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高臺縣交通運輸服務中心,甘肅 高臺 734300)
工程招投標制度是國際國內公認的一種具有競爭性的工程發包方式,在工程項目建設領域廣泛應用實施,它不但能為業主選擇優質的承包商,而且能夠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招投標制度是比較成熟而且科學合理的工程承包發包方式,也是保證工程安全質量、加快工程進度的最有效辦法,但由于一些人無視法律的權威,導致實際管理執行中存在障礙,使得工程招投標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本文針對此類問題進行研討分析。
根據工程招投標操作實際情況來看,對于政府部門的招投標項目,監管部門過多。招投標項目監管是由隸屬的各級行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監督管理,但不同地區之間、不同行業行政主管部門之間彼此沒有直接業務聯系,沒有形成一個共同共用的監督管理機構來對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招投標活動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從而使投標部門被這種多頭監管的局面弄得無所適從。
按照國家職能部門的職責分工,招標投標過程中出現違法活動的監督,由隸屬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并受理,但實際上此行政主管部門與招投標責任人屬于同一部門,是一種隱形的同體監督的體制。行業監管部門既對本行業的招投標活動進行管理,又對招投標活動實施監督,甚至有的還是招投標活動的具體責任人,這樣沒有形成制衡機制,既是“演員”又是“觀眾”的現象普遍存在。
有的單位或招投標部門為了規避招標,硬生生將一個整體工程“肢解”開來,分解成數個達不到招標必須要求的小工程,以此來規避招標。有些領導干部利用手中的職責之便插手干與招投標活動,有的為了小部分利益以黨政集體決策的名義干預招投標工作,把本應該公開招標的項目變成定向性較強的邀標。
圍標也稱為串通投標,它是指幾個投標人之間相互約定,為了使一個利益相關者中標,共同向某一個價格圍標,從而謀取私利的現象。有的投標企業為了能夠中標,便花錢收買幾家有競標資質而沒有競標意向的企業一起競標,實際上這些花錢請來做配角的企業無論哪一家中標,最后都會把工程轉給花錢“圍標”的企業承建。
中國法律規定,轉包是指工程中標單位承包了工程任務后,卻遲遲不履行合同約定的責任與義務,且在未獲得發包人同意的情況下,以贏利為目的,將其承包的建設工程轉給他人或者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肢解,轉包給其他人,且不對所承包工程承擔責任的行為。有很多有競爭優勢的企業競標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承建工程,而是要將工程非法轉包給他人,并從中賺取一定比例的“賣標”費。往往接受轉包或者“買標”的企業資質不夠或者根本就是“土八路”,這樣修建的工程到最后往往都是“半拉子工程”或“豆腐渣工程”,這對于工程質量和安全、對企業和工程行業的發展都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少數投標人為了使自已能夠中標,不惜以低于工程成本價的報價來奪標,而有的建設單位為了降低成本,很清楚對方的價位已經遠遠低于合格生產所需要的價格,卻還貪圖節省資金給報價最低的企業,一旦中標后便采取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方式把它所謂的成本降下來,甚至為了省錢不顧違規隨意更改設計、聘用沒有資質的廉價人工等問題接踵而來,這樣建成的工程定然會成為“豆腐渣工程”。
目前建設單位依照國家頒布的《招標投標法》實施招投標活動,應該說是有法可依的,但還是有一些行政機關執法不嚴,有些執法人員的法制觀念淡薄,沒有專業、完備的建設工程經濟司法隊伍,工程建設合同的權利得不到法律的完全保障,給投機取巧者鉆了空子,這種情況在招投標市場中表現尤為明顯。
面對新形勢下招投標監督管理體制混亂的局面,需要對招投標監督管理體制進行改革,首先要理順各監督主體的相互關系,對各監督主體的角色進行定位,按照職責權限劃分招標投標監管職責權限,明確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能,建立新的監管體制。
針對同體監督的情況,建議將招投標執行機構與監督管理部門分離,實現人員分離、機構分離、資金分離,解決即是“演員”又是“觀眾”的問題,真正形成相互制約的格局,建議只以直接上級部門監管,盡量避免批條子、打招呼,或者直接干預招標的情況出現,避免一套人馬管兩套班子的情況,因為一套人馬毫無疑問是完全失去了相互監督和制約意義的。只有管理部門規范化,才能帶動所監管的行業規范化。
針對規避招標現象,要通過大力宣傳學習《招標投標法》、舉辦招投標法律法規宣講培訓班等形式,深入講解,使得招投標人員真正掌握法律法規相關條文要義,并熟練運用于實際操作過程中,增強辦事人員的依法辦事自覺性,樹立依法招投標意識。對干預招標違規的直接領導和直接責任人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黨紀、政紀處分。
針對圍標串標行為,要深入研究已經發生的各種圍標串標案例,總結規律,借鑒好的做法,明確規定工程招投標中圍標串標行為具體的人定標準,出臺處罰圍標串標行為的相關法律法規條文,增加圍標串標行為的違法成本,使用高科技電子信息技術查處圍標串標亂象行為,保證按要求實施處罰。也可以采用電子評標的方法,避免投標企業之間產生圍標的機會,或設置科學的評標辦法及標底,從一開始拒絕不合理的投標。盡可能的努力從各方面來阻止圍標串標現象的出現。
層層轉包、賣標已經成為工程事故推手,助長腐敗現象的蔓延,造成農民工工資拖欠,擾亂工程建設市場秩序。對此,我們要加強工程中標后的監督管理,對中標后的工程簽訂合同時,確保合同與招標結果一致,確保其管理班子成員與招標結果一致,工程過程中要嚴查合同管理人員到位情況,建立中標單位人員考勤制度,規定中標單位人員出勤率,確保工程規范運行,保障工程質量。嚴禁因轉包和賣標行為將部分素質低下的建筑企業和“雜牌軍”帶入工程建設行業,一旦發現此兩種行為,務必對轉和賣的企業進行嚴厲經濟處罰,并規定一段時限內不得參與投標。
推進市場信用評價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誠信獎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在招投標監管環節中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將其不良行為、失信行為全部記錄在內,并將不良記錄直接運用于評標中,使信用不良者在工程建設市場無法立足,充分發揮信用管理系統的輿論監督和市場導向作用,促進企業誠信經營,自覺抵制招投標不良現象,通過加強自身綜合實力在建設市場站穩腳跟。
紀檢監察機關要嚴肅查處違紀違法行為,進一步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對于確已查出的違法違規行為,要做到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實行招標負責人終生負責制,如果工程安全質量出現問題,則可以對其進行追究懲罰。這樣就可以預防部分行政干預的因素,從源頭上杜絕了工程腐敗現象的形成。建立長效地監督舉報機制,如果經查證舉報的招投標違規行為屬實,應對檢舉者給與一定獎勵并予以隱私保護,對查實的違規責任人嚴懲不貸,還法律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針對目前形勢下招投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完善法律法規、健全監督機構、明確相關責任、強化過程監督等措施,在問題出現之后,不逃避、不掩蓋,積極面對問題,研究采取有效方法,將招投標腐敗勢頭扼殺于萌芽狀態,使招投標市場得到進一步凈化,為工程安全質量提供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