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丁鑫 陳翔翔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2020 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扶貧工作目前已經進入攻堅、決勝階段。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可以說,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是最根本的精準扶貧。近年來,在《教育規劃綱要》的指導下,學生資助工作得到全方面落實,工作成效十分明顯。我國各類高校資助人數從2004 年的1246.2 萬人增加到2018 年的4387.89 萬人,資助人數增長3.5 倍;資助金額從2004 年的114.6 億元增加到2018 年的1150.3 億元,增長了近10 倍[1]。然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公平和效率問題也被社會各界關注。因此探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效益評價,對后期實施精準資助,完善資助政策具有重大意義。基于此,筆者采用發放網上調查問卷的形式,將YGY 在校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調查研究資助政策實施的效益評價。本次研究共收取2000份調查問卷,有效問卷1900 份,采用Spss17.0 軟件對樣本進行分析。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的實施,可以有效緩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生活和學業壓力、培養正確的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貧困家庭脫貧。習近平總書記在脫貧攻堅戰中多次指出,精準資助是實現可持續脫貧的重要途徑。為了能夠客觀評價YGY 資助政策實施效果,本文將從資助的價值效益、資助的精準效益、資助的經濟效益和教育效益四個層面進行研究。
本次調查問卷選擇了YGY2000 名在校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以7 個二級學院為發放單位,共發放2000 份調查問卷,回收1900 份,有效率達到95%,問卷中男生比例73.23%,女生比例26.77%,在校生中,大學一年級學生占46.61%,大學二年級學生占32.61%,大學三年級學生占20.78%,符合統計要求。
問卷發布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效益研究》的結果顯示,YGY 大學生近85%十分了解資助政策;全校對各類資助政策滿意率達到93.3%,整體上看,YGY 各類資助政策有效地資助貧困大學生群體,也得到了大學生的支持和肯定,促進了社會教育的公平。根據上述調研設計,本文將按照資助的價值效益、資助的精準效益、資助的經濟效益、資助的教育效益開展研究。
在本次的調研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對資助政策了解的達到80.5%;在各類資助評議的結果中表示基本滿意的達到93.3%(圖1);在關于身邊同學獲得獎助學金同學合理的使用問題上,92.05%的同學認為合理,沒有高消費,基本上是用于學費和生活費。

圖1 各類獎助學金評選滿意度調查
YGY 調查對象中,32.71%的同學獲得過助學金;獲得助學金的同學中達到98.88%的同學認為助學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學業完成,其中86.04%的同學認為助學金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業完成;沒有獲得助學金的同學主要原因是申請的名額有限制,申請條件未達到;在獲得助學金后,71.59%的同學花費在日常生活上,25.68%的同學用于學費上。(具體可見圖2)

圖2 YGY 助學金使用途徑統計圖
獎學金是用于獎勵在校學習成績優異學生的,在此調查中全校有405 人獲得獎學金,占調查人數的21.16%;獲得獎學金的同學中,81.66%的同學用于自己的生活費和學費,或者用于學習資料的購買;獎學金中一部分國家勵志獎學金是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設立的,學校的特困補助、校級補助都會適當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傾斜。
汪三貴、郭子豪(2015)研究中指出,扶貧工作主要包括有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等方面的精準考核[2]。目前資助的工作重點以“精準”為核心,本文將按照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分析YGY 資助效果。
基于實際調研情況,開展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認定調研,認為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的占比達到68.65%,認為部分同學被評為貧困生與實際不符合的占比達到12.23%,說明雖然YGY的家庭經濟困難精準認定工作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調研數據表明,YGY 還存在一定的精準認定缺失,存在“假”貧困現象。
在關于是否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影響學業的調查中,63.64%的同學認為沒有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中斷學業,說明大部分同學可以負擔得起在校的基本經濟支出;26.65%的同學是由于經濟困難影響學業,但是由于獎助學金等各項資助政策的實施,緩解了經濟壓力。
通過調查發現,有近85.96%的同學認為,在較大程度上,獲得各類獎助學金有助于促進他們的學業完成。說明各類資助政策的實施,切實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提供了基本保障,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每月生活費一般情況下是低于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本文從學費、生活費、課外興趣班、娛樂項目上調查發現,有近71.73%的同學將獲得的各類資助用于生活費,25.56%的同學用于學費,2.24%的同學用于課外興趣和提升班。
本調查中獲取的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課余學習時間”,用以研究個人的學業發展,結果發現,課余時間用于學習超過兩小時的占比達到41.64%,1~2 小時的占比達到50.16%,說明各類資助政策的實施,激勵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更加努力學習,回報社會。
為便于調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本文設置關于在地鐵上看到老弱病殘孕的行為問題,98.64%的同學會選擇主動讓座,說明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整體性較高。在全面發展的理念下,學校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校和社會也應該更加關心和幫助這部分同學,使每一位同學能在溫暖友好的氛圍下健康成長。
在發展性資助理念的推行下,精準資助政策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物質保障,使貧困生切實感受社會的關愛和支持。筆者通過資助的價值維度、資助的精準維度、資助的經濟維度、資助的教育維度四個層面分析,得到了YGY 的資助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高,筆者將以貧困理論、效率理論、正義理論為依據,提出針對性的對策與建議。
加快資助立法進程,提高扶貧效率。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高校資助頻繁出現監督機制不到位、責任體系不健全等問題,筆者建議加快資助立法進程,以法律的形式約束學生資助工作。各地區民政部門在貧困生認定上,確認責任主體,杜絕假證明。在具體工作中要依法辦事,公平、公正、公開的開展貧困生認定工作,從源頭上杜絕虛假證明。
完善資助體系,優化“獎、貸、補、助、勤”資助結構,提高資助力度,滿足資助需求。為充分發揮各類資助項目的優勢,YGY 應定期優化各資助項目的比例結構和分配金額。勤工儉學的崗位設計要依據在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為就業困難學生提供過渡性崗位,緩解就業壓力等;單獨設立貧困生獎學金,當前高校獎學金主要看學生學習成績,獎勵給品學兼優、綜合素質高的學生,對于家庭經濟情況不在參考范圍內,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由于地理區位因素的影響,教學資源的欠缺,在學習成績上與發達地區學生成績存在差距,導致其競爭力偏弱,貧困生獲得獎學金比例偏少。YGY 可設立貧困生獎學金用于鼓勵貧困生更加努力地學習,發揮獎學金的激勵資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