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昌斌 鄢志勇 瞿建新 鄒鶴



黃岡自古崇文重教,是聞名遐邇的“教育之鄉”。改革開放以來,尤以“高成才率”“國際奧賽摘金奪銀”“黃岡秘卷”三大現象聲名遠播,“黃岡教育”一度成為城市名片。目前,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100余所,在校生109萬余人,約占全市總人口數的七分之一,占全省學生數的九分之一。駕馭黃岡教育這樣一艘巨型“航母”,可想而知絕非易事。
“黃岡人民對教育有很高的期望,歷屆黨委政府對黃岡教育品牌十分看重,這既是壓力,也是動力。”王銀芬這樣形容自己執掌黃岡教育之舵的體會,“黃岡是農業大市,窮市辦大教育,擔子更重,責任更大,唯有堅定理想信念,才能不負750萬黃岡人民的期望。”
2019年3月,王銀芬履新黃岡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之職。此時,距離她從黃岡師范學院轉任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已有九年。王銀芬擔任過黃岡師院教學干事、黨總支書記,歷任市教育局紀檢組長、副局長,分管過教師管理、人事工作、職業教育、教技裝備等多個業務領域。這樣的履職經歷賦予了她深厚的教育情懷和敏銳洞見。
近年來,黃岡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以“打造黃岡教育品牌、率先建成教育強市”為目標,不斷深化教育改革,著力完善教育體系,全力提高教育質量,奮力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強市跨越。縱觀黃岡教育改革發展的每一項部署、每一個落點,都緊緊瞄準“讓人民滿意”這個靶向實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各級黨委政府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更多教育改革發展成果的熱切期待,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賡續百年初心、忠誠履職盡責的使命擔當。”面對記者,王銀芬溫和的語氣中透著一股子堅定的力量。
奮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在黃岡市明珠大道西側,一所3萬多平方米的現代化校園傲然挺立,成為黃岡高新區的又一新地標。這是備受市民關注的黃岡市明珠學校,也是市區新增的又一優質教育資源。這個總投資1.74億元的民心工程,2019年12月動工建設,2020年9月一期建成并搬遷迎新,2021年上半年全面建成,刷新了教育基建的“黃岡速度”。
“明珠學校承擔著市委、市政府推動市區學校布局調整、實現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殷切期望,凝聚著黃州人民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熱切期盼。”王銀芬說。在明珠學校建設期間,王銀芬和局領導班子成員每周必到施工現場,問難解困,督辦進度。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提速,中心城區人口迅速增多,義務教育階段學位緊張現象十分突出,一度成為老百姓和教育人的煩心事。”王銀芬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要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千方百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
“十三五”以來,黃岡市搶抓國家實施“全面改薄”工程、義務教育能力提升、薄弱高中改造計劃、普通高中攻堅計劃、基本教育公共服務保障工程、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特殊教育學校推進工程等機遇,累計投入資金約40億元,直接投向貧困村所在地學校3億多元,全市新建、改擴建學校188萬平方米,新增學位近2萬個,有效緩解城鎮學校“大班額”問題,2020年秋季實現了全市義務教育學校起始年級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的目標。縣域間、學校之間辦學條件逐步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到2020年,黃岡市爭取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1.06億元,為25所高中學校添置設施設備,改造功能室,新建、改擴建校舍,提升辦學條件。按照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下發的市縣教育重點任務清單,強力推進高中學校化債工作,為高中學校卸下“包袱”,輕裝上陣。
“從‘幼有所育’到‘幼有優育’,從‘有學上’到‘上好學’,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越來越高,教育發展要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王銀芬說,“我們把改革創新作為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強大動力,既聚焦突出問題、強化重點攻堅,又審慎穩妥推進、把握節奏力度,確保改革方向準、效果好。”
2020年黃岡市教育改革項目共8項,市領導領銜改革項目2項。市教育局充分發揮改革專項小組牽頭單位職能,負責牽頭抓總、協調推進,先后提請市委深改委會議研究教育改革工作2次,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改革有關工作1次,召開專項小組會議2次。這些努力為改革項目的落地提供了堅強保證。2020年,黃岡市出臺了《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實施意見》《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辦法(試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和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通過深化改革,全市公辦學前教育資源持續擴大,新增學位4300多個;普惠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快速增長,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強力推進,有效緩解了學位供給不足的問題。
“近年來,市縣黨委政府對教育重視力度空前,重點任務落實力度空前,為教育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一大批制約教育發展的重難點問題逐步得到解決。”王銀芬說。
湖北黃岡應急管理職業技術學院的成功掛牌,則是黃岡市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又一重大成果。按照辦學規劃,這所由黃岡市人民政府與湖北省應急管理廳合作共建的學校,成立三年后全日制在校生將達到5000人。王銀芬說:“學院的成立填補了湖北應急管理高職院校空白。我們將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以市廳合作為重要平臺,深化產教融合,著力打造湖北應急管理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高地。”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到該年末,黃岡市基本形成了“體系完整、發展協調、基礎厚實、質量優良”的教育格局。
持續優化辦教育的環境,營造更好教育生態
建設教育強市,良好的生態是關鍵。
“黃岡教育事業的發展從根本上說,是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的結果。”王銀芬說,“教育是弱勢部門,其改革發展必須因勢而謀、順勢而為,用好政策紅利,協調多方資源,優化辦教育的環境。”
一段時間以來,各種形式的“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活動扎堆,對學校造成較大困擾。2019年底,王銀芬組織專班摸底調查,發現各類進校園活動達46項之多,于是安排專人到19家相關單位征求意見,溝通協調,同時抓住契機向市紀委監委專題報告,取得支持,對原46項進校園教育項目進行“消腫”,最終歸并為13個大項,最大限度避免了對學校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干擾。
為營造更好教育生態,市教育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先后印發《關于更大力度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任務清單》《縣市區優化營商環境教育重點任務考核實施方案》,教育系統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穩步推進。
“我在局機關常講,一定要有服務意識,別人來辦事,按照政策能辦的快辦,不能辦的解釋清楚,絕不允許出現‘門難進、臉難看’的現象,更不允許‘吃拿卡要’的事情發生,對此,我們是零容忍態度。”王銀芬說。
在教育系統內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簡政放權,落實學校在教育教學、進人用人、經費使用、績效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權,創新監管方式,優化行政服務,減少對學校的檢查、評估、評價,為潛心治學辦校創造良好條件。
良好教育生態離不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黃岡是革命老區,境內多山地丘陵,農村學校和教學點數量不少,教師從數量到結構都不能滿足事業發展需要。為解決農村教師招不來、留不住的問題,市教育局積極謀劃,爭取市委、市政府和人社、財政、編辦、扶貧辦、黃岡師院等多部門支持,從2017年到2018年,連續兩年在全市10個縣市區實施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定向委培,四年來累計培養畢業生727名,為全市農村教師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其中,124名幼兒教師充實到各鄉鎮幼兒園,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幼兒師資緊張的壓力。
近年來,為強化教師隊伍建設,黃岡市通過專項招聘、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引進等方式多渠道補充教師。僅2020年,全市各級各類公辦學校共招聘教師3024人,其中市直學校201人,為歷年之最。
在引進新鮮血液的同時,黃岡市積極推進“縣管校聘”改革,推動教師校長城鄉、校際交流,激活存量師資,有力地促進了縣域內師資均衡配置。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根本性民生工程。”王銀芬介紹說,為了保障教師工資待遇,市教育局深入一線調研,摸清實情,并加強教師工資待遇落實督辦,督促各地黨委政府克服困難,落實國家和湖北省關于教師工資待遇的有關政策。
過去兩年,黃岡市嚴格按照國家和湖北省相關規定,落實教師工資待遇。其中,2019年度市直學校兌現971人次比較績效工資,人均7865元;2020年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獎勵性補貼,人均36000元,與公務員激勵性工資保障水平持平。
與此同時,黃岡市深入實施“黃岡名師”工程,注重人才梯隊培養,著力造就一批全省全國有知名度、有影響力的黃岡名師。教師隊伍中,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2名,省政府津貼專家5名,荊楚教育名家6名,湖北名師15名,在崗特級教師80名,涌現出以“大別山師魂”汪金權、“全國師德標兵”賀俊麗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教師群體。
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擦亮黃岡教育品牌
“惟楚有才,鄂東為最”。一代又一代黃岡教育人的耕讀積淀、終身侍教,造就了蜚聲海內外的黃岡教育品牌。
2019年,時任市委書記劉雪榮在全市教育大會上提出,要推動黃岡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率先建成教育理念新、教育質量高、教育結構優、辦學條件好、師資隊伍精、服務能力強的現代化教育強市。
“面對新要求、新挑戰,肩負新任務、新使命,全市教育系統必須拿出攻堅克難的勇氣,強化改革發展的責任擔當,以高質量教育回應人民群眾關切,以實際行動擦亮黃岡教育品牌。”王銀芬說。
2020年12月下旬,全市初中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在黃梅縣召開。這在黃岡尚屬首次。“我市初中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總體來看,還存在著教育理念不新,發展不均衡,老百姓滿意率不高的問題。”王銀芬對初中教育存在的問題并不諱言,“一些地方和學校存在著長于智育、疏于德育、弱于體美教育、缺于勞動和生命健康教育的現象,甚至唯分數論、唯優生論、片面追求升學率比拼示范高中錄取人數的現象還比較突出。”
王銀芬說:“過度的教育競爭犧牲的是學生本該用于全面發展、個性化發展的時間,這種‘內卷’行為破壞了區域內教育的良性生態。我們要把每一名學生放在心上,讓每一名學生高質量地完成九年義務教育,讓每一名學生身心健康地長大成人。”
近年來,黃岡市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堅持“三全育人”,貫徹“五育并舉”,育人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全市義務教育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斷深化,主題教育讀書活動、國防教育宣傳月活動、中小學生校園足球比賽、“長江鋼琴杯”青少年音樂比賽、東坡詩詞朗誦比賽、戲曲進校園等豐富多彩的素質教育活動廣泛開展。重點高中招生指標和分配生政策進一步調整,有效緩解“擇校熱”。中等職業學校進一步加大整合力度,普通高中和中職教育統籌協調發展,職業院校專業設置進一步得到優化,實現了學校育人和社會用人良好對接。
為做大做強“黃岡教育品牌”,黃岡市成立專門機構開發名師空中課堂和特色教輔。從2020年底開始,市教育局在部分縣市和學校開展“黃岡名師課堂”試點工作,從全市范圍選聘湖北名師、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黃岡名師、國家和省市優質課獲獎青年教師以及教研人員組建名師授課團隊,主持課程研發和網絡授課,構建了課內課外、線上線下、學校家庭全覆蓋的優質教育資源公益供給體系。“黃岡名師課堂”切實減輕了學生和家長負擔,促進了教育公平,提升了家校社協同育人質效。
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新思想引領新發展。回首履職兩年多所走過的路,王銀芬深情地說:“各級黨委政府和全市人民對黃岡教育高質量發展寄予厚望,我們唯有抱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勇于擔當,積極作為,久久為功,奮力擦亮黃岡教育品牌,為實現黃岡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