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蛟
(中國電建集團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杭州 310000)
馱英水庫灌區馱英東干渠工程有18座渡槽,總長10.22 km,其中15 座為U 型槽身,3 座為矩形槽身,總共668跨,U型槽身有6種斷面尺寸,矩形槽身2 種斷面尺寸。因U 型槽身為復雜斷面,施工難度較大,為本文重點研究對象。本標段采用C30(1)W6F100鋼筋混凝土槽身,跨度為15 m與12 m。
渡槽槽墩采用了重力式混凝土槽墩、排架式槽墩、薄壁空心墩、樁基礎槽墩4 種型式,最大槽身高度為23.5 m,采用擴大基礎,基礎尺寸根據渡槽沿線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埋深按1.5~2.5 m控制,部分跨河溝段或不良地質段的槽墩基礎埋深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加深。槽身的渡槽進、出口均設置連接段,以便于與漸變段末端斷面順接。
(1)施工供水。施工供水包括施工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渠道沿線附近有明江、百琶溝、馱樓河、大田頭溝和那佳溝等江河或支溝,沿線村莊有自來水,水源經過檢測滿足生產與混凝土養護要求。
(2)施工用電。每座渡槽施工用電接線點就近從甲供變壓器接入點引接。
(3)施工便道。渡槽施工臨時便道布設于渡槽一側與周邊國道、縣道、鄉村道路相連。
(4)混凝土生產系統。由于引水工程為線性工程,根據實際的混凝土供應情況在沿線布設3 處混凝土生產系統,以保證混凝土的正常供應。
(5)鋼筋加工場。鋼筋主要為灌注樁、渡槽基礎、墩身和槽身混凝土所用鋼筋,在混凝土生產系統附近設置鋼筋加工廠,加工成型后再采用15~20 t自卸汽車運輸至施工作業部位。
根據以往施工經驗,并結合現場勘察情況,槽身按照槽墩高度H不同,分別采用盤扣式滿堂支撐架體系(H≤8 m)、貝雷架支撐體系(H>8 m)。
支架基礎處理→盤扣式滿堂腳手架支撐體系(或采用貝雷架支撐體系)→安裝U 型槽身外模→安裝U 型槽身內模→鋼筋制安→澆筑槽身混凝土→混凝土養護。
3.2.1 支架基礎處理
待槽墩施工完成后,即可安排進行地基處理施工。首先挖除地表腐殖土、耕植土集中堆放至就近征用的臨時堆放場用于后期復耕,挖除深度根據跨段的現場地質實際情況控制在0.5~1.0 m,其它不滿足支架基礎處理要求的開挖土料轉運至棄渣場。
場地平整工作結合各跨段具體地形,較陡段開挖成臺階型(盡量采用大臺階方式)臺階高度控制在1.0 m左右,平緩段直接開挖整平,然后進行壓實處理,壓實后地基承載力達到200 kPa以上,否則應采取換填碎石土措施。在支架搭設范圍壓實后的地基上澆筑10 cm 厚C15 素混凝土硬化,硬化寬度6.5 m。
3.2.2 盤扣式滿堂腳手架支撐體系
(1)支架搭設。基礎墊層混凝土達到強度后,進行基礎承重架搭設,支架與槽墩連接。為保障支架具有良好的整體穩定性,支架與槽墩間通過鋼管井字箍建立可靠連接。槽墩四面每1.2 m(與橫桿同水平高度)設置一道井字箍,鋼管外裹土工布以免損傷墩體,鋼管與槽墩間以木鍥塊卡緊。支架與鋼管架通過鋼管建立可靠連接,以活動扣件鎖牢。
(2)立桿頂底托設置。立桿底部設可調底座,底層縱、橫向水平掃地桿距地面的高度小于20 cm,立桿上端包括可調螺桿伸出頂層水平桿的長度不大于50 cm,托座旋出立桿的距離不超過30 cm,可調托撐螺桿入立桿的長度不小于15 cm,如果局部地方超過30 cm,則用鋼管加一道水平桿將托座螺桿固定。立桿上端采用U形頂托,頂部架設14 mm×8 mm×5.5 mm工字鋼,作為槽身外模支撐平臺。
(3)縱、橫向及水平剪刀撐設置。支架的四周及中間的縱、橫向,由底至頂連續設置豎向剪刀撐,支架高度超過4.8 m時按規范設水平向剪刀撐。縱向剪刀撐間距6.0 m;橫向剪刀撐間距4.5 m。剪刀撐均采用Φ48.3×3.6 mm鋼管搭設,搭接長度不小于1.2 m,與立、橫桿交叉處每桿均使用活動扣鎖牢,不得脫空。
(4)鋼楞設置。鋼楞(縱向工字鋼)下支撐于鋼管立桿頂托,上鋪U型槽鋼模底板。
(5)工作平臺及防護。渡槽支架頂部兩側及端部設置安全防護欄桿及工作平臺,防護欄桿與工作平臺采用Φ48.3 鋼管搭設,防護欄桿高1.8 m,工作平臺寬約0.9 m。防護欄桿外圍掛安全網。
(6)施工使用的要求。①精心設計混凝土澆筑方案,確保模板支架施工過程中均衡受載,最好采用由中部向兩邊擴展的澆筑方式;②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對出現的超過最大荷載要有相應的控制措施,鋼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③澆筑過程中,派人檢查支架和支承情況,發現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及時解決。
(7)槽身模板采用盤扣式滿堂腳手架支撐體系見圖1。

圖1 盤扣式滿堂腳手架斷面示意圖
貝雷架支撐體系(H>8 m)是利用渡槽槽墩承臺作為受力基礎,通過工字鋼橫梁、貝雷梁搭建形成組合支架。
(1)主要桿件尺寸。①橫梁:國標45 a工字鋼,長度5.0 m;②貝雷片:沿渡槽軸線方向,一跨槽身單組貝雷梁由兩種尺寸型號貝雷片拼接而成,分別為3 m×1.5 m,單片重量為270 kg;2 m×1.5 m,單片重量為240 kg。
(2)桿件連接和固定方式。貝雷片采用專用插銷拼裝接長,相鄰兩組貝雷片采用連接桿加固,與橫梁接觸面采用鋼板限位,防止滑移和傾覆。
(3)卸荷方式。貝雷梁支架體系采用砂箱卸荷,砂箱均勻布設于槽墩上,作為重要受力點承載上部荷載。
(4)砂箱安裝。砂箱放置在貝雷梁端頭位置,通過調節砂箱來控制貝雷梁的高度。
(5)貝雷梁安裝。每跨槽身模板由8組貝雷梁進行支撐,貝雷梁放置于砂箱上。①渡槽結構貝雷梁由長度為3 m、2 m 貝雷片拼裝組成,由上、下弦桿、豎桿及斜桿扣接而成;②貝雷片上、下弦桿的端部有陰陽接頭,接頭上有貝雷架連接銷孔,兩節貝雷架拼接時,將一節的陽頭插入另一節的陰頭內,對準銷子孔,插上銷子;③弦桿由兩根10號槽鋼(背靠背)組合而成,在下弦桿上,焊有多塊帶圓孔的鋼板,在上、下弦桿內有供與加強弦桿和貝雷架連接的螺栓孔,用于拼裝雙層貝雷架時,將螺栓或弦桿螺栓插入弦桿螺栓孔內,使貝雷架與加強弦桿連接起來;端豎桿上的支撐架孔,用于安裝支撐架、斜撐和聯板。
(6)貝雷架模板支撐體系見圖2。

圖2 貝雷架模板支撐斷面示意圖
槽身模板采用定型鋼模,由底模、外模、外模支撐、內模、內模支撐架組成,槽身內模每側布設兩排入倉口,為解決喂料精準的問題,在入倉口布設豎向溜桶,入倉口的間距為3 m,具體見圖3。

圖3 槽身模板大樣圖
(1)考慮內模安裝,槽身鋼筋分為底板鋼筋、邊墻鋼筋與拉桿鋼筋3大塊。
(2)鋼筋成型主要在現場焊接或綁扎。
(3)槽身鋼筋骨架的制作流程為:在鋼筋加工場內按型號下料、加工→運至施工現場→底板及邊墻鋼筋綁扎→拉桿鋼筋綁扎。
在鋼筋與模板間設置保護層墊塊。墊塊的尺寸和形狀必須滿足保護層厚度和定位允許誤差0~5 mm的要求。模板安裝和澆筑混凝土前,仔細檢查保護層墊塊的位置、數量及緊固程度。墊塊散布均勻,側面和底面的墊塊不少于4 個/m2,綁扎墊塊和鋼筋的鐵線頭不得伸入保護層內。
槽身底部注意按藍圖要求預埋好鋼墊板。
3.6.1 分序澆筑槽身混凝土
在槽身鋼筋及模板安裝完成并檢查合格后,分序澆筑槽身混凝土。槽身混凝土橫斷面澆筑順序見圖4。

圖4 槽身混凝土橫斷面澆筑順序圖
混凝土澆筑采用水平分層的方式連續澆筑,圖4中1與2部位均對稱布設一排入倉口,先從圖4中1部位兩排入倉口下料澆筑底板及邊墻與底板結合處的混凝土,該區的混凝土澆注連續、對稱進行,這一區域的高度不得超過0.6 m,振搗采用插入式振動棒,使混凝土向底板流動;待底板與邊墻相交區域澆筑滿后再澆筑兩側腹板混凝土(圖4 中2 區域),并及時攤平、補足、振搗,控制好標高,達到設計要求;最后澆筑頂部拉桿(圖4 中3 區域)。澆筑兩側腹板混凝土時,采用同步對稱澆筑,每層厚度以不超過30 cm為宜,防止兩邊混凝土面高低懸殊,造成內模偏移或其他后果。
3.6.2 混凝土養護
由于槽身較高,槽身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采用用保水性能良好的土工布進行覆蓋養護。
灑水養護的時間:當環境相對濕度小于60%時,自然養護不少于28 d;當環境相對濕度大于60%時,自然養護不少于14 d。
本文通過渡槽槽身施工技術研究,對盤扣式滿堂腳手架支撐體系與貝雷架支撐體系從技術、經濟及施工進度等方面進行了適應性分析與總結,槽墩高度H≤8 m時,槽身采用盤扣式滿堂腳手架支撐體系;槽墩高度H>8 m 時,槽身采用貝雷架支撐體系,兩種方案同時實施加快施工進度。對模板進行改進后,槽身每側布設兩排入倉口,為解決喂料精準的問題,在入倉口布設豎向溜桶,入倉口的間距為3 m,以保證混凝土填充整個模板空間,混凝土振搗密實,保證混凝土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