共產黨通過搭建多層次政黨交流機制,推動主權國家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等全球性問題方面的作用發揮,從而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進程中更好地發揮政黨作用[21]7。
全球治理的實質是以全球治理機制為基礎,而不是以某個正式的政府權威為基礎[22]?,F有的全球治理體系是二戰以后誕生的產物,難以有效解決人類在21世紀面臨的諸多問題,急需通過變革全球治理體系來予以解決。尤其是和平赤字、安全赤字、發展赤字、生態赤字等,凸顯了全球治理存在的短板和弊端,表明現有的全球治理體系已經不能滿足世界發展的需要,必須進行適時性變革。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堅守和弘揚人類共同價值,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走和平、開放、合作的發展道路[23]12-13。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時代提出的客觀要求,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這一變革進程,主張在維護國際社會整體穩定的前提下對其不合理部分進行變革。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充分尊重不同國家的變革主張,同時需要尊重各國人民選擇自身發展道路的權利。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內在地規定了不同國家平等共處的價值理念,否定了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存在的任何可能。因此,全球治理體系的規則變革,必須反映各國人民的發展訴求,打造命運與共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為此,必須確保國際權力的分配、運行及其合法性的基礎是民主,而非任何國際利益集團。變革全球治理體系應充分反映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更好地應對各類全球性挑戰,實現不同國家的共同繁榮。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共產黨擔負起推動完善全球治理的使命,共同塑造國際新秩序。首先,中國共產黨秉持共商原則,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如何解決國際上的問題和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問題,應該由每個國家共同協商,尋找應對之策。國際社會的發展不能由個別國家所主導,應由各國共同掌握,要在肯定現有全球治理體系存續必要性的前提下,共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其次,中國共產黨堅持共建原則。各方能夠著眼大局,求同存異,先易后難,先做能夠做的事情。全球治理涉及方方面面,由于當前世界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多元多樣,加上少數西方大國的強權邏輯,特別是涉及國家核心利益,各國很難讓步、達成共識。相對來說,經濟、氣候、生態、反恐、公共衛生等方面的全球治理達成共識、共同推進的可能性較大。全球治理應當從那些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已經形成共識而又能夠做起來的事情開始做,比如說應對氣候變化、公共生活領域和貿易自由化等方面[24]。再次,中國共產黨主張共享成果,讓治理成果由世界人民共同享有。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就是要讓各方能夠共享全球治理的成果,只有每個國家在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過程中得到切實的權益保障,才能真心實意地擁護、堅定不移地支持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理論是時代之光,思想是前行旗幟。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首倡者,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實踐者。助力其他國家探索現代化新道路、積極推進國際合作以共同應對全人類挑戰、推進文明的交流互鑒,是中國共產黨責任擔當的時代體現。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是獨具特色、有別于資本主義現代化的道路,打破了“現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神話,不僅開創了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新模式,而且克服了資本主義現代化固有的弊端,提供了現代化道路新選擇,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獨立自主的和平發展道路,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戰爭和殖民地方式擴張掠奪資源的現代化之路完全不同。中國的發展將打破“國強必霸”的邏輯,走與西方資本主義大國不同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合作共贏的道路,不僅希望自己過上美好生活,還希望各國人民共同過上美好生活,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全方位均衡發展的道路,處于新發展階段的中國不僅注重物質上的現代化,還強調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上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努力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
中國共產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開辟“跨越式”發展道路,為人類探索現代化作出新貢獻。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具有深遠的世界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中國奇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性地回答了“怎樣走現代化之路”的問題,充分證明了這是一條“具有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的正確道路”,充分展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真理性[25]。另一方面,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而追求現代化的路徑各國互不相同。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既不走以蘇聯為代表的傳統社會主義國家的現代化老路,也不走移植西方發達國家模式的現代化老路,而是創造超越傳統現代化發展模式的新路。通向現代化的道路有很多條,只有順應世界歷史潮流、符合本國國情的道路才是最好的現代化道路。習近平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成功經驗、展現了光明前景,豐富了現代化發展的道路選擇,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26]21。
“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對話與合作機制平臺,自提出以來始終以沿線國家和民族發展需求為根本導向?!耙粠б宦贰苯ㄔO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致力于實現穩定、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建設8年多來,已為世界帶來巨大機遇和紅利。根據中國商務部的信息顯示,截至2021年6月,中國已經同140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6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與“一帶一路”合作伙伴貿易額累計超過9.2萬億美元,在相關國家直接投資累計超過1 300億美元,“一帶一路”已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機制平臺[27]。立足已有的發展成果,中國將繼續與各方一道,堅持多邊主義,共同推動“一帶一路”的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對接各國發展戰略,協調各國發展政策,努力將“一帶一路”打造為合作、健康、復蘇和增長的新平臺,以更好地推動國際社會的發展與進步[28]8。
中國共產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積極貢獻中國力量,為人類共同福祉作出新貢獻。從國內層面看,“一帶一路”建設順應了中國改革發展的需要。首先,有利于平衡國內區域發展,把內陸和中西部推到開放的最前沿,推動全面開放格局的形成,推動中西部地區的進一步發展。其次,有利于推動國內產業的轉型升級,構建新型對外貿易體系。再次,擴大對沿線國家的投資,推動雙邊與多邊貿易發展[29]。從國際層面看,“一帶一路”建設順應了世界繁榮發展的需要。首先,有利于國際金融秩序的穩定與發展。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國-阿拉伯國家銀行聯合體、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一帶一路”專項貸款等各類專項投資基金的運轉,提供了多邊金融機構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平臺,努力實現多方參與共同受益的目標。其次,有利于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A設施是“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基石,也是許多沿線國家發展面臨的瓶頸。通過商品、資金、技術和人員的流通,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為沿線國家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和廣闊空間。再次,有利于推動世界經濟的復蘇。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不斷上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額也不斷增加,特別是在2020年全球遭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大背景下,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投資逆勢上揚,“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將對全球經濟復蘇發揮重要作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發生與蔓延再次凸顯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特點,國際社會已是一個緊密相連的命運共同體。面對突發疫情,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原則,在科學研判的基礎上采取果斷措施,積極調集各類社會資源,切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在防控國內疫情的同時,中國明確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發揮關鍵領導作用,主張加強國際聯防聯控與分享疫情信息,共同遏制疫情在全球范圍的進一步擴散。習近平在多個重要外交場合表示,要贏得全球抗疫的最終勝利,國際社會必須團結一致,在有效對話和合作的基礎上共同應對疫情挑戰[28]2。在此過程中,各國要弘揚伙伴精神,摒棄任何不合時宜的片面自利理念與行為,采取積極有效的聯動措施,不斷提升抗疫國際合作水平。
中國共產黨推進國際抗疫合作,保駕護航全球衛生健康事業,為人類公共衛生安全作出新貢獻。一方面,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抗疫合作。堅持團結協作,合力克服疫情挑戰。中國企業同一些國家合作開展疫苗三期臨床試驗,中國已經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積極加大疫苗供給力度。截至目前,中國對外援助和出口疫苗數量已經超過其他國家的總和。此外,中國已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向有需要的近30個國家派出數十支醫療專家組,向應對疫情能力薄弱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促進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助力世界早日徹底戰勝疫情[30]9。另一方面,推動國際社會團結合作共同抗疫,共筑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中國主張各國在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導和協調下,采取更為有效的聯動機制,科學分配相關資源,主張加強各國間的疫情信息共享,積極開展聯合研究,完善疫情檢測方法,加快疫苗研制等進程。同時,中國也呼吁健全完善惠及全人類的、高效可持續的全球公共衛生體系。中國共產黨堅持生命至上原則,建立并完善各類防控與合作機制,共同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31]87。
2013年習近平首次提出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經過不斷充實與完善,這一理念的內涵不斷豐富和成熟。習近平在2014年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指出:中國要堅持合作共贏,并以其為核心構建新型國際關系,要積極在對外合作的方方面面充分體現出合作共贏理念[18]443。在2015年召開的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上,習近平再次倡導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新型國際關系的核心意涵集中表現為:基礎是相互尊重,準則是公平正義,手段是合作共贏,最終目標是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32]。中國倡導國際上的事大家商量著辦,將始終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加強與不同國家之間的對話與合作,并與之一道共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中國共產黨推進構建新型國際關系,開展全方位大國外交,為人類應對共同挑戰作出新貢獻。一是中國不斷拓展全球伙伴關系網絡。中國致力于合作共贏,謀求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全球伙伴關系,立足于各國的利益交匯點,堅持多邊主義,奉行共贏的新理念,以鞏固深化平等、開放、合作為特征的伙伴關系網絡,完善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外交布局。截至目前,中國已同180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同11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全球伙伴關系網絡越織越密。二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F行全球治理體系與建立之初相比,歷史背景和時代任務已發生重大變化,其不完善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進一步顯露,這些不足在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方面表現更為明顯,同時在國際政治、國際安全、文明間對話等方面均存在各類問題。隨著綜合國力不斷增強,面對現行全球治理體系的弊端,中國積極承擔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角色,對國際體系的作用和影響日益擴大[33]。三是中國堅持抓好周邊外交和多邊外交。中國是一個擁有眾多鄰國的大國,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堅持與鄰為善,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同時中國切實推進多邊外交,發揮金磚國家組織、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全球性和區域性國際組織的作用,為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發揮應有的作用。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發展以及國家間權益訴求矛盾的深化,不同文明之間的沖突不斷加劇。“文明沖突論”的提出,正是這一沖突的現實表現。但是,這一觀點帶有強烈的政治主觀色彩,無法揭示不同文明間關系的事實樣態。相較于這種對抗性的文明觀,中國自古主張“和而不同”的價值理念,強調不同文明樣態能夠和諧共存。作為這一理念的當代表現,中國共產黨堅持文明多樣性的基本立場,在肯定不同文明樣態價值的同時,主張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與交融。因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在兼顧各方合理訴求的同時提倡多元互洽,充分體現了“和而不同”的價值理念[34]。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與融合是歷史發展大勢,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文明因交往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化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只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不同文明之間相互尊重、和諧共處、求同存異,就不會存在什么“文明沖突”,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35]258-262。
中國共產黨推進世界文明對話交流,促進互學互鑒,為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新貢獻。首先,中國明確向國際社會表達自身的文明理念和文明主張。習近平多次在國際場合宣示,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是多姿多彩的,彼此間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中國始終堅持文明交流互鑒,倡導世界文明相互啟迪、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共同繁榮[36]5-8。其次,正確處理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的關系。雖然中西方存在著很大的文明差異,但是事實證明兩種文明樣態之間存在共通之處。中國積極促進中西方國家間的交往、溝通,增進人民之間的了解。中國和西方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上擁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責任,打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伙伴關系符合世界人民利益[37]。再次,中國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中國共產黨承認和尊重文化多元性和文明多樣性,深入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合作,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搭建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這一國際新型對話平臺,通過開展領域廣泛、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夯實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
面對當今世界一系列攸關全人類和平與發展的重大時代命題,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從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出發,以負責任態度創造性地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應對人類共同挑戰作出了積極探索,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發展的責任擔當。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彰顯了中國共產黨追求世界人民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情懷和初心使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完整的、相互統一與相互影響的體系工程。作為負責任的大黨,中國共產黨承擔起引領方向、凝聚共識、促進發展、加強合作、推動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時代使命,體現了推進中國現代化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國際抗疫合作的責任擔當。中國共產黨與之相關的每一項實踐都是既相對獨立又彼此配合,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產生了顯著的實踐效能,共同推動了國際社會的協調與合作,為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宏闊的時空維度中思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進步的雙重命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站在新的歷史征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經驗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需求結合起來,將追求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富裕目標與縮小國際社會南北發展差距的迫切要求結合起來,將倡導和平發展、求同存異、互利共贏的理念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建設國際新秩序的需要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國際社會對“同呼吸,共命運”的認知,不斷擴大各國各民族各政黨平等對話的舞臺,不斷創造全人類團結協作的新成果,攜手開創人類文明的新形態。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還需要世界上更多政黨積極擔負這一時代使命與時代責任?!案鲊h應擔負起引領方向、凝聚共識、促進發展、加強合作、完善治理的責任,求同存異、相互尊重、互學互鑒,加強交流合作,共謀人民幸福”[38],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向著光明的目標前進。
因此,面對“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重大時代命題,各國政黨尤其是執政黨需要對“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作出深刻思考和回答。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描繪了跨越民族國家的全球治理愿景,又承認當前各民族國家的正當利益,表明中國政府愿與世界各國友好相處、共同發展的誠意與決心,契合了全球治理的時代需要”[39]。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就為世界各國政黨提供了大有作為的空間。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實行的是政黨政治,政黨不僅影響著一個國家內部的治理現代化水平,而且深刻影響著國際關系格局和全球治理體系的變化。政黨已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人類進步的重要力量;但也可能會成為與之相反的破壞性力量。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以及各個國家的發展歷史都已經證明,那些推動人民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政黨不斷發展壯大,而那些阻礙人民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政黨會被歷史淘汰。如今人類社會發展到了關鍵時期,面對世界性的共同難題和風險挑戰,需要各個國家的政黨尤其是執政黨,順應世界人民和平與發展的要求,承擔起世界伙伴關系的推動者、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促進者、文明互鑒的踐行者、生態環境的守護者的時代使命與責任擔當,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