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雄偉,申鐵軍,程志東
(1.山西交控置地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3.山西路橋橋隧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山西長治過境改建工程項目實行使用者付費PPP模式投資建設,是山西省第一個實行可行性缺口補助的使用者付費PPP項目,投資建成后項目運營期為20年,在可行性缺口補助支付時間節點未完成項目總投資的確認或運維績效服務費及使用者付費的確認,則以經批復的施工圖預算確定可用性服務費基數,以實施方案測算的運維績效服務費及使用者付費作為年度運維績效服務費基數及使用者付費基數,待總投資、運維績效服務費及使用者付費確認后“多退少補”。
項目運營成本包括項目公司運作費、日常養護成本和服務區運營成本三部分。
(1)項目公司運作費
包括設立項目公司運營期第一年的開辦費和日常運作費。按照開辦費20萬元(僅第一年發生)、日常運作費83.76萬元/年考慮。
(2)日常養護成本
包括養護人員經費、公路小修費用,不包含大中修費用、隧道橋梁等專項養護費用。本項目運營期的運營養護任務由社會資本方負責,經地方政府方同意后可依法委托具有相應條件的第三方運營。按二級路5萬元/(km/年)、三級路3萬元/(km/年)考慮。
(3)服務區運營成本
包括人員工資、直接成本和日常維護成本。人員工資:2022年(運營期第一年)人均工資為6.6萬元/年,往后每年增長2.6%,按23人計算。直接成本主要包括水電費、天然氣費、汽修配件、餐飲及商品等的原材料的采購費用,該部分費用按照服務區全部經營收入(不含加油站或加氣站收入)的70%計;日常維護成本:本項費用未在《實施方案》中考慮,屆時計入當年服務區運營成本。
公式為
En=Cn×(1+R)+Qn
式中:En為運營期第n年運維績效服務費基數;R:合理利潤率,為社會資本中標合理利潤率,即7.50%;Cn為運營期第n年日常養護成本;Qn為運營期第n年其他運營成本,包括項目公司運作費和服務區運營成本。
項目運營成本調價周期為2年一次,如遇特殊情況(如:運營維護期間出臺新的養護技術規范等)可更改調價時間。
(1)調價范圍
根據人工工資、燃料動力費(柴油、電、水)、材料機械費等主要成本的變化、通貨膨脹以及運營養護期間出臺新的養護技術規范等情況對項目運營成本進行相應調整,而其他如項目公司因為自身管理原因導致的項目運營成本上升則不在調價范圍之內。
(2)調價基數
項目運營成本金額將作為項目運營成本調整的基數。
(3)調價程序
在每個調價周期結束前,社會資本方以書面形式向地方政府方提出調整項目運營成本申請,地方政府方收到申請后,與社會資本方共同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編制項目調價運營成本,經雙方確認后作為調價依據,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發生的費用計入當年項目運營成本。特殊情況下,結合國家政策和市場情況適時調整。
(4)調價公式
本著堅持風險共擔、合理分配、節約集約、平衡風險的原則,項目設置合理的風險承擔系數Ro,調價公式如下
P=P0×(1+R-Ro)
式中:P為調價后確定的項目運營成本;P0為調價時采用的項目運營成本調整基數,即上一次調價確是的項目運營成本,第一次調價時,P0表示合同確定的日運營成本;R為調價時,項目運營成本波動幅度:R=(項目調價運營成本調整基數)/調整基數×100%;Ro為風險系數,本項目按1%設定。
本項目存在服務區經營收入,主要包括餐飲、住宿、對物、汽修、洗車等經營收入和加油站(或加氣站)收入兩部分。其中,加油站相關費用應在其正式運營使用后開始計算。
預測該部分使用者付費收入為454.12~963.78萬元/年,共13 579.18萬元。
預測運營期第一年加油站經營利潤為60萬元,每年增長2%。預測運營期服務區使用者付費收入為514.12~1 101.96萬元/年,共15 037.02萬元。
當年可行性缺口補助年可用性服務費基數×70%+(年可用性服務費基數×30%+年運維績效服務費基數)×績效考核系數-使用者付費在此基礎上,按照調價機制調整,調整后的當年可行性缺口補助=年可用性服務費基數×70%+(年可用性付費基數×30%+調整后的年運維績效服務費)×績效考核系數-使用者付費。
初步確定運營期年度可行性缺口補助金額后,由地方政府方審核社會資本方是否存在違約行為,在年度可行性缺口補助金額中扣除社會資本方應向地方政府方支付的違約金、賠償金后,確定為最終年度可行性缺口補助金額,出具支付金額核定書。
(1)支付主體
支付主體為地方政府,本項目自交工驗收合格后即進入運營期,政府方在運營期按約定進行支付。根據子項目實施進度不同,可以分別進入運營期。如因社會資本方原因造成項目竣工驗收不合格,地方政府方有權停止未通過驗收工程的當年度的政府可行性缺口補助直至項目公司負責修復后的項目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國項目工程未通過竣工驗收對甲萬造成的損失,由社會資本方賠償。地方政府方應在各子項目交工驗收前完成建設期績效考核,在各子項目后運營日起算每12個月屆滿前完成運營期年度績效考核。
(2)支付時間
可行性缺口補助的支付時間為自本項目運營日起,每個運營年度內,前6個月屆滿后10日內支付當年預定的可行性缺口補助金額的50%,每個運營年度屆滿后10日內支付當年確定的可行性缺口補助金額剩余部分,付費周期20年,大中修費用按工程實際進度支付。如有特殊變動,雙方協商一致后,可以根據自然年度、績效考核工作需要、程度(交)工驗收時間,財政預決算批復時間等因素,重新約定支付時間。
(3)支付程序
社會資本方應在每次支付日前向地方政府方提交付款申請,地方政府方接到社會資本方提交的付款申請后進行審核并出具支付金額核定書。社會資本方根據地方政府方確定的支付金額核定書向地方政府方開具合法票據財政部門收到票據后完成付款工作。
由地方政府方責任引起的工程變更造成的總投資增加由地方政府方負責,費用計入總投資。由社會資本方責任引起的工程變更,且未經地方政府方書面同意的,造成的總投資增加由社會資本方負責,費用不計入總投資。在建設期內,若發生法律法規、規章、政策性文件等變更需要對項目工程進行工程變更,則社會資本方應在得知變更事項后10日內向地方政府方和監理機構提出工程變更申請。變更導致的費用調整計入項目總投資。
本項目的使用者付費以實際發生為準,經雙方共同確認后,作為計算可行性缺口補助的依據。如年度使用者付費超過預利餐飲、住宿、購物、汽修、洗車等經營收入的最高金額(即963.78萬元)時,雙方另行協商使用者付費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