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亞,潘潔
(寧波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浙江 寧波 315012)
氯蟲苯甲酰胺是從鄰氨基苯甲二酰胺類化合物中篩選出來的具有新型結構的廣譜型殺蟲劑[1],近年在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吡蟲啉、多菌靈、除蟲脲與滅幼脲也是在糧食、蔬菜與果樹生產上普遍使用的低毒性農藥。農藥使用帶來的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GB 26763—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對不同食品基體中的這5種農藥的殘留量均設定了限量標準。除氯蟲苯甲酰胺外,其他4種農藥的殘留測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中都有涉及,但液相色譜法都是針對單個農藥的測定,尚無同時檢測的標準。目前對氯蟲苯甲酰胺的測定和多農藥殘留測定,大都采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2-5]。本文結合已有的方法,利用現有的試驗條件,建立了一種乙腈提取、氨基小柱固體萃取、液相色譜-紫外檢測器檢測蔬菜中這5種農藥殘留的方法。
1.1.1 試劑
供試蔬菜樣品為大白菜與番茄;供試藥劑吡蟲啉、多菌靈、氯蟲苯甲酰胺、除蟲脲與滅幼脲均為標準品,濃度均為100 μg·mL-1(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甲醇、乙腈(默克,HPLC級),氯化鈉(國藥,分析純),二氯甲烷(國藥,分析純),試驗用水為屈臣氏純凈水。
1.1.2 儀器
Dionex U3000液相色譜儀(熱電公司,配紫外檢測器),Dionex Acclaim 120 C18色譜柱(5 μm,250 mm×4.6 mm);氮吹儀(Organomation E-EVAP 112),數顯恒溫水浴鍋(HH-6,國華),高速分散均質機(IKA T18),離心機(SIGMA 4-16),Agela Cleanert NH2小柱(500 mg/6 mL)。
1.2.1 樣品處理
提取。在25.0 g蔬菜樣品(大白菜、番茄)中加入50 mL乙腈,高速勻漿2 min后,加入7~8 g氯化鈉,繼續高速勻漿2 min,3 000轉·min-1離心5 min。吸取上清液10 mL,放入50 mL燒杯中,于70 ℃水浴鍋上蒸發至近干,加入2.0 mL甲醇+二氯甲烷(1+99),蓋上鋁箔,待凈化。
凈化。將NH2柱用4.0 mL甲醇+二氯甲烷(1+99)混合液充分活化,當溶劑液面到達吸附層表面時,立即加入上述待凈化溶液,用5 mL具塞刻度試管收集洗脫液,用2 mL甲醇+二氯甲烷(1+99)洗燒杯后過柱,并重復1次。將具塞刻度試管置于氮吹儀上,水浴40 ℃,氮吹蒸發至近干,用甲醇準確定容至2.5 mL。旋渦混勻,過0.22 μm濾膜,待測。
1.2.2 色譜條件優化
柱溫30 ℃,進樣量10 μL。針對波長、流動相及流速等方面進行優化,以200~400 nm范圍內的波長掃描結果確定檢測波長;選擇甲醇+水、甲醇+乙腈+水2種流動相,進行洗脫,根據色譜結果來確定最佳色譜條件。
1.2.3 標準曲線繪制
準確吸取0.8 mL吡蟲啉、多菌靈、氯蟲苯甲酰胺、除蟲脲、滅幼脲標準品,用甲醇定容至10 mL,配成8 μg·mL-1的單一標準儲備液。準確吸取50、100、150、200、250 μL標準儲備液,分別定容至10 mL,配成0.04、0.08、0.12、0.16、0.20 μg·mL-1混合標準工作液。按最佳色譜條件進行測定,繪制標準曲線。
對5種農藥在200~300 nm進行光譜掃描,結果表明,吡蟲啉最大吸收波長為270 nm,多菌靈在286 nm附近有較大吸收,除蟲脲與滅幼脲在254 nm處有較大吸收,氯蟲苯甲酰胺在210~300 nm無明顯吸收峰,且隨著波長的增加吸收減弱(圖1)。鑒于254 nm干擾相對較大,而在270 nm處5種農藥都有較大的吸收,因而選擇270 nm作為檢測波長。

圖1 5種農藥紫外光譜掃描曲線
首先考慮常用的甲醇+水系統,但試驗結果表明,甲醇+水系統在峰型、分離度上不是十分理想,當加入乙腈之后,采用梯度洗脫,充分利用乙腈與甲醇在分離選擇性上的差異,明顯改善了峰型、提高了分離度,達到比較理想的分離效果。
流速大雖能縮短分析時間,但會影響分離效果;流速過小則會使分析時間變長并影響峰型;因而從分析時間、分離情況與峰型等方面綜合考慮,1 mL·min-1的流速能達到較滿意的結果。由此確定最佳的色譜條件:柱溫30 ℃,進樣量10 μL,檢測波長270 nm,流速為1 mL·min-1,流動相為水+甲醇+乙腈,采用梯度洗脫,具體見表1。保留時間定性,外標法定量。5種農藥的標準溶液色譜圖見圖2,供試大白菜與番茄的色譜圖見圖3~5。

表1 流動相梯度洗脫程序

圖2 5種農藥混合標準液色譜(0.2 μg·mL-1)

圖3 大白菜樣品色譜

圖4 番茄樣品色譜圖1

圖5 番茄樣品色譜圖2
在最佳色譜條件下,對系列濃度的混合工作液進行測定,確定其回歸方程與相關系數。從表2可知,5種農藥在40~200 μg·L-1范圍內,線性良好,相關系數都大于0.999,符合農殘分析要求[6]。計算40 μg·L-1標準溶液中各農藥的的信噪比,以其3倍信噪比來確定各農藥的最低檢出限。

表2 5種農藥的標準曲線
對大白菜與番茄樣品進行回收率試驗。在蔬菜樣品中分別添加2個濃度水平的農藥標準溶液,按上述方法進行樣品處理與測定,每處理6個平行。
對大白菜樣品,當添加量為0.05 mg·kg-1時,吡蟲啉、多菌靈、氯蟲苯甲酰胺、除蟲脲與滅幼脲的平均回收率分別為100.8%、108.6%、82.5%、109.8%、91.6%;當大白菜中添加量為0.2 mg·kg-1時,吡蟲啉、多菌靈、氯蟲苯甲酰胺、除蟲脲與滅幼脲的平均回收率分別為104.1%、104.8%、98.2%、105.7%、103.5%。對番茄樣品,當添加量為0.05 mg·kg-1時,吡蟲啉、多菌靈、氯蟲苯甲酰胺、除蟲脲與滅幼脲的平均回收率分別為74.3%、108.4%、94.5%、90.6%、98.2%;在番茄中添加0.2 mg·kg-1時,吡蟲啉、多菌靈、氯蟲苯甲酰胺、除蟲脲與滅幼脲的平均回收率分別為90.4%、88.1%、101.7%、101.3%、102.9%。(具體見表3)。大白菜與番茄回收率試驗中,回收率及相對標準偏差符合農藥殘留分析要求。

表3 大白菜和番茄中5種農藥的回收率和變異系數
采用乙腈提取、氯化鈉鹽析、NH2小柱凈化,建立了蔬菜中氯蟲苯甲酰胺等5種農藥的殘留液相色譜檢測方法,并在大白菜與番茄上進行了驗證,其中大白菜的加標平均回收率為82.5%~109.8%,相對標準偏差為1.0%~12.4%,番茄的加標平均回收率為74.3%~108.4%,相對標準偏差為1.3%~12.2%,其結果符合農藥殘留檢測分析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