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芬
(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31)
5G 技術標準化工作在2016 年啟動,發展至今,5G技術以其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時等優勢迅速滲入各行業中。5G 網絡已經成為發展趨勢,全球各個國家都在積極推動5G 網絡的建設和商用部署,而我國已經開始發放商用牌照,表明已經正式邁入5G 網絡時代。如何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和保證城鄉一體化水安全尤為重要。先進的信息技術可以為城鄉一體化水安全提供虛擬網絡,實現實時監控,及時收集數據進行分析、反饋來實現實時管控。
湖南省地處濕潤多雨地區,有縱橫交錯的河流湖泊,是相對豐水的地區,但按照人均計算,湖南省每年人均水資源量才2 450 m3左右,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在缺水線的上限[1]。而且水資源在時間上、區域上分布不均勻,與人口、耕地和工農業布局不匹配,使得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銳。
為解決水利問題,我國每年投入數以億計的資金用于水利基本建設項目,推進節水設施改造等,對用水設施實行遠程用水檢測、分析、統計和報警管理,然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安全的問題。啟用5G 技術將會在水監測、水供需匹配、空間均衡等問題上,注入新的動能,真正實現城鄉一體,用水同源、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
水是一種可再生的資源,然而,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和人口的迅猛增加,湖南的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水資源供需矛盾不斷上升,水污染情況也不斷加劇。城區供水主要是水廠供水,城區水廠水質容易受到暴風雨等天氣條件的影響,一旦遇到惡劣天氣,水質將變差,遇上霜凍天氣,還可能無水可用。
城區自來水供水配置較早,早期水管質量參差不齊,且有管道老化的問題。而鄉鎮供水配置雖較晚,但居民分散,供水線路長,線路設置不合理等情況,可能隨著其他行業發展導致供水中斷等問題。
城鄉一體化后,管理及服務難以跟上,主要表現在:鄉村人口分散,線路長,管網容易漏損且檢修不及時;有非法用戶私自接水難以發現;村鎮用戶用自來水積極性不夠,供水量小,費用不足以支撐運行,導致工程管理困難;另外城鄉水務歸口不一致,限制了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規劃。
因全省水資源管理信息化有短板,雖湖南省正在推薦水資源管理信息平臺和湖南水利云的合作,但水網大數據采集不夠,不能為防洪抗災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和實時預警。
5G 技術引入,有效提高水域、飲水、管道、天氣、土壤監測等數據的采集能力,確保了數據的真實、準確及有效性。加上語音控制、實時監控、遠程控制、可視化管理等技術,可覆蓋全省甚至全國的水資源系統,統一了水資源的管理、運行,達到了最優化。
1)基于5G 技術的大數據分析可以打破行政區劃限制,通過水資源最優化配置、選擇優質可靠的飲用水水源,整合利用現有供水設施,可統籌考慮飲水安全問題、從而促進工程長期良性運行。且可實時監測水質和土壤情況,提供疑似污染預警,從保證農村飲水長久安全的角度出發,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盡可能規劃適度規模的城鄉一體化的供水工程[2]。
2)根據對水量和水質的監控,對城鄉一體化水安全數據現狀進行分析與評價。根據現狀、用水需求、建設和管理條件、發展需要等確定近遠期目標,對規劃的適度規模集中供水工程制定分期實施計劃。
城市自來水管道工程是一項技術密集型的大型工程,需要科學的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通過5G 技術的大數據分析及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對管道其地點坐標進行落實與標注。并可預設或加設數據采集點,通過數據采集并分析,獲取配置管理問題,是否需要替換,是否存在破損漏水等問題,并且可以通過遠程控制進行端點式供水控制,以便于局部水管的維修和替換。并且可為城鄉一體化建設提供數據支撐,加快水廠和管網建設。
1)我國農村污染面積廣,產量大,增長迅速,生活污水收集困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污水的無序排放加劇,通過5G 技術,加強對污水土壤的分析,可視化管理,用數據說話,引導居民規范排放污水,并積極參與節水行動,將有利于水循環及優化水資源。
2)通過5G 技術對水資源的統籌分析,優化配置,降低建設成本,減少居民用水支出,并配備非法接入取水用戶的預警模式。同時對農業灌溉用水體量進行有效統計和分析,建設合適的水利工程支持回水二次利用。
3)可以通過對回水和中水的分析,自動提示選擇凈化工藝,以保證農村灌溉用水安全。
通過5G 網絡信息技術,分析水域及水資源特點,及河湖排布的地理特征,可更好地為決策層提供數據報表。在2011 年,我國推出了河湖水系連通治水新方略,即要構建格局合理、生態健康,引排得當、循環通暢,蓄泄兼籌、豐枯調劑,多源互補、調控自如的河湖水系連通格局[3]。完全可以通過5G 互聯網技術,控制水資源循環流通,調控河湖水系,及實時監控和可視化管理技術,提高防洪抗災能力。
1)要明確水安全互聯網特定需求的5G 關鍵技術,打造好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培育形成5G 與水安全互聯網的融合,形成互促齊進的創新勢態。
2)加強統籌水網建設,加快試點示范和應用。加快實施水務安全與信息化部主體產業融合,形成典型應用場景,培育“5G+水務安全網”解決方案。通過互聯網創新與互聯網試點等渠道,支持基本的電信企業,通信設備企業,結合自身優勢,基于其主要業務,擴大物聯網網絡建設和改造服務,培養和促進5G 技術協同創新的產品和商業模式,形成有特點的行業應用解決方案。
3)加強組織協同推進,加大各類政策支持力度。
5G 網絡的發展和建設,將形成新的動態模式,記錄水安全發展進程,及時發現水安全進程中的問題,適時解決問題,并跟蹤指導水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的改變。5G+水安全將支持水務經濟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改良傳統的產業形態,推動新型水安全信息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