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縣育才中學 杜 榮
英語閱讀學習是英語教學中的主要內容,其不僅能提升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還能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基于此,在新時期的時代環境下,教師要從各個方面展開培養教育,進而使學生的這一能力在堅實的基礎知識下生根發芽,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閱讀部分的學習往往感到較為頭疼,且認為英語閱讀是其中難度較大的學習任務之一。事實上,導致這一因素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并沒有有效地掌握閱讀的正確方法,閱讀時遇到不理解的詞匯或句子后就無法進行下去,產生挫敗感,而不再繼續閱讀,從而認為其具有很大難度。另外,一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并不牢固,自身詞匯的存儲量較少,致使對文章大篇幅都處于看不懂,從而增加了閱讀學習的難度。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方式并未與時俱進,大部分教師仍是以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并未在根本上改善教學形式;而有的教師在教學方式上雖已有了一定創新與完善,但教學形式仍始終如一,并沒有依據教材內容適時地進行變換,從而導致教學形式單一化,長此以往,使學生逐漸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
對于英語的閱讀理解而言,基本知識的掌握是提高其閱讀能力的主要因素,而閱讀文章則是由詞匯、短語所構建的句子、段落,文章能否有效被理解,取決于學生基本詞匯知識的掌握,比如詞匯的含義、詞匯組成短語的含義等。因此,詞匯量對于閱讀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詞匯量的培養教育,以促進學生掌握更多的詞匯量。而在詞匯記憶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往往對詞匯的背誦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基于此,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帶領學生掌握單詞記憶的方法。比如,在七年級上冊中學習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這一單元內容后,教師可以基于“文具”這一主題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引發出相關的物品,進而將中文轉化為英語的形式進行組合記憶。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發現詞匯中的關聯性,以促進學生的記憶,比如“pen”這一詞,分別添上不同的字母則是不同的含義,如“pencil”“pencil box”等。當然,也可以通過構詞法的講解和學習,如一些前綴“dis”加在like 前面,構成dislike ,“un”加在lucky 前面構成un?lucky和一些后綴:“tion”加在educate后面構成educa?tion,“ment”加在improve 后面構成improvement,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詞匯。
1.泛讀。無論是英語的閱讀還是語文的閱讀,其閱讀方法都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其中都可用泛讀與精讀的形式展開閱讀理解學習,從而通過文章主旨的了解切入,針對文章細節內容展開學習。在英語泛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了解文章大意為主要任務,展開閱讀,從中找出主旨句,從而通過分析總結以了解文章所講述的主要內容。例如,八年級下冊Unit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中,閱讀Qomolangma——the Most Dan?gerous Mountain in the World?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通讀課文,進而將各個段落中的主旨句尋找出來進行總結和分析,從而獲取文章大意。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提示學生主旨句通常出現在文中的首句或末尾句,因而對于段落亦是如此。但也有存在于文中的情況出現,比如,在第一段的表述中,“Of all the mountains,Qomolangma rises the highest and is the most famous.”這句話則是在段落的中間部分,而在最后一段中的第一句則指出了其中的意義。
2.精讀。精讀的教學則分為多種形式,教師可針對其中的情節部分內容展開教學,也可依據重點詞匯及句型展開教學,從而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例如,在上述閱讀文中,教師則可將句子單獨提煉出來進行教學,從而讓學生學習句子的用法與含義,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模仿造句,以促進學生的有效掌握。在針對單詞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新詞匯勾畫出來,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上下文的形式,猜測詞義,從而促進學生閱讀文中詞匯的理解與學習,以提升閱讀能力。另一方面,基于文章的總體內容,教師可以提出與文章相關的內容,從而促進學生的理解學習,比 如,“Where are the Himalayas?””“How high is Qomolangma?”“Why do many people try to climb this mountain even though it is dangerous?”等。
新時期的教學更多的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展開教學,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將教學形式豐富起來,以轉變師生角色,從而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體現在教學課堂中,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上展開閱讀理解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則通過引導的方式輔助學生的學習。
1.合作學習。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往往缺乏一定的主動性,因而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學習,通過學生在小組中展開交流,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進而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例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中閱讀“Students Who Volunteer”一文時,教師則可以組織學生展開探究互動,從而在分享交流中學習其中的內容。此間,教師則可以設置一系列的問題以給予學生探究方向,比如,“Why do Mario and Mary volunteer to help others?”“What do they say about volunteering?”等。
2.游戲教學。在英語閱讀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是否具有積極性。對于語文的閱讀內容,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是很高,因而對于英語文章而言,學生的閱讀興致更是大打折扣。因此,在以學生為本的新時代的教育環境下,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可創設基于游戲的教學活動,從而促進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以及課堂參與性。在此期間,教師則可以安排學生以根據座位所在組別的形式,展開挑戰賽,讓學生搶答,為組內贏取分數。例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中2b 的閱讀部分,教師則可以先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閱讀,進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展開討論,聯想所有教師可能提出的問題并探討出相應的解決答案,進而由教師將游戲題目逐一展開,讓學生搶答。
1.閱讀速度的訓練。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還與學生的閱讀速度相關,大部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都相對較慢,并且時間的耗費并沒能帶來高效的閱讀學習效果。同時,在英語閱讀的考試測驗中,初中英語的閱讀內容量逐漸變大,較慢的閱讀對考試產生不利的影響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學生時間的無法有效把握。因此,教師應將這一部分加以關注,定期展開對學生閱讀速度的訓練,以提高學生閱讀效率。其中,對于文章中所出現的陌生詞匯部分,教師可引導學生略讀或結合上下文理解的方式促進閱讀,避免學生停在陌生詞匯上糾結。此外,教師還可以設置定時閱讀的形式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等,進而從多個方面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
2.語言遷移訓練。英語的語言表達方式與漢語有著一定的差別,但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常常是以漢語的語序與思維學習英語的表達,從而導致英語的學習常常困于其中,這對于英語的閱讀理解產生一定的阻礙,會使學生在翻譯以及思考的過程中出現一定程度上偏差,從而導致理解錯誤。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引導學生利用英語語言思維去思考問題,這就要求教師關注于學生的“說”的能力發展。事實上,閱讀本身就是對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基于這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遷移使用語言。在此期間,教師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語言的訓練,比如,朗讀文章內容、通過閱讀學習表演其中的內容情節等。如此一來,不僅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能力,還使學生在“說”的活動過程中進一步促進了對英語文章的理解學習。
綜上所述,新時期的教育發展促進了素質教育理念的推進,對于初中英語教學而言,教師不僅要以學生為本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同時要基于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展開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教育。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將兩者有效結合,將閱讀理解的教學從各個層面進行展開,以學生為主體創設教學課堂,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促進學生閱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