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明達小學 楊紅麗
教育應注重學生的長遠發展,為學生的未來儲備知識和能力,也就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是學生學習數學應當達成的有特定意義的綜合性能力,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創建研學共同體,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性別、心理素質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進行分組,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
根據班級學生情況,以四人為基數,先構成研學共同體,然后按學生個性差異,編排每組的組長(1人)、副組長(1人)與組員(2人),并從組長到組員依次編號,分別編號為A1、A2、B1、B2。最后由班主任與數學教師統一協調,根據每組成員的性別、性格、成績、智力、感情等方面的比例結構進行組間平行微調,使共同體成員之間的實力相當,每個共同體之間的綜合水平基本平衡。
把同一個班級的學生根據學習能力、表達能力等綜合素養進行分類,大致分為三類:表現突出、表現較好、表現一般。教師主要按照這三類進行同質分組,具體做法是:以四人為基數,男女比例適中,按照以上三類分成若干個同質共同體,每個共同體內選出組長1 名,發言順序不固定,誰有想法,誰就表達,讓每個成員都能找到自信,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學習,這就是同質分組學習。
“激勵性評價”就是教師在與學生對話以及相處中,通過充分肯定學生,贊揚學生,從而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研學共同體在實施的過程中,激勵評價起到重要的作用。筆者根據評價的目的、評價內容、評價原則、評價對象等綜合因素,主要實施以下評價方式。
首先,對學生個人表現進行評價。教師一定要注重每個學生身上的優點,以優點帶動整個人的發展。例如,對于學習能力較強、又能帶動伙伴學習的學生,教師可以這樣評價:“不但你的見解很獨特,而且會啟發大家共同探究學習。你的表現讓同學們敬佩。大家集體為你點贊!”而對于那些平時膽小羞澀,不愛發表自己意見的學生,教師一定要給他鼓勵:“老師相信你這次一定會很棒,能把你的想法說給同學們聽,老師為你加油!”不斷地對這類學生點燃自信的火花。對于平時以自我為中心,不愛聽取別人意見的學生,可以這樣評價:“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相信你會認真傾聽別人的看法,尊重別人的意見,能從集體中吸取智慧!”以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其次,對合作狀態進行評價。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應創設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在研學共同體學習中,不僅要關注合作討論的效率,更要關注學生合作討論的狀態,做出導向性的評價。最后,對合作效率進行評價。研學共同體合作學習既有集體的智慧,又有個人的智慧,是一個小集體。合作效率,是衡量一個共同體的主要參考指標,所以,教師要適時地進行引導性的評價。不管是哪個評價環節,都要關注“人”,以人的發展為原則,促進學生在思維、表達、情感等方面全面發展,從而讓核心素養落地。
研學共同體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富有個性地、主動地學習。研學共同體不僅可以在課堂進行,還可以讓共同體回到生活中去,拓展研學共同體的研學空間,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新知的探究還是一題多解中,都可以發揮共同體的作用。如在執教“圓的周長”一課時,用圓的模型在直尺上滾一周,量出圓的周長,或用繩子在圓片上圍成一周,再測量出繩子的長度,也就是圓的周長。先讓學生自己操作,很少有學生能完成,然后讓研學共同體合作,一起討論交流。合作后,大家都充滿了自信,覺得有了伙伴們的幫助,真好!這樣的課例還有很多,可以充分發揮共同體的作用,在合作中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
數學教材中有大量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這樣的課可以充分利用研學共同體,讓活動更深入。如,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可愛的校園”,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共同體,以共同體為單位讓他們走出教室,到校園中仔細觀察,先獨立畫一畫,并在共同體內同伴之間交流,再由共同體之間相互展示,最后進行全班評價。學生在這樣的觀察、動手、思考、交流的過程中,無形中建立起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也提升了自身的數學應用意識。
首先是在紀律方面的管理,由于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而教師不可能天天緊盯著,所以,最好的辦法是由習慣好的研學共同體組長做好其組內的“監護人”,或者互相監督,使學生在互相監督中慢慢養成好習慣。其次是作業,小學生作業偶爾會不按時交,這是正常的現象,可以由研學共同體中組長督促作業,并交給大組長,再由大組長收齊交給學科代表。研學共同體中的小組長對組員的好習慣養成起到關鍵作用。
總之,我們要充分發揮研學共同體合作學習的價值,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巧設研學共同體構建自主管理組織、健全研學共同體細則建設激勵評價體系、拓展研學共同體空間提升數學應用意識等途徑,實現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