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古籍書名發展考略

2021-01-07 03:29:48王士香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21年4期

黃 威,王士香(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1 引言

書名之于書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學界很早已經意識到了書名的重要性,余嘉錫《古書校讀法》[1],張舜徽《廣校讎略》[2]均辟專章探討書名命名的一般性規律。其后的研究則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一為歸納書名的命名方式,如程千帆將典籍的命名方式分為3類[3];杜澤遜將其細化為7類[4];曹之進一步細化為19類[5];葉守法則將書的命名方式歸納為15大類166小類,最為細致[6]。二為考釋書名含義,鮑延毅《中國古今書名釋義辭典》[7]、張林川《中國古籍書名考釋辭典》[8]、趙傳仁《中國古籍難解書名例釋》[9]等均為此屬此類。來新夏曾有建立“書名學”的倡議[10];杜澤遜也在不同場合援引程千帆“書名可以寫博士論文”之語,反復強調過書名研究的重要性。

然而,毋庸諱言的是,類似的研究與倡議似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學界更多時候還是把書名置于“日用而不覺”的位置,并未將其視為重要的學術話題加以深入探討,目前尚無人對書名發展的歷史脈絡進行梳理,是其顯著表現之一。以1912年以前所刊古籍為材料來源,按時代順序梳理我國書名發展演變情況,正是本文旨意之所在。

2 先秦時期

先秦時期,今天意義上的書名就已經存在,其中《三墳》《五典》《八索》《九丘》被古人認為是三皇五帝時期的典籍。據《左傳·昭公十二年》載:“左史倚相趨過,王復出語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杜預注:“皆古書名。”[11]《周禮·春官·宗伯第三》曰:“(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鄭玄注:“楚靈王所謂《三墳》《五典》。”[11]820雖然《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今已失傳,無法判斷是否如古人所說為三皇五帝之書,但四者作為書名在春秋時期便廣為人知則無疑問。

“六經”書名則為今日確知的最早的一批書名。《莊子·天運》曰:“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12]《莊子》成書于戰國時期,此引述說明其時“六經”之書名已經形成。然而,先秦時期如“六經”之類匯編性質的書籍在當時僅占小部分,多數書籍是以單篇的形式流傳的,而“書只一篇者,即以篇名為書名”[1]211。此類書名主要有以下特點。

其一,多摘首句命名。王國維《史籀篇疏證·史籀篇敘錄》云:

古字書皆以首二字名篇,存者有《急就篇》,可證推之《倉頡篇》首句當云“倉頡作書”,《爰歷》《博學》諸篇當無不然。觀《詩》《書》及周秦諸子,大抵以首句二字名篇,此古代名書之通例也[13]。

王氏對字書命名規律的觀點其實可推而廣之,作為先秦時期古書書名的通則之一。只是這一規律并不局限于首二字,而是在首句中擷取若干字作為書名,即摘取開篇文字以名書為先秦時期書名命名的重要方式之一。

出土文獻已印證先秦古書的這一特征。如,上博簡《容成氏》一書全篇存53簡,原有標題抄寫在末簡簡背。全書講了容成氏、堯、舜等帝王,其中容成氏為開篇第一個帝王,遂以該名命書,而這一書名更多是起統攝作用,并不能代表全書的內容[14]。又如,上博簡《子羔》篇現存14簡,此書采用問答的形式,記述了孔子回答子羔關于舜如何從平民成為帝王的問題,篇題“子羔”抄寫在第五簡簡背,被整理者命名為《魯邦大旱》《孔子詩論》的兩篇與《子羔》篇為同一人手跡,整理者認為“《子羔》是篇題,書于第五簡之背,也可以看作與《魯邦大旱》和《孔子詩論》合為一冊的書題。”[14]183可見“子羔”并不能概括整個簡編的全部內容,而只是因為子羔問答之事排在書籍之首,又以“子羔”二字開篇而已,為摘取篇首文字為書名之例。

摘取文章開篇部分命名的好處在于,從命名者角度看,這種命名方式易于操作,由于當時的很多書為語錄、故事的匯編,內容龐雜,不具有一貫的主題,采用這種方式命名最為簡單方便;從使用者的角度看,口耳相傳還是先秦時期書籍傳播的重要形式。清阮元《數說》就說:“古人簡策繁重,以口耳相傳者多,以目相傳者少”,“古人簡策,在國有之,私家已少,何況民間?是以一師有竹帛而百弟子口傳之,非如今人印本經書,家家可備也。”[15]在這種情況下,記誦對于書籍的使用者至為關鍵,而采用擷取開篇文字為典籍命名的方式,有利于記誦者回想書的首句,從而起到提示記誦的作用。

其二,書名并非書籍的必要項。仍以上博簡為例,其中《子羔》《中弓》《容成氏》《曹沫之陳》等為有篇名者,但此批竹簡中可確定完整而無篇名者尚有很多,如《柬大王泊旱》,此篇共23簡,計601字,整理之前竹簡保存在原出土的泥方中,因此保存十分完好,但此書全篇無標題,現題為整理者取全文首句而定[16]。又如《平王文鄭壽》篇共7簡,“皆為完簡,各簡文句相接,文意相連,均可通讀。起首完整,最后一簡文末有墨鉤。”[17]說明此篇亦為完篇,但也沒有題名,篇名為整理者命名。同時同地抄寫的書籍,篇名有無不定的情況,表明此時書名的命名與題寫均隨意性較大,書名并非書籍的必要項。

3 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是書名發展的關鍵期,秦至西漢,書名沿襲了先秦時期的書名特點并有新發展。

其一,此時為典籍命名的情況呈發展趨勢。從出土實物與典籍記述看,此時雖仍有一些典籍并無書名,但編撰書籍時為其命名已逐漸成為大勢所趨。如《史記·陸賈傳》載:

高帝不懌而有慚色,乃謂陸生曰:“試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敗之國。”陸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左右呼萬歲,號其書曰《新語》[18]。

陸賈的著述在當時已經被整理匯集,雖然我們無法從此段文字中判定“新語”一名為陸賈自命名還是他人所命,但其為12篇之總名則無疑問,這預示著書籍從單篇流傳向整部流傳的趨勢,為此類典籍命一個統攝眾篇的書名已成大勢所趨。將睡虎地《法律問答》與張家山《二年律令》進行對比,這一趨勢體現得更為明顯。《法律問答》為秦簡,原書并沒有發現書名,其名為整理者所定;《二年律令》為漢簡,“二年律令”為原書名,二書相較可以發現,它們的內容多有重合之處,后者概為前者經整理擴充后之本[19]。二者一無書名一有書名的現象,正是書名逐漸成為書籍必要項這一發展走向的表現。

其二,先秦時期,書名命名多隨意摘首句為名,西漢以后這種命名方式僅存在于如《凡將篇》《史游篇》等字書的命名上,其他書籍已多不采用此方法命名。通過對出土秦、漢典籍的考察可知,自覺賦予書籍反映內容的書名,在秦及以后已成為普遍現象。如,在睡虎地秦簡中,《語書》《效》《封診式》《日書》(乙種)等書書名均為原有[19]418-422,這些書名均為對書籍內容的概括而非首句的摘抄。又如,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奏讞書》《脈書》《算數書》《蓋廬》《引書》等書書名亦為原有,除《蓋廬》為以書中提問人物命書外,其他書名均為對書籍內容的概括。據發掘報告,此批竹簡抄寫于西漢前期[19]437-440,正反映了秦漢之際典籍命名的新變化。

東漢時期則是書名發展史上的轉折點,此時除集部典籍外,多數書籍已有統攝眾篇的書名。《四庫全書總目》云:

集始于東漢,荀況諸集,后人追題也。其自制名者,則始張融《玉海集》。其區分部帙,則江淹有《前集》、有《后集》;梁武帝有《詩賦集》、有《文集》、有《別集》;梁元帝有《集》、有《小集》;謝朓有《集》、有《逸集》;與王筠之一官一集;沈約之《正集》百卷,又別選《集略》三十卷者。其體例均始于齊梁,蓋集之盛,自是始也[20]。

四庫館臣的結論可信從。雖然別集的產生是在東漢時期,但此時尚不普及,很多別集類著作仍無書名。如《后漢書·文苑傳上》記載了東漢人杜篤、王隆、夏恭、夏牙、黃香、李尤、蘇順、劉珍、葛龔、崔琦、邊韶等人的著述情況[21]。在記述中,杜篤《明世論》、劉珍《釋名》這類非詩文類作品已專舉書名;然而,在魏晉時期多以“某某集”的形式命名的別集,此時仍以文體或篇名類別分稱,如“(王隆)著頌、誄、復神、說疾凡四篇”“(李尤)所著詩、賦、銘、誄、頌、七嘆、哀典凡二十八篇”等,反映出別集在東漢以前無書名的情況仍比較普遍。因此,余嘉錫說:“東漢以后,自別集之外,幾無不有書名矣。”[1]217

造成東漢時期“統攝眾篇”書名增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點。

其一,劉向父子的圖書整理與編目工作。秦代焚書使書籍遭受到了嚴重破壞,漢成帝(前51—前7)有感于文籍散亂,曾命人進行搜求與整理。據《漢書·成帝紀》載:“光祿大夫劉向校中秘書。謁者陳農使,使求遺書于天下。”[22]劉向校書始于西漢河平三年(前26),其卒后由其子劉歆“卒父前業”,此工作前后持續二十多年,完成時已近東漢[23]。這一舉措在書名發展史上意義重大,在劉向校書之前,書籍多以單篇的形式流傳,匯集眾篇整理成冊的工作也已經存在,且這一過程也可能涉及到書名的定名問題。但由于此種行為多針對部分典籍,其搜集工作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多不完備,整理后書籍的傳播也不廣泛,所形成的書籍多為個人閱讀、收藏性質,從篇目完整性、文字可靠性等方面看均非權威版本,其書名也就得不到廣泛的認可。劉向《戰國策書錄》云:

中書本號,或曰《國策》,或曰《國事》,或曰《短長》,或曰《事語》,或曰《長書》,或曰《修書》。臣向以為,戰國時游士輔所用之國,為之策謀,宜為《戰國策》[24]。

在劉向為《戰國策》定名之前,該書有《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諸多異稱。這種情況正是當時書名不穩定的表現。

與前人圖書整理相比,劉向父子的工作從規模、范圍、持續時間、質量上均是空前的,很多典籍經此次整理后形成了定本。從書名角度看,漢代以前產生的很多著作,其書名就是在此次文獻整理中確立的。正是西漢末的這次文獻整理與編目工作,對東漢時期書籍命名產生了巨大影響。先秦古書由于流傳特點,其內容多分合無定,書與書之間的界限也就相對模糊,李零說:“古書的編成也是將零散的篇章加以匯總。所以章句之與章句,章句之與篇,篇之與書,可以游離,造成篇題不能概括內容,章句不相銜接,篇與篇,書與書,內容出此入彼。”[25]文獻整理使書籍內容趨于穩定,使書籍作為整體而界限明晰,書名與書籍內容就逐漸形成了明確的對應關系。

其二,“立言”意識的覺醒。通過著述的方式以達到身死而名傳于后世的意識,很早就已經產生。《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載:“豹聞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11]4296-4297受這種思想的影響,當個體無法通過“立德”“立功”留名時,通過著書以達到不朽便成為很多人有意識的選擇。呂不韋組織門客編《呂氏春秋》、劉安編《淮南鴻烈》均有此意,二書當為呂、劉二人自行命名。然而,這種情況在東漢前為個別現象,因東漢以前學有師承,經師的言論是靠學生口耳相傳或著于竹帛流傳的,并不需要親自整理就能達到立言的目的,像商人呂不韋、皇族劉安非儒師,無力著述卻欲靠著書留名者為少數。東漢以后,專家之學漸衰,產生了一批王充《論衡·書解》所說的“文儒”,因“文儒”“無常官,弟子門徒不見一人,身死之后,莫有紹傳”[26],這就造成如果他們仍希望“立言”以不朽,就需要自行整理著述以期可以傳世。因此,余嘉錫說:“文儒著書,無人可傳,不能不自行編次。”[1]217在書籍寫成投入流通領域時,為達到留名后世的目的,除書籍內容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外,還有兩個因素極為重要:一為書籍的作者,另一即為書名。明確了作者才能達到傳名的目的,而一個或鮮明、或新穎的書名是讀者將書籍與作者對應起來,從而達到顯名目的的關鍵。因此,我們認為“立言”意識的覺醒對書名的發展與成熟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4 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是書名發展的成熟期。此時書名已成為書籍的必要項,無書名將不被視為書籍。統攝眾篇的書名取代了“以篇名為書名”者,成為古書書名的主體,篇名則一般不再被視為書名。在此期間,發生在漢魏之際書寫載體的轉變,以及易代之際發生的書厄,對這一進程的完成起到了推動作用。

漢魏之際,我國書寫材料經歷了由簡帛向紙轉變的過程。東漢以前,書籍的主要載體為簡帛,“簡重帛貴”的現象使書籍的流通受到很大的限制,很多時候學者僅傳抄學習或需要的部分,故書籍多以篇為單位流傳,“以篇名為書名”的現象普遍。紙的發明與改造使這種情況得以改變。從出土實物看,紙早在西漢時期就已出現,但由于技術問題,此時紙的使用并不普遍,也沒有用于書寫領域。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東漢和帝(79—106)年間,據《后漢書·蔡倫傳》載:

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105)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25]2513。

正是蔡倫對紙的改造,生產出適合書寫的“蔡侯紙”,從根本上改變了書籍的流通方式。紙張兼具價廉、輕便的優點,使書籍在傳抄與攜帶的方便性上均有了質的飛躍。尤其是載體容量的增加,逐漸改變了書籍以篇流傳的方式,變為以部為單位流通。當書籍以整部的形式傳播時,出于稱引或查閱方便的需要,給這些書籍冠以統攝眾篇的書名就顯得非常必要了。“紙的普遍使用與紙書的流行應是在東漢中后期(2世紀中葉),到漢末(3世紀初)進入了一個大發展時期,并于三國后期(3世紀中葉)完成了簡紙的轉換”[27]。這一事件與書名成為書籍必要項的時間基本重合。可以說,紙簡替代所造成的書籍傳播方式的轉變,為統攝篇章的書名取代“以篇名為書名”并使書名成為書籍必要項的直接動因。

然而,雖紙與簡帛相比有輕便、價廉的優點,但人們長期對簡帛的使用,使紙發明之初被視為較簡帛低級的書寫材料。《桓玄偽事》“古無紙,故用簡,非主于敬”[28]的表述,恰從側面反映出“簡帛主敬”的思想在當時可能廣泛存在,而這一慣性認知對紙簡互替的進程會產生負面影響,起到阻礙與延遲的作用。這時,發生在書寫載體變革時期的書厄,在典籍制度的演進方面起到了推動作用。據《隋書·牛弘傳》,在隋代以前圖書經歷了五次大規模的破壞,牛弘稱之為“五厄”:一為秦始皇焚書,二為王莽末年戰亂,三為董卓之亂,四為惠懷之亂,五為侯景之亂與梁元帝焚書[29]。其中,第二次書厄發生在西漢末年,毀壞的書籍主體為西漢時期劉向父子整理的圖書,此時紙張雖已發明,但并不適合大規模圖書生產,圖書的主要載體仍為簡帛。因此,這次書厄破壞的書籍主要當為簡帛古書。第三次書厄發生在漢魏之際,此時紙張作為書寫材料已廣為使用,但由于此前的圖書積累,當時國家藏書仍以簡帛為主。當統治者在戰亂平定后再次匯集圖書時,雖仍會搜集到前代簡帛古書,但由于戰亂圖籍毀壞嚴重,數量可能較為有限;與搜集古籍相比,重新抄寫制作的圖書當為國家藏書的主體。由于此時紙張的生產技術已經成熟,以便攜、容量大、價廉、易生產的紙張替代笨重的簡及昂貴的帛來抄寫書籍便成自然之選。牛弘在描述第三次書厄后書籍再次聚集時,有“雖古文舊簡,猶云有缺,新章后錄,鳩集已多”[29]1299之語,這里的“古文舊簡”當為搜羅的簡帛古書,而“新章后錄”或指采用紙張重新謄錄的圖書。這些再生產的書籍,無論是材質載體還是書籍形制,反映的自然是紙卷圖書的形制,從而迅速地改變了簡帛古書以篇流傳、以篇題為書名的情況。可以說,發生在漢魏之交的戰亂導致的書厄,對書名的發展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5 唐五代時期

書籍在魏晉時期完成紙簡代替,至唐五代時期書籍主要裝幀形式為卷軸裝。卷軸古書的書名與簡帛時期相比在題寫形制上有了顯著的變化,即此時的書籍普遍同時題寫首、尾兩個標題,首題中的書名多為全稱,尾題中的書名多為簡稱。如,英藏敦煌文獻S.5674首題“孔子共項讬相問書一卷”、尾題作“孔子共項讬一卷”,法藏敦煌文獻P.2302首題“佛說長者女庵提遮師子吼了義經”、尾題作“佛說庵提遮女經”等[30]。這一形式概自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后較為普遍,至唐代發展定型。在命名方式上,由于自魏晉南北朝時各種書名命名方式均已出現,唐五代時期在此方面并無創新。

然而,在唐五代新的社會環境與風氣的影響下,此時的書名也出現了一些新特征。其中,宗教類典籍為了標榜其重要性,普遍使用長書名成為其顯著特點。唐代佛教典籍書名呈現出如此特色,一方面為受外來文化影響所致,因為譯經活動為將其他民族的語言譯成漢文的過程,翻譯勢必要以原文獻的書名為依據;另一方面,唐代崇尚奢華的風氣也體現在了書名中,如為了體現佛教的尊崇地位,譯經者往往給書名加上諸多表示尊崇、崇高等含義的修飾詞語,這一點在漢文原創佛典中體現尤為突出,因而造成了佛教書名繁復、奢華的特點。敦煌文獻中保存的大量佛經典籍中書名多有此特征,如:英藏S.5475《壇經》,其卷首書目全稱作“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一卷”;法藏P.2382首題作“佛說大威德熾盛光如來吉祥陀羅尼經”;俄藏Ф092首尾全具,首題作“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第七”,其后以雙行小字題曰“一名中度那闌陀大道場經于灌頂部錄出別行”,正名與異稱均為長書名。

道教典籍多長書名的現象的原因與佛教典籍類似,也有標榜書籍重要的因素。唐代開國者為李姓,道教代表人物的老子亦為李姓,對道教的推崇影響了道教書名的命名,諸如《老子》被稱為《道德真經》,《莊子》在唐代被稱為《南華真經》,《列子》被稱為《沖虛真經》等,均為唐統治者尊崇道教地位而命名。道教典籍也存在通過書名標榜權威性的現象,因此道教類典籍的書名與佛教典籍一樣,都存在大量的長書名。敦煌文獻中保存的道教文獻書名有此特點者如法藏P.2431為首殘尾全,其尾題作“洞玄靈寶諸天內因自然玉字”;法藏P.2461首尾完具,首題作“太上洞玄靈寶智慧上品大戒第四”,尾題作“太上洞玄靈寶智慧上品大戒”。以上書名與佛教書名命名特點類似,均為長書名。

從上揭長書名可見,佛道類典籍書名的這種特點,是刻意疊加多種修飾成分所致。《壇經》的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南宗頓教”為宗派,“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是所說法門內容,“六祖惠能大師”是說者,“于韶州大梵寺”是說經處,“施法壇經”為主名;《太上洞玄靈寶智慧上品大戒》,“智慧上品大戒”為主名,其前為修飾成分。在古書命名活動中,雖然使用核心詞匯加修飾成分為書命名是一種普遍現象,但像佛、道類書籍為了標榜其權威性,在書名中不僅“人法雙舉”[31],事無巨細地將諸多信息均羅列在書名中,以至書名變得極為冗長的做法在典籍命名中仍是一種比較奇特的現象。

6 宋元明清時期

宋代雕版印刷的興起與繁榮使書籍由此進入了冊頁時期,這一進程對宋至清代書名呈現出的特征有巨大影響。同時,在印刷術普及的背景下,宋、元、明、清各時期的具體歷史環境對書名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也有影響。

其一,雕版印刷的廣泛流行,使書名題寫形制發生變化。印刷術發明以后,雕版技術的日趨完善使宋代以后的書籍較前期有了一些新的變化,此時書籍逐漸出現了封面、書根、版心等可題寫書名之處。書籍由抄寫變為刊刻后,由于一副雕版要進行反復印刷,刻版時一般要比抄寫更注重書寫與版式的規范性,這樣書名的規范性也隨之進一步增強。在書版的不同位置刊刻上書名方便在刻印后閱讀,使書名逐漸固定在封面、書根、版心等處。康安寧認為:“一部古籍的封面、書名頁、序跋、目次、凡例、書口等處,都可刊印書名。通常情況下,封面、序跋、目次、凡例等處的書名,請名人題寫,或非原書著者題名較多,與原書名時常有差異;書口等處,受位置條件限制,簡略書名亦頗多;而正文首卷卷端之書名,一般是著者最后定稿時所確定的書名,或者是刊刻時刻印者最后審定之書名,其最接近、最符合原書著者及刊刻者的原意,書名原生態的可靠性最強。當然,特殊情況下,正文首卷卷端無法確定書名的情況下,也可以依正文各卷卷端及各卷卷末、目次、凡例、封面、版心等信息作為著錄依據。”[32]

其二,宋代在科舉制度的影響下,出現大量以“纂圖互注”“重言重意”等字樣命書的書名。葉德輝《書林清話》卷六“宋刻纂圖互注經子”條曾例舉大量例證,如《纂圖附釋音重言重意互注周易》《纂圖附釋音重意重言互注尚書》《附釋音纂圖重言重意互注毛詩》等[33],從葉氏所據具體書名可見,這種命名方式在宋代較為普遍。

其三,在宋代雕版印刷興起后,書籍的批量生產促使圖書買賣的商業行為迅速發展。書籍制造方式與生產目的的變化對書名也產生了影響。如“新刊”“新刻”“新雕”等均為雕版印刷書籍產生后才出現的書名用語。同時,由于圖書作為一種商品成為書商牟利之物,因此也出現書商挖空心思以新奇之書名迎合讀者的現象。如,《古今笑》為明馮夢龍采選各朝史乘、雜著及民間笑話而成的笑話集,又名《譚概》《古今譚概》《古今笑史》。李漁《古今笑史序》記述了該書書名的變遷史:是書編成后命為初《譚概》,因后銷路不好重刻時改名《古今笑》,于是大賣,書商重刊時又在“古今笑”基礎上添一“史”字,作“古今笑史”[34]。此為書商影響典籍命名的典型事例。此外,宋代書名中出現“新編”“新刊”“增訂”“繡像”“評點”“新刻”“京本”等具廣告性質的修飾語,如《增訂漢魏叢書》《新編歷法大成》《繡像忠烈全傳》等,這類書名也多與書商密切相關。

書商早在漢代就有書肆買賣書籍的記載,但書商的發展壯大卻是宋代以后之事,書商作為書籍命名的群體也當始于宋代,他們對書名中出現廣告性質的修飾語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書籍作為書商謀取利益的工具,為了書籍有個好的銷路,他們往往挖空心思為它取個新奇之名以達到暢銷的目的。這類書名在章回小說書名中極為盛行,為了吸引讀者并與他本分別,書名前的冠詞往往特別復雜。如,《水滸傳》一書不同版本有《插圖本容與堂刻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三槐堂刊全像水滸傳》《新刻出像京本水滸傳》等書名。清代對前代浮華奢侈的社會風氣有所不滿,加之清代樸學興起,對書名的命名以平實為主,有返璞歸真的趨勢。但小說、話本等類書籍,由于面向人群為平民大眾,為吸引他們購買以擴大銷量,求新奇的特點一直承襲不改。

其四,宋代以后,人們自行整理文集成為普遍現象,與唐以前相比,此時別集書名反映作者自身情趣與觀念者大增。如在《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中,別集類典籍書名以人名書的比例極高(這里所說的“以人名書”包括以姓名、官名、自號、謚號等反映作者自身信息的書名);而在《宋史·藝文志》《明史·藝文志》《清史稿·藝文志》中反映作者情趣、思想的書名比重增加。舉例來說,北宋王禹偁以占卜而將自己的文集命名為《小畜集》[35],書名與書籍內容并無直接關系,其關聯源于命名者的主觀賦予與闡釋;宋車若水《腳氣集》的命名,則是車氏“因病腳氣,作書自娛,故名曰《腳氣集》”[20]1047。這一現象表明,雖然早在東漢時期王融就給自己的作品整理后命名為《玉海集》[20]1271,但從漢代至魏晉六朝直至唐代,別集大多為后人在對前人作品進行整理后命名,故書名多直接以人名書,作者身前就自行整理作品并命名者為少數。宋代及以后,文人自行編撰文集的情況普遍,用書名追求新奇、標榜情操或表明情志的現象成為常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制服无码网站| 亚洲视频色图|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九色国产在线|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激情综合网|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婷婷色丁香综合激情|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尤物视频一区|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 日韩av资源在线|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欧美视频| www.91在线播放| 欧美h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国产亚洲精品91|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91无码网站|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国产|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 日本成人一区| Jizz国产色系免费|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毛片视频网址|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亚洲 成人国产| 亚洲丝袜第一页|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91精品亚洲|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999国产精品|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国产乱子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男人天堂伊人网| av在线无码浏览| 免费高清a毛片| 免费欧美一级|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综合网|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欧类av怡春院|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www亚洲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