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陽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第六分公司,湖北 武漢 430014)
中交二航局S20五工臺至克拉瑪依一級改高速公路項目第WKGJ-2標段起訖里程為K52+725~K135+025,全線包括82.3 km主線一級改建路段和66.2 km輔道。項目區位于亞歐大陸中部,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本標段路基填挖方主要集中在分離立交、天橋、互通立交、輔道,其中分離立交橋路基9處,天橋路基7處、互通立交3處,輔道路基11條,挖方24.8萬方,填方275萬方,其中風積沙填筑140.8萬方。本標段路基填筑高度一般為8 m左右,最高為11.33 m。
開工之前用GPS、全站儀進行控制點復測及加密,用精密水準儀進行水準點的復測及加密,并復測中線,固定路線主要控制樁。清表完成后要復測橫斷面并繪制橫斷面圖,報監理、業主審核后方可開工。
在監理工程師核準測量成果后,按圖紙要求現場設置用地界樁和坡腳等的具體位置樁,標明其輪廓,報請監理工程師檢查批準,由監理工程師現場驗收合格后,進行下道工序。在施工過程中,對導線點、水準點進行妥善保護,定期復測,若發現破壞、移位或丟失,及時恢復,路基施工過程中層層恢復中樁,以檢查路基偏位和路基寬度。
(1)原地表土樣試驗
按照規范要求每公里至少取2個點(土質變化大時,視具體情況增加取樣點數)取原狀土樣做如下試驗:標準擊實試驗、顆粒分析試驗及液、塑限試驗,確定原狀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2)取土場土樣試驗
開工前期在本段路基地段設有取土場、存料場,達到挖填同時施工,在挖方取土場處進行取土樣做如下試驗:標準擊實試驗、顆粒分析試驗、土的液塑限試驗、土的承載比試驗(CBR值)、天然含水量等各項試驗。
清除地表草皮、樹根、腐殖土,原地面有坑、洞、穴等,應清除沉積物。原地表清表、取樣完成后,采用22 T振動壓路機進行填前碾壓,在碾壓過程中,現場采用灌砂法試驗,檢測碾壓后土的壓實度能否達到規范要求(規范要求壓實度為90%),壓實度滿足規范要求后方可進行填筑施工,不合格則進行復壓,直至合格。
采用砂礫土進行包邊,使路基形成整體,每層填料的施工要從包邊土開始,先要計算出每延米的包邊土土方量,自卸車按照堆距定量卸土,用小推土機按照設計尺寸進行攤鋪,攤鋪機初步碾壓,人工掛線、整平。
當路基寬度B小于8 m時,砂礫土包邊寬度為0.6 m,路基寬度B大于等于8 m時,砂礫土包邊寬度為1.25 m。
風積沙作業段一般控制在200~300 m,并且留車輛進出口,一頭為進口,一頭為出口,禁止只留一個口;隨著路基加高修成進出口坡道,運輸的爬坡道要建在路基之外,并隨著路基填筑增高而加高。
如果兩個構造物之間不超過300 m,中間不比開口,但要一頭為進口,一頭為出口,同樣不能只留一個口。在運輸過程中宜選用雙橋驅動自卸車,要避免重載車在下層土上高速行駛、急剎車、轉彎掉頭等,并對上層土所碾壓的土層經常灑水、整平、碾壓,要確保前一層壓實合格的土層不被上土車碾開,否則應重新整平、補水和碾壓。
根據每層的虛鋪厚度、平均寬度和長度,計算每個斷面計劃所需的材料用量。在每個斷面內,確定卸車間距和車數。在卸車過程中,特別是第二層以后的卸車,必須做到風積沙及時澆水。
根據試驗測定的最佳含水率確定是否對填料進行灑水和晾曬:含水率大于最佳含水率應進行晾曬;含水率小于最佳含水率應進行灑水,灑水量約高出需要量的10%。為了防止作業過程中水分的散失,填料的含水率一般控制在高于最佳含水率2%~3%的范圍內,這時壓實效果最好。填料灑水時可采用現場打井抽水管澆或灑水車直接灑水的辦法,灑水量要經過試驗計算確定。灑水應灑透,即兩層填料中間不得留有夾層。
路基填筑材料碾壓前按照計算的攤鋪高程,每隔20 m設置紅白30 cm間隔的填筑控制桿(三桿),用平地機進行精平,精平后路基填筑材料應保持整體平整,個別不平處配合人工找平,表面平整度應滿足規范要求。精平時應使路基橫坡向加寬路基外側傾斜,以利于路基排水。
精平后,由測量組檢測固定點的松鋪厚度(每20 m一個斷面,每個斷面3點),以便在碾壓完后,檢測同一點的壓實厚度,確認層厚為計劃值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碾壓。
先用壓路機低速靜壓2~3遍,使表面平整,然后再用振動壓路機振壓1遍,最后一遍靜壓收光。碾壓遵循“先輕后重,先慢后快,線路合理,保證搭接,均勻壓實”的原則進行。在直線段和大半徑曲線路段,應先壓邊緣,后壓中間;在小半徑曲線路段,先低(內側)后高(外側)。碾壓時,碾壓輪跡重疊1/2輪寬,避免漏壓,前后相鄰縱向重疊2 m,并做到無死角,無明顯輪跡,使每層壓實度均勻。碾壓過程中隨時進行整平作業,嚴格控制壓路機行駛速度,不大于4 km/h。如表面太干,要及時補水濕潤及時碾壓,如遭遇水浸,先把上層稀泥鏟除后,再進行壓實。每層壓實后,在進行下一層填土時不得對上一層進行大的擾動,表面浮層(10 cm左右)可適當灑水穩壓,不得因施工機械的運行,大面積破壞表層,嚴禁車輛在碾壓合格的路基上掉頭轉彎、急剎車等。接近設計高程時,加強測量控制,如發現高低不平,及時用平地機配合人工找平,然后再壓實,直到達到設計要求的斷面高程和平整度等質量要求為止。
風積沙填筑至路床頂以下30 cm處,開始鋪設一層復合土工布,土工布搭接寬度≥40 cm,并用細鐵絲分隔2 m做一綁扎。對鋪好的土工布當日覆蓋,日照時間不超過36 h。在鋪設接頭時,根據路基縱坡低的一幅在下,高的一幅在上,鋪設過程中,應將土工布拉緊鋪平,鋪設結束后,要仔細檢查有無破損處,對破損處用土工布進行修補。填筑材料應采用倒退式卸料,即料車卸料從兩頭向中間合攏全斷面平鋪。
土工布鋪設完成之后,在路床頂30 cm范圍內,及時進行砂礫土壓頂施工。在填筑砂礫土前,上路床檢查驗收壓實度、平整度、橫坡度、高程、寬度、進行工序交接。檢查項目復核JTGT 3610-2019《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要求,填筑砂礫土前在路基左、右幅邊樁10、25 m提前測量填筑厚度并設置好控制松鋪厚度的層鋪標志樁。嚴格控制砂礫厚度及設計圖紙要求的寬度,并控制好橫坡度。
試驗人員在取樣或測試前要保證填料是否符合要求,碾壓區段是否壓實均勻,填筑層厚是否超過規定厚度。路基填土壓實的質量檢驗隨分層填筑碾壓施工分層檢測。在填料質量、填筑厚度、填層面縱橫方向平整均勻度等符合規定標準的基礎上,包邊土采用灌砂法進行壓實系數和地基系數的測定,風積沙壓實度檢測采用將1.5 mm特質鋼護筒打入需要檢測的風積沙中,然后將護筒內50 cm范圍內的沙取出,然后按照常規灌沙法進行檢測。壓實度達不到技術規范要求須進行追密碾壓,碾壓后仍不符合要求時,應予對該層填料翻松,重新碾壓后,對該層填料重新做擊實試驗。達到規范及設計標準后方進行下一層的填筑,在進行第二層填筑前,先恢復對應斷面中樁、邊樁并在每個樁的樁身距地面30 cm處做明顯標志,用作填料松鋪厚度的控制。其施工工藝、檢測方法同第一層填筑。
包邊礫石土的質量直接影響風積沙的壓實效果,會影響風積沙的填筑,造成邊坡坍陷,造成路基、路面的破壞。因此,在風積沙路基填筑中,包邊礫石土填筑施工的質量控制是風積沙路基施工的重要環節。
在施工中,應注意觀察天氣情況,如有風或氣溫高,風積沙填料水分揮發塊,此時應適當加大澆水設備的投入,以保證風積沙填料含水率處于最佳狀態。以150~200 m的長度一次填筑為宜,含水率宜大不宜小。填筑時,推土機與水車緊隨其后,進行粗平和灑水車澆水, 使得風積沙與包邊礫石土的松鋪厚度縮小。待風積沙含水率全部飽和后,壓路機只在風積沙上靜跑一遍,這時風積沙低于包邊土的填筑高度,此時用平地機將包邊土高出部分刮出路基以外,使風積沙與包邊礫石土同高,而后進行平地機精平碾壓。
風積沙施工的關鍵環節就是澆水。澆水方式不當,對風積沙的施工質量影響很大。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澆水不均勻、不徹底而導致風積沙壓實度不足的問題, 同時也導致運料車在上料時的誤車現象,嚴重影響施工進度。風積沙施工需要大量及時的澆水,所以必須保證有充足的水源和配套的上水設備。
土工布增大了風積沙路床的承載面積及抗剪切能力,所有土工布的平展、搭接寬度在施工過程中作為重點工序控制。
風積沙地區路基分段完成后,特別要注意成品保護。應及時按設計完成路基表面防護,經常注意灑水養護等。嚴禁車輛在路基上行駛。
邊坡防護必須及時跟進,避免風沙進入30 cm壓頂砂礫土內,影響路基壓實度。同時做好排水設施,保證路基、路床不受雨水沖刷。對路堤和路塹邊坡應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邊施工邊養護。
本項目大規模采用風積沙作為路基填料,通過就地取材,采用“包邊砂礫土”風積沙施工工藝,在風積沙路基填筑頂面鋪設土工布,使用30 cm砂礫土進行壓頂,確保了路基的整體穩定性,增加了風積沙的填筑量,降低了砂礫土的使用量,從而降低了工程造價。同時對改善沿線脆弱的生態環境,貫徹生態環保理念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