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峰
(貴州省烏當公路管理段,貴州 貴陽 550000)
(1)我國經濟落后區域養護方法比較滯后,一般通過人工方式養護;(2)經濟發達區域多實行養護運行機制改革,養護方法可朝著機械化方向轉變,合理使用新材料、工藝、機械設備等,所以利于切實提高整體工作質量、養護質量。上述不同模式使用以往計劃經濟管理模式,盡管能加強企業管理,然而管理趨于形式化,故而無法很好的適應公路發展需要,而這也是對養護市場發展、形成構成阻滯的基本原因。
執行養護工程內部承包責任機制,公路養護管理機構、養護生產單位共同簽訂養護合同,以合同管理的形式使雙方明確自身的職責、工程造價,以及質量標準等相關內容,進而加強企業管理、逐漸形成質量控制意識。定額管理,即為公路養護經費保障、應用的依據,公路養護改造、大修工程及小修工程定額通過交通部編制并施行,而小修保養可通過貴州省為單元結合自身特點編制,考慮到路況、工程數量、人工、機械材料等因素,明確工程項目單價,便于合理應用養護費,達到公路運輸的實際要求。針對于此,公路局方面需根據局屬養護生產單位養護生產、施工的狀況,編制公路養護工程定額,對路基和路面養護、綠化,以及附屬設施、機械設備等實行定額管理,并需編制相應的考核驗收標準。承包方任務完成、通過自檢后,進行組織檢查和評比,如果檢查合格遵循確定單價計量即可,反之則應該調整單價、總價。此外,建議構建質量監理檢查小組,加強不同標段檢查工作,將工程定額完成狀況加以驗收、核定。
計量支付養護作為養護體制改革的重點,公路小修保養市場化問題比較凸顯,因日常工作多且繁雜,這時為維護社會經濟效益則需要改善公路環境、充分了解公路路況。當前,較多公路局局屬養護生產單位會使用以往計劃經濟模式財務報賬制,所以無法對養護成本核算,提高養護人員成本意識。針對于此,養護生產單位方面應該進行獨立核算、計量支付,實現任務分化、指標量化,以及考核細化和獎懲科學的效果。貴州省公路管理部門,對養護生產單位指標完成狀況加以監督,對養護路段實行監理,然后由監理人員結合養護方案、指標完成狀況,簽發計量支付認證單,為養護工程費提供數據支持。與此同時,養護管理部門應該結合養護主要特點、季節方面的需要,下達養護清單、明確養護工作的主要內容及要求、計量單價、獎懲方法等內容。小修保養工程計量價款主要包括:直接費、間接費、材料差價幾個方面構成,貴州省公路養護工程為定額計算直接費,間接費為建筑定額公布季度價格計算補差,其開支范圍可有效保證公路養護組織生產管理的相關費用。公路養護、管理的過程,可參照監理工程方法、模式,明確具體的標準、和績效掛鉤、獎懲分明等情況,進而為提高養護工作效率、形成質量保證機制及投資控制體制提供支持,創設統一、開放、良性競爭的養護市場。
為加速公路養護市場化進程,應循序漸進朝著社會公開招標的方向調整,公路養護市場發生、發展的過程,應該明確市場規則、規范市場行為,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規避不合理的市場行為,進而不斷完善養護體制。針對于此,交通部出臺了相關規定,比如:公路養護工程管理方法、公路工程市場準入規定,以及公路養護施工招投標管理標準等,以便在明確相關規定后為公路養護改造、大修工程、中修工程的市場化提供支持。小修保養市場化結合保養長期、復雜和動態等特征,在滿足小修保養技術方面標準之上編制相應的操作規程,要求貴州省方面結合自身特點按相關規定規范行為,進而達到公路養護市場化的目的。
經濟市場快速發展下,市場主體需要遵循自身利益,同時考慮到市場的需要進行生產決策、經營決策,承擔決策結果責任、風險。公路養護市場培育需一段時間,因為應該鼓勵養護單位改革、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可開放公路系統內部市場、省級市場,待形成一定企業規模后自身競爭能力得以提高,然后建議面向社會開放市場。除此之外,市場化建設初期政府方面需編制相應的激勵機制,旨在促進市場化更好的實施,有效保障國有資產的保值。
社會方面有不同類型公路養護企業,(1)完全國有企業國有資金;(2)民營資金、國有資金結合企業;(3)完全民營資金民營企業。不同的企業均存在自身的優勢和特點,聯系我國公路養護市場的情況來看,建議不同企業全面發展,以便穩定立足于經濟市場中,確保企業的良好生存、發展情況,從根本上提高公路養護工作質量。民營企業發展階段,需要確保不同企業類型同時并存,將國外公路養護市場化經驗、管理體制應用到國內,為促進公路養護市場化經營打下良好基礎。
公路養護市場化的主要目的:轉變以往管理模式、養護模式,對養護企業性質改革,促進養護工作市場化。同時進行企業管理,這個過程中比較常見企業工作人員安排問題、人員分流問題,以及身份置換問題、養老保險問題等,因此需要明確單位工作人員取向,認真做好后勤工作,為工作人員謀取福利并降低其在市場化生存淘汰的風險。
以公路養護情況來看,仍存在較多需要完善的部分,為提高公路養護工作質量,進行貴州省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非常必要,這就要求加強公路管理部門間的合作、配合,以便有效維護各方的利益,促進公路事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