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雪
(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天津300240)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指出“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己任,把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做法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使蘊藏在億萬人民中間的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涌流”。高職院校對此要高度重視,并且充分發揮其職業教育優勢,促進相關領域科學知識的普及。
高職院校與本科教育不同[1],高職院校的科普教育不在于當今前沿科學知識的傳播,而是將本領域目前實用的技術或者技能作為重點進行科學普及。就鐵路高職院校來講,更加重視的是向學生傳播鐵路領域應用技術和職業技能。
通過舉辦各種講座、實訓室開放等科普教育活動,讓更多在鐵路職業院校學生參與到其中,既能夠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養,同時也提高學生的職業自豪感。原因在于職業教育在目前大眾的觀念當中低本科類型的高等教育“一頭”,通過鐵路科普活動能夠切實提升學生職業自豪感,也能改變職業教育在大眾心中的看法。
社會服務是高等職業院校的重要職能之一。鐵路高職院校利用自身資源優勢,開展科普教育工作,為當地民眾提供鐵路類科普教育服務,是凸顯高等院校實現社會服務職能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開展鐵路類科普教育活動能夠提高大眾科學文化素質,與國家“全民終身學習”的相關政策精神相對應。
在舉辦科普教育活動中,高職院校必然充分利用實訓基地的資源優勢。這是一個對社會大眾展示其企業設備的良好機會,利于提高企業參與高職教育發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校企合作,完善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
鐵路高職院校利用自身鐵路職業教育資源優勢,推動鐵路科普事業工作的常態化、規模化。在宣傳鐵路科學技術和職業技能等方面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經過 5~10年左右時間,職業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變”。這說明我國職業教育的地位在不斷提高,鐵路高職院校通過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將鐵路科學知識積極向大眾普及,我國鐵路職業教育才會更加迅速地發展。
為一步加強科普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職業院校應成立由分管科研工作的校領導、科研處、教務處、學生處、團委等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各二級學院院長組成的全院科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將科普教育工作納入本年度學院工作計劃,并且由科研處牽頭對接市教委、市科協等上級主管部門,統籌全院科普教育工作。與學校黨委宣傳辦公室溝通協調,積極宣傳我院科普教育系列活動,同時與學生處、團委等學生管理部門協作,通過學生社團等形式不斷鞏固科學普及宣傳陣地。
聘請鐵路行業專家、技術能手作為科普教育講師,開展鐵路知識科普教育宣傳活動、鐵路科學技術講座。同時在校內培訓一批積極參與科普教育的教師,通過內培外聘,形成一支擁有較高熱情的科普工作者、志愿者隊伍。
鐵路職業院校根據自身辦學優勢,突出鐵路、軌道交通行業特色,與各方單位合作,建立鐵路科普教育平臺。同時在相關政府部門的引導下,與中小學共建科普教育實踐基地,促進教師課堂教學、實訓教學與科普教育工作相結合。
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擁有鐵路“車、機、工、電、輛”各類專業實訓基地。多個實訓基地在日常教學時間內進行實訓教學,在周六、日和節假日不定期進行科普教育工作,并通過宣傳部門向社會大眾、中小學生進行積極宣傳,推動鐵路科學知識或技能傳播。同時學院利用相關實訓室設備進行鐵路職業體驗,如:鐵路動車組模擬駕駛、鐵道機車模擬駕駛、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模擬駕駛、鐵路行車調度等。這類模擬體驗不僅向社會大眾傳播鐵路相關知識技能,也對青少年進行了職業啟蒙教育。
本院教職工雖長期從事鐵路專業教學工作,但接觸到鐵路前沿科學知識的時間較緩較慢。為落實“全民終身學習”的宗旨,每學期期末邀請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專家對本院教職工進行鐵路新技術學術講座。通過系列講座活動,活躍了學院學術氛圍,激發了教師創新教學模式的熱情。
學院近些年通過“全國職業教育活動周” “天津市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 “天津市科技周”等主題活動周邀請中小學生參觀我院各專業實訓室。如:多次邀請天津市紅光中學師生來院參觀。師生參觀了機車車輛實訓基地、高鐵綜合實訓基地、軌道運輸運營綜合實訓基地、城軌綜合實訓基地、城軌運行控制模擬調度中心及大型養路機械維修實訓基地等實習實訓場所。在 CRH380A模擬駕駛室內,許多同學親身體驗了模擬駕駛,感受到了“風馳電掣”,體會到平時自己感受不到的鐵路的另一面。
通過科普教育活動,中小學生不僅進一步了解了機車、動車的歷史、構造、用途及操作運行、列車調度指揮等相關鐵路知識,增進了對我國鐵路事業發展現狀的了解,激發了學生們對鐵路行業濃厚的興趣,義務教育與職業教育融通也得到進一步深化,同時為廣大青少年開展了鐵路職業啟蒙教育。
雖然目前高校都是通過內培外聘的方式進行科普教育工作,但是對于校內教師來說,積極性還不是很高。學院科研處要在年初制定學院科普工作計劃,各職能部門以及二級學院要制定自己部門內本年度科普工作計劃,每一項科普工作均要撰寫實施方案,并及時上報科普教育工作總結。
同時建立學院科普工作評價機制,將每個部門每年度的科普教育工作完成情況納入部門考核,對其中科普工作人員人數、科普經費、科普工作次數、科普工作完成情況進行合理分配,對本年度在科普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個人進行嘉獎。
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是目前天津市唯一一所鐵路專業高等院校,鐵路是“工業革命”的產物,是科學、經濟不斷發展的產物,通過鐵路科普教育能夠讓青少年進一步增強對鐵路科學文化知識的興趣,激發青少年對鐵路的熱情,能夠達到“愛鐵路”“愛科學”的教育目的。學院將積極與上級主管部門以及相關中小學聯系,尋求建設鐵路科普教育實踐基地的機會。利用好自身的優勢資源,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在建設基地工作當中注重中小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活動的體驗。同時根據創新科普教育運行機制,發動廣大教師到中小學進行科普講座,在此過程中,可以讓相關專業的學生擔任助教,與教師一起搜集資料、自主學習,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翻轉課堂”,因此這種教學模式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鐵路科學在我國的發展一直較為獨立,所以對鐵路方面的知識宣傳并不是很普及。雖然學院能夠利用自身優勢資源進行科普工作,但學校第一工作是教學,科普教育工作只能安排到節假日,時間上并不允許安排大量的科普活動。通過虛擬數字鐵路博物館將我院所有實訓室設備在數字博物館中進行虛擬仿真,并配合三維動畫、語音和文字,人們只需要登錄網址就能夠學習到鐵路上“車、機、工、電、輛”各個專業的相關知識。通過虛擬數字鐵路博物館,可以深入淺出地解析各種原理在鐵路上的應用,并生動地展示給公眾,這對青少年有著更大的吸引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建設虛擬數字鐵路博物館,不僅有助于科普教育工作,對于學院日常的專業教學也有促進作用。學生可以通過虛擬仿真技能提前了解相關操作,為后續實際操作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