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梅
(四川警察學院道路交通管理系,四川 瀘州 646000)
《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37-2016)僅列出了服務水平劃分標準,并未給出具體的分析方法。美國《道路通行能力手冊》(HCM)經過多次改版和完善,2016年第六版發布,研究內容全面、完整,更具代表性。本文研究成果為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分析提供參考。
飽和度是衡量城市道路路段服務水平的主要評價指標,為理想條件下,最大服務交通量與通行能力之比,用v/c表示。根據飽和度取值大小,將城市道路路段服務水平劃分為四級,具體劃分標準如表1所示。

表1 中國城市道路路段服務水平等級劃分標準
通過v/c比確定研究路段的服務水平等級。
CJJ37-2016將路段通行能力分為三種:基本通行能力、設計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飽和度是指服務交通量與設計通行能力之比。
(1)服務交通量
服務交通量是指路段上指定地點單位時間到達的小時交通量。若對城市路段高峰時段進行服務水平評價,則服務交通量為該參考點高峰小時到達的車輛數。
(2)設計通行能力
確定城市道路路段的設計通行能力主要有兩種方法:經驗值和理論計算。CJJ37-2016列出了一條車道的通行能力建議值見表2。設計通行能力也可根據基本通行能力修正得到,修正系數主要包括自行車影響γ、車道寬度η、車道數n′及交叉口影響β四個方面。計算模型如下:

表2 城市道路路段一條車道的通行能力建議取值
CD=CB·γ·η·n′·β
(1)
其中:CD為設計通行能力,pcu/h;CB為基本通行能力,pcu/h。
(1)自行車影響折減系數
根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車道之間是否有分隔帶及自行車道負荷程度,將自行車影響折減系數分成三種情況,具體如表3所示。

表3 自行車影響修正系數γ
其中:Qbic為自行車交通量,veh/h;Pbic為自行車道設計通行能力,veh/h/m;W1、W2分別為單向機動車道和自行車道的寬度,m。
(2)車道寬度影響系數
車道的標準寬度取3.5 m(η=1),車道寬度與影響系數之間的變化關系見表4。

表4 車道寬度影響系數η與車道寬度W0
(3)車道數修正系數
當單向有多車道時,每個車道的通行能力均不相等,一般越靠近中心線的車道利用率越高。
(4)交叉口影響修正系數
交叉口影響修正系數由交叉口間距和控制方式決定。信號控制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路段的服務水平。當交叉口間距增大時,路段車速和通行能力也會提高。路段通行能力與交叉口間距基本呈線性關系,計算模型為
(2)
其中:s為交叉口間距,m;β0為交叉口有效通行時間比。
美國HCM2016機動車、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平均行程速度、基本自由流速度及飽和度(v/c)。機動車服務水平等級劃分標準如表5所示。

表5 美國機動車服務水平等級劃分標準
當v/c≤1.0時,在不同的基本自由流速度和不同的行程速度下,服務水平等級劃分也不一樣;當v/c>1.0時,此時無需計算基本自由流速度和行程速度,直接將該城市道路路段服務水平確定為F等級。
(1)交通需求量
交通需求量是指路段下游交叉口直行方向車輛的到達交通量。由于調查時間段不同,或未統計中間節點交通量等原因,導致統計的交通量不均衡,故需對路段出入口交通量進行檢查和調整。檢查內容包括兩點:路段上游交通量和下游交通量。上游交通量主要檢查的交通量是否超過通行能力,如果超過則需要調整;下游交通量主要檢查的流量和出口流量是否均衡,如果不均衡則需調整。
(2)通行能力
HCM2016中定義的通行能力是指路段下游交叉口進口道直行流向通行能力。交叉口入口通行能力的確定方法有三種:實地測量法、通行能力校正系數法及飽和流率法。
①實地測量法
對路段下游交叉口直行流量和車速進行實地測量,根據測量結果建立流量-速度模型估計直行流向通行能力。實地測量法是最直接、最能真實反映道路通行能力的研究方法。
②通行能力校正系數法
(3)

③飽和流率法
(4)
其中:g/C為車道對應有效綠信比;s為車道飽和流率,veh/h/ln。
(3)基本自由流速度
基本自由流速度(BFFS)既可以通過理論計算,也可以通過實測法來獲得,本文僅介紹實測法,計算模型如下:
(5)
(6)
(7)
其中:Sf0為基本自由流速度,mi/h;Ls為相鄰信號交叉口之間的間距,ft;Sf為自由流速度,mi/h;Sspot為平均點速度,mi/h;σspot為點速度標準差。
(4)確定行程速度
行程速度是指路段長度與行程時間之比,計算模型如下:
(8)
其中:St,seg為行程速度,mi/h;L為路段長度,ft;tR為路段上的行駛時間,s;dt為下游邊界交叉口直行流向的控制延誤,s。
中美城市路段服務水平等級劃分標準不一樣,中國CJJ37-2016將城市路段服務水平劃分為四級,美國HCM2016將城市路段服務水平劃分為A、B、…、F六級。中國的一級對應美國A、B級,二級相當于C級,三級相當于D級,四級對應于E、F級。
中美對路段服務水平評價指標的選取不同。中國常采用飽和度(v/c)作為城市道路路段服務水平評價指標;美國采用以飽和度(v/c)為輔,以行程速度-基本自由流速度為主的評價指標。且飽和度的定義也不相同,中國是指路段飽和度,美國是指路段下游邊界交叉口直行流向的飽和度。
(1)交通流量
中國CJJ37-2016中的交通量是指路段上某一點的服務交通量,而美國HCM2016中交通需求量是指路段下游交叉口直行方向車輛的到達交通量。
(2)通行能力
中國CJJ-2016中的城市路段通行能力是指設計通行能力,主要通過對基本通行能力進行修正而得,修正系數包括自行車影響、車道寬度、車道數及交叉口影響四種。美國HCM2016中的城市路段通行能力確定方法有三種,建議采用實地測量法獲取。
我國人口密度大,屬于混合交通,非機動、行人對機動車的干擾較大,所以直接照搬國外的方法,將無法滿足我國混合交通發展的現狀,所以應該立足于國情,加大對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的評價體系研究,形成系統的、完善的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分析方法和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