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加榮

小女孩梓琦今年9歲,因為早產,她患有先天智力障礙。父母離異后,爸爸也常年在外打工,小梓琦便跟著奶奶住在黃堡鎮后灣村。這是大山里的一個小村落,離學校有32公里,開車都需要近一個半小時,山路崎嶇,老人家沒辦法送她上學。
2019年春季,通過學校對適齡殘疾兒童的摸排走訪,我們決定為這個孩子上門送教。還記得第一次到小梓琦的家中時,奶奶正在給她喂飯,雖然已經7歲了,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說話也只能含糊不清地發出幾個音節。昏暗的屋里,小梓琦那一雙怯生生、撲閃的大眼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決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幫助每一位特殊孩子走出那片小世界,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是我們特教老師神圣的職責和使命。從那天起,學校的送教小組堅持為梓琦這樣的孩子長期送教上門。山路崎嶇,但我們責任重大;寒來暑往,我們風雨無阻。
幾年來,我見證著梓琦和所有需要送教的孩子的每一步成長。從開始的畏畏縮縮,到對老師的親昵依賴;從一個字一個字地跟讀,到獨立的語言表達;從開始的不敢邁步,到可以獨立行走……孩子們的點滴變化,讓我喜不自禁,孩子們那可愛的笑臉、信任的眼神讓我收獲了感動與快樂。我們是知識的引導者,也是享受者,更是愛和陽光的分享和傳播者。
去年秋天,為了提高送教質量,學校將像梓琦這樣有一定學習能力,卻又無法到校上學的孩子單獨編班,實施網絡教學。作為班主任,我時刻記掛著梓琦,沒有父母的監管,這孩子怎樣上網課呢?忙里抽空,我和同事再次進山,來了次特殊的“送教”——教奶奶用智能手機。
聽說老師要來,梓琦早早地讓奶奶給她穿上最漂亮的紅衣服,梳了最好看的小辮子,在家門口迎接我們。這孩子一看見我們來了,就沖過來摟住我,不停地喊著“張老師,張老師……”頓時,說不出的幸福感化解了山路跋涉的勞累。
教會奶奶用手機聯網后,我一遍又一遍帶著小梓琦讀課文,明媚的陽光下,小梓琦的臉上蕩漾著開心的笑容,眼神里也帶著幾分自信和陽光,我的心里也是滿滿的欣慰與快樂。
有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我們保康特校的老師正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對教育的理解,用愛心和責任心為殘疾兒童撐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學校實施送教上門服務4年時間,我和同事們行程4萬多公里,共為79名殘疾學生實施送教上門服務,教學時長達1152小時,保證了保康縣殘疾兒童入學率實現了100%。流動的課堂播撒愛,我們會永遠將這份特殊的愛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