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卉嬪
交通不暢,一度成為云貴川三省交界處“邊陲縣”發展最大的瓶頸,而敘永縣通過改善交通實現脫貧摘帽正是瀘州市開展交通扶貧攻堅戰、助力全面奔小康的一個縮影。

李花開遍盤山路,烏蒙山區迎春來 圖/ 東方IC
“近幾年,我們的竹筍每年都通過瀘州港出口到海外,很受當地人歡迎。出口太方便了,集裝箱車都可以直接開到公司門口。”瀘州野植珍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牟小利提起自家產品的“出海”,盛贊便捷的陸海交通物流帶來的巨大紅利。
牟小利公司所在的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曾因交通閉塞吃過大虧。敘永縣雖然是資源大縣,但烏蒙山的阻隔讓當地人守著“金窩窩”,卻過著苦日子,還戴上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交通不暢,一度成為這個云貴川三省交界處“邊陲縣”發展的最大瓶頸。
隨著中國脫貧攻堅深入推進,而今敘永縣不但建成了通村公路、出縣(省)高速,還有直通瀘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的鐵路專線。2019 年縣境高速里程達121 公里,居全市區縣第一。2020 年2 月14 日,四川省政 府召開的第42 次常務會議批準瀘州市敘永縣、古藺縣等31 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瀘州實現全域脫貧。而敘永縣通過改善交通實現脫貧摘帽正是瀘州市開展交通扶貧攻堅戰、助力全面奔小康的一個縮影。

瀘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工人正在裝貨
從空中俯瞰敘永縣水潦鄉至古藺縣太平鎮農村扶貧公路十二道拐,就像為人體輸送血液和養分的主動脈。這條特殊造型的扶貧公路,吸引了無數攝影愛好者,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路,也是帶領沿線百姓過上好日子的致富路。
這條公路覆蓋了40 個貧困村,38 萬群眾受益,有效解決了沿線村民出行難和農產品外銷難等問題。“交通+ 旅游”的發展模式,讓群眾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在這條公路的另一邊,赤水河環線扶貧公路(古藺、敘永段)已投入使用半年,看到路修好了,古藺縣一些農民工回鄉創業,干起農家樂、發展甜橙產業,鄉村經濟一片向好。與此同時,幫助貧困縣打通“走出去”的快捷跨省高速公路也在不斷延伸。
2020 年11 月7 日,在 敘 永縣境內的敘威高速公路施工現場,工人們趁著晴好天氣加緊施工。項目建設進入收尾階段,距年底通車的目標又近了一步。公路建成通車后,將把川南、滇東、黔西、黔北連成一片,也將為敘永縣脫貧致富提供更多重的交通保障。
2020 年1 月1 日0 點,赤水河紅軍大橋正式通車,這標志著江習古高速全面建成通車。從此,古藺縣直通外省的大通道被打通,古藺的藥材、美酒、美食隨著高速公路的延伸走出大山,走向山外更廣闊的市場。
同樣在2020 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隆黃鐵路隆敘段擴能改造(瀘州段)計劃啟動建設,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四川南向出海標準最高、里程最短、速度最快的貨運大通道……
“天亮起來爬坡坡,爬了一坡又一坡。”“路難走、錢難掙。”曾是古敘山區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如今,隨著一條條道路的修通,烏蒙山區人民的生活徹底被改寫。村里的農作物、自然資源走出了山坳坳。
公路和鐵路串聯起貧困山區的座座村莊,并與瀘州港形成聯動,這些要素都為貧困山區的農產品外運打開了出海通路。瀘州市逐步建立起的“鐵水公空郵”綜合立體交通運輸網,激活了貧困山區對外開放的經濟發展主動脈。
走進瀘州港集裝箱碼頭,到處一片繁忙景象,叉車在堆場與碼頭間來回奔忙,成列的大貨車頻繁進出港口,江邊的幾個泊位上,船只進出等待卸貨、裝貨。很難想象,20 多年前這里只有一個小小的客貨輪碼頭。
2003 年7 月,瀘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一期工程建成投用;2007 年底,瀘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二期工程開工;2008 年12 月30 日,瀘州港中心港區鐵路專用線開工;2017 年4 月1 日,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正式掛牌運行。瀘州港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航運物流、港口貿易等項目的發展任務。此外,瀘州港還通過拓展與境外港口的合作實現了進一步擴大開放。
2 017 年6 月2 9 日,德 國 杜 伊斯堡港口股份公司與四川瀘州港務有限責任公司在成都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兩港將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內,圍繞鐵路班列、港口服務、貿易與供應鏈等重大事項,開發連接杜伊斯堡和瀘州地區的跨洲際物流合作。
翻開中國地圖,瀘州地處長江經濟帶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交匯點,南方絲綢之路經云南直通南亞、東南亞,經貴州、廣西連接北海;北方絲綢之路經成渝經濟區延伸至陜西、甘肅等地;海上絲綢之路則從珠三角登陸,從廣西經貴州抵達瀘州,瀘州還通過長江水域與長三角互通有無。借助這一地理優勢,瀘州正加快打造川滇黔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建設長江上游川滇黔航運物流中心。
而建設這一航運物流中心的關鍵便是瀘州港。作為長江上游第一個集裝箱“鐵水聯運”港口,瀘州港是長江上游僅次于重慶的第二大港口,這個港口與公路、鐵路也實現了無縫對接。

瀘州港通過拓展與境外港口的合作實現了進一步擴大開放
公路方面,通過瀘州港進港公路(大件路)與321 國道、308 省道、207 省道、307 省道、309 省道等市內主要國省干線公路聯通;成都—遵義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4215)還在瀘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附近設“瀘州港”出入口,與瀘州市“一環七射一橫”的高速公路樞紐網互通。
鐵路方面,已開通的港區鐵路專用線接入隆黃鐵路,北向經內江隆昌連接成渝線,至成都青白江鐵路口岸與中歐班列(成都)銜接;南邊經貴州黃桶進入貴昆線,鐵路沿線昆明、攀枝花、西昌、樂山、成都、六盤水等站點貨物集聚于瀘州港,經長江運至華東地區,甚至遠銷海外。
“雖然瀘州港集裝箱碼頭一年創收僅3000 萬元人民幣,但其可帶動周邊地區50 億元的經濟增收。”四川瀘州港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黃兢自豪地說道,“更重要的是,沒有港口(瀘州港),就不可能在這里設立自貿區(四川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
2019 年12 月6 日,中國(瀘州)第四屆農產品交易博覽會在位于四川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的瀘州海吉星農產品物流園開幕。敘永縣赤水河柑橘、合江荔枝、龍馬潭區羅沙貢米、納溪特早茶、古藺麻辣雞同臺斗艷,吸引了中外商客的目光。參展商介紹,到瀘州農交會參展的中國港澳客商和外商越來越多,加上自貿區的運行,瀘州當地更多農產品能更快送達中國港澳地區顧客的手中。
瀘州港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四川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的運行,還有跨境電商綜試區的落地,更多自貿紅利不斷惠及當地人,推動當地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據四川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口岸局負責人介紹,川南臨港片區已成功實現瀘州桂圓直供港澳地區,合江真龍柚出口加拿大,安岳檸檬出口新加坡,董永壩蔬菜直供港澳地區完成基地備案,并且實現自貿紅利、區域共享。瀘州港為四川省農產品“走出去”打開了新大門。
此外,來自成都的汽車零配件,什邡的鈦白粉、抽油機,瀘州的設備、陶瓷潔具,自貢的玻纖等工業品也紛紛從這里出口。據統計,2020 年前6 個月,經瀘州港實現進出口貿易的國家及地區高達108 個,其中出口達78個國家和地區。外貿箱2.04 萬標箱,進出口總額34.8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3.4%,其中,農產品出口0.7 億元。
而瀘州海吉星農產品物流園本身也是一個“一站式”采購區域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大量的本地蔬菜、水果通過這個平臺銷往川滇黔渝各地。
根據規劃,瀘州將進一步借力自貿片區平臺,建設農產品加工平臺,深入推廣農產品出口,打造特色農產品出口示范區,形成農產品出口基地,輻射帶動周邊農業產業發展,筑牢脫貧成果。
不僅如此,瀘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依港口而建的保稅物流中心、跨境電商基地等平臺將瀘州港拱衛成一個集人才、資金、資源等于一體的聚寶盆。
以看好瀘州港而選擇在川南臨港片區投資的恒力(瀘州)產業園為例,全面投產后,預計該產業園將實現年產值200 億到300 億元,年利稅20億元,解決1.5 萬人就業。隨著瀘州港腹地經濟的發展,港口所輻射的區域內越來越多人將實現靈活就業和收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