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菲 王舒暢
大連科技學院(116000)
電子商務物流是一整套的電子物流解決方案,也就是ERP系統,通過電子上的物流顯示提供相關信息,來實現機器和人對物流的搬運。現階段的電商物流雖然大都跨越了簡單送貨上門的階段,但在層次上仍是傳統意義上的物流配送,在經營中存在著傳統物流配送無法克服的種種弊端和問題,因此有革命可言。
隨著我國法制化社會的建設,在電子商務物流的高速發展運行下,也需要通過法律的約束和治理,加快完善其條例的規定。為健康的電子商務物流發展提供更有利的社會環境。在保障人們的利益同時,又能夠保障行業的安全發展[1]。
對于“最后一公里”來講,物流量的大小是至關重要的,通常會出現巨大的輸入極小的輸出,也就是為什么包裹已經到達當地,收件人卻遲遲收不到的原因。當然物流人員的服務態度也是至關重要的,暴力運輸頻頻出現,消費者的利益無法得到更好地保障。
現階段人類的技術暫時還無法實現客觀上的信息化,但人們可以將電子商務與物流的終端合二為一,實現一體化的管理,即智能快遞柜與物流企業的一對一服務。要求一家物流企業管理相應的快遞柜,未免過于奢侈,所以最好的實現方法就是物流與智能快遞柜為同一家企業所屬。管理層同為一家企業所屬,在用戶遇到問題的第一時間就能得到有效的解決,而不是第一時間追責。
按照使用方式以及功能等方面來看,可以將每個小區都有的送奶箱看作快遞柜的原型,或者直接認為它是最原始的快遞柜,屬于末端配送范疇。接著就是正式的第一代按鍵式快遞柜,存取東西靠輸入提取碼實現,并不存在寄件功能。第二代就是以豐巢快遞柜為例的基于互聯網、添加了二維碼掃描功能、可以寄件的智能型快遞柜,也是現在大部分城市在用的一款快遞柜。最近以菜鳥裹裹為代表的快遞柜新增了刷臉服務。
快遞柜在我國起步較晚,初入市場為了能夠深入C端客戶需求,設備提供商提供免費設備,免費征收快遞人員投遞服務等,甚至還給予物業等站點補助引進自提柜。2018年國家郵政局數據報告指出,全國快遞服務業務量累計完成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業務收入累計完成6038.4億元,同比增長21.8%。另有報告預測,到2020年,全國智能快遞柜組數將達75萬,市場規模將近300億元人民幣。經過一定時期的發展,可以明顯看出快遞柜服務逐漸得到市場認可,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物流企業與快遞柜企業是相輔相成的,又是互不相干的。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管理層,但兩個管理放在一起,反而會帶來一些不便。比如用戶取件發現快件派送錯誤,又不能第一時間告知物流人員,確定責任歸屬等問題,耗費大量時間,反而本末倒置。
常見的快遞柜普遍最大局限于440mm×515 mm×400mm格式,并且有重量的限制,以豐巢為例限重5kg。但是現在物流量是巨大的,大家買的東西五花八門,有體積很大的,也有重量大的,最常見的就是水果,經常有5kg起賣的商家。此時,快遞柜就顯得較為雞肋,用則不合適,不用又失去了些許價值。空間安排的不夠靈活,就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最初的智能快遞柜與傳統快遞柜相比,增添了互聯網技術,人們可以看到屏幕,但也只是用于存取件,對于客戶而言能與快遞柜服務更多時間相連接的,無疑是手機的線上系統。而在傳統軟件上的增值服務可以說較為枯燥,很少有吸引用戶的點,用戶只會在有寄件的時候才會想起,這樣就失去了亮點。
項目中,構造上拋開傳統的金屬材料制柜門,啟用強化玻璃門,如快遞出現錯放現象,用戶可在第一時間進行反饋。加以打印功能。創新智能快遞柜在包裹放入瞬間,系統自動匹配物流人員,實時打印快遞單。另外還有一種設想,如果項目成功,人們將向智能快遞(生活)墻方向發展。現如今人們網購的物品體積不同,為了更高效的利用好快遞柜空間,設計大規格柜倉十分重要。如直接在快遞柜基礎上擴大空間,由于場地等問題很難實現,那么快遞墻模式則更具有優勢。鑲嵌式設計不占用多余空間、墻體牢固,承載量也隨之提高。
普通的智能快遞柜為用戶提供的大多數為微信公眾號或APP。公眾號對于經費來講十分有利,但是內容選塊有限制,大部分是通過發布文章,再加入一些可以跳出站外的選項,并且有關注公眾號的限制,有些程序的強制關注激發了消費者的逆反心理,可以說是“談號色變”。如果想靠公眾號來收獲大批用戶較為困難。APP較公眾號來說可以算是激發無限可能,但是內容多,內存大,下載APP的過程較為煩瑣。公眾號反而算是“輕APP”,是其升級版。而且對于運營來講,經費也是一項大問題。相比這些來講,微信小程序則更像是結合了二者的優點,不占內存,掃碼即用,內容豐富,功能強大,經費方面與開發公眾號差不多[2]。
平臺之間的聯合一是線上聯合。在實現品牌效應也是線上聯合的一種。近年掀起了聯名熱潮,最受歡迎的為中端消費品牌聯名高端品牌,讓大眾消費中端價位即可享受高端品質,或者更貼切的說是品牌。這種方式可以說讓雙方達到了共贏。由于項目基于大學生創業,所以創業的主體也就是大學生,一開始基本沒有資源與資金可談。通過在快遞柜顯示頁面中合理利用空間設置廣告,并在小程序內設置可跳轉第三方模塊,既能獲利,又可利用品牌效應來提高自己項目的知名度。二是線下聯合。如在此次疫情期間,除湖北省外,很多城市允許外賣配送,而且堅持無接觸配送。騎手將外賣放在門把手上,消費者待其走遠,再開門拿外賣,這樣做其實達不到真正意義上的無接觸。此時與智能快遞柜有聯合的餐飲企業便可啟用外賣專用快遞柜,這樣可以有效隔離,還可以拿到消毒的外賣。平日人們訂餐經常出現時間錯開的情況,很多外賣到手里已經錯過最佳食用期甚至不能吃。這種現象在高校尤為常見。如果使用“外賣柜”食物可保溫保冷,一人一柜,還可避免出現錯誤。
智能快遞柜在快遞柜實體的發展與改革方面,已經足夠優秀。但在大數據時代,人們更需要的是用線上的輔助功能去方便線下的操作等,不論是用戶還是騎手,只為了在節奏日益加快的時代,讓末端配變得更高效,更能跟上人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