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亞東
(新疆哈密東天山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新疆 哈密 839000)
2018年哈密市水利部門組織對全市所有水庫開展了拉網式隱患排查,全面排查水庫運行管理和安全度汛中存在的風險隱患。當時檢查出的主要問題類型歸納如下:水庫安全度汛行政責任人、技術責任人和巡查責任人是落實防汛責任制的關鍵人員。各水庫雖建立了安全責任制,落實了“三個責任人”,但部分責任人對各自職責不清,查閱資料發現行政責任人和技術責任人具體履職情況記錄不全,部分技術責任人、巡查責任人能力不足,出現險情不知如何應對。
監測預警預報系統建設方案、汛期水庫調度運用方案、搶險應急預案是水庫安全度汛的三個重點環節。部分水庫上游沒有水雨情監測預警設施,少數水庫雖安排當地牧民為其提供水雨情情況,但由于通信不暢及牧民自身預警預判能力有限,不能保證報汛及時準確;各水庫汛期調度方案、搶險應急預案雖已編制,但針對性、操作性不強,審批程序不規范。部分水庫雖開展了應急演練,但科目單一,內容多為工程搶險,未與上下游鄉鎮建立聯動協調機制,組織群眾避險轉移演練不到位。
部分水庫沒有配備應急電源、應急通信設施,一旦停電通訊立即中斷;部分水庫普遍存在搶險物資數量少、種類單一;個別水庫未及時開展大壩安全鑒定;部分水庫未按照規定開展閘門和啟閉機的安全檢測工作。同時部分水庫受當時設計標準所限,防洪標準較低,應對極端強降水能力較弱。
部分水庫管理單位對大壩及其附屬建筑物、啟閉機及金屬結構的維修養護不到位,存在部分泄水閘門漏水等問題。部分水庫管理沒有足額配備管理人員,外聘人員大多為非專業技術人員,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不規范。
哈密市對水庫安全運行存在的隱患問題高度重視,經過努力以上問題已于2019年5月全部整改完畢。但對各類問題必須引以為鑒,每年常態化開展水庫隱患排查整改工作,杜絕類似問題再沉渣泛起。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思想,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哈密市水庫防汛減災工作堅持以防為主工作方針,加強預警預報系統建設,提前感知,以時間換空間,為科學防汛調度提供信息支撐。
近年哈密市加強水利信息化的頂層設計,統一網絡標準和技術標準,對氣象、山洪災害預警、水利工程視頻監控等相關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和優化。組織開展防汛預警監測站點薄弱環節分析,進行加密完善,建成哈密市山洪災害預警信息平臺,切實發揮了預警預報和指揮調度作用。
建成伊州區國家山洪災害預警示范項目,利用山洪災害調查評價成果和衛星雷達站點融合降水數據,建立對烏拉臺等4座水庫建立中小河流洪水模型,實現降水、匯流、蓄水和溢流的組合分析,提高水庫防汛預測預警能力。
對山北巴里坤縣、伊吾縣上游沒有設立水文站的水庫及缺乏監測設施的河道,采取“土洋結合”的方式實行人工監測,落實專門值守巡查人員和通信設備,確保緊急情況下能夠及時發現險情征兆、及時報告。
另外完善了防汛通訊環境,利用移動通信“和對講”平臺,建立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與區縣防汛指揮部、重點水庫、所有鄉鎮165名用戶即時通信網絡,第一時間傳遞指揮部工作指令和要求。
哈密市制定完善市防汛指揮部(以下簡稱市防指)應急響應級別,明確了工作流程,確保發生緊急情況,部門職責明確、措施科學合理、程序環節相扣、不打亂仗。
近年來氣象部門強降水天氣預報準確度較高,結合哈密區域歷史洪水調查與降水關聯分析,哈密市將降水預報作為應急響應啟動的條件,為防洪減災安排部署、開展工作爭取時間。
當氣象部門預報發生18 mm/24 h大到暴雨及以上級別降水時,市防指辦公室主任批準啟動Ⅳ級防汛應急響應;預報發生30 mm/24 h大暴雨及以上級別降水時,由市防指辦公室提出啟動Ⅲ級防汛應急響應的建議,報副總指揮批準;預報發生48 mm/24 h大暴雨及以上級別降水時,由市防指辦公室提出啟動Ⅱ級防汛應急響應的建議,報市防汛指揮部總指揮批準;預報發生70 mm/24 h大暴雨及以上級別降水時,由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提出啟動Ⅰ級防汛應急響應的建議,報市防汛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批準。
應急響應批準啟動后,區縣和各有關單位相應按照各自預案立即開展防范工作,確保安全。
對Ⅲ級以上響應,市防指實時召集視頻會議,聽取部門和區縣防災工作開展情況,解決有關問題,強調落實有關工作。針對不同的降雨級別或者洪水量級,提出各應急響應的工作要求。
對于Ⅳ級響應:重點抓好會商研判、監測預警預報、防汛隱患排查整治和值班值守工作。對于Ⅲ級響應:重點抓好水庫安全運行,“三個責任人”到崗到位;做好降水中心區域薄弱環節應急搶險準備;對于Ⅱ級響應:重點做好降水中心鄉鎮應急撤離演練、做好避險安置準備;做好水庫安全管理,嚴格執行水庫調度運行方案;應急管理部門在防汛薄弱環節提前準備搶險機械、搶險力量。對于Ⅰ級響應:重點抓好降水中心水庫提前騰庫防洪;做好山洪影響區群眾應急撤離演練以及危險區群眾提前撤離安置;應急部門做好關鍵部位應急搶險救災準備,搶險救災力量提前到位等。
對Ⅳ級防汛應急響應工作落實情況督察,由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檢查降水中心涉及水庫、鄉鎮工作措施落實情況,直至響應結束。
對Ⅲ級及以上防汛應急響應工作落實情況督察,由市防指牽頭派出由市委、市政府督察室參加的防汛督察組,分組督察各區縣、各部門及重點鄉鎮的履責情況、防汛措施落實情況,直至響應結束。對防汛工作不落實的行為,提請各級黨委和政府追責問責。
啟動Ⅳ級及以上應急響應,市水利局局長為值班領導;啟動Ⅲ級及以上級別應急響應,市政府分管領導在市防汛指揮部帶班,利用視聯網與氣象、應急等單位及時溝通情況,為調度指揮決策提供依據。市應急局負責同志參加值班,負責調度搶險救災工作。
采取信息化技術,強化水庫值班值守工作的落實。各級防汛機構強化值班值守,嚴格執行24 h領導帶班和值班值守制度,全面掌握雨水情動態和工情、險情狀況,及時確定調度方案。
按照機構改革方案,應急管理部門負責洪水災害搶險救災工作,水利部門在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的同時,提前通報汛情,配合應急管理部門做好防汛搶險的技術指導。成立水利行業防汛應急專家組,對Ⅱ級及以上響應,建立水利專家值守制度,根據工作需要,隨時做好搶險救災技術指導和服務。
2019年以來哈密市發生13次較大降水天氣過程,按照哈密市防汛應急響應工作流程,啟動1次Ⅱ級響應,2次Ⅲ級響應,4次Ⅳ級響應,科學制定不同響應級別的防御方案,一個過程一個過程抓好落實,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抓好落實,沒有發生大的洪水災害損失。
確保水庫防汛安全必須在責任制落實、水庫安全隱患整治、加強水庫運行管理和提高應急能力等方面強化落實。
根據氣象部門降水預警預報,市政府分管領導組織召開氣象研判會,研究部署各次強降水天氣防范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結合降水級別分別制定防范工作要求,應急、氣象、交通等單位針對天氣過程組織開展相應工作。同時各區縣黨委、政府對重點區域、重要工程的防汛工作專門安排,降水中心區域涉及的各水庫防汛“三個責任人”履職盡責,到位在崗。
完善“三個責任人”體系,明確職責,實現“一人一庫”。每年汛前舉辦對區縣、鄉鎮防汛行政責任人、水庫行政責任人、水庫技術責任人和巡查責任人培訓班,進一步提高責任人責任意識和履職能力,對全市172名水庫“三個責任人”下發責任清單,確保每一位責任人都能夠明確職責所在,熟練掌握相關工作流程,清晰知道“該干什么,要怎么干”。
嚴格按照《水庫調度規程編制導則》《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應急預案編制導則》等技術規程要求,組織完善所有水庫的“三個方案”,嚴格審批程序,各方案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指導性,尤其要細化人員應急轉移避險預案,保證每座水庫做到有效監測水雨情信息,科學調度運用,及時發布預警,有序開展應急搶險和人員轉移避險,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工程安全。
結合哈密市歷史洪水數據分析,開展重點水庫、重點堤防、重點泄洪通道防洪能力復核;把水庫大壩安全鑒定作為強制制度全面推行;每年常態化開展水庫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同時全面梳理水庫下游各鄉鎮防汛體系薄弱環節,分析重點防御部位,明確防汛調度重點,確保標準內下泄洪水不發生災情。
嚴格執行水庫調度方案。嚴格執行批準的水庫汛限水位,堅決杜絕超蓄行為。結合氣象月報制定哈密市水庫月運行計劃,各水庫結合強降水應急響應級別,適時騰庫防洪確保水庫安全。
各山區水庫配備至少兩種以上通訊方式,保證庫區與外界通訊聯絡暢通。山區攔河水庫必須配備應急電源,汛期內每周對泄放水建筑物、閘門、啟閉設備進行調試,確保緊急情況下能及時開啟。各水庫管理單位嚴格執行運行調度、巡查檢查、維修養護、預警預報等管理制度,杜絕弄虛作假。加強對水庫管理和搶險人員搶險知識培訓,在第一時間向各級防汛指揮部門報送雨情、汛情、險情和災情,為科學決策和調度提供可靠依據。
根據會商研判成果和防汛調度方案,對強降水天氣過程可能影響的鄉鎮要落實搶險隊伍,落實搶險機械,在險工險段、影響行洪的公路橋涵要儲備充足的搶險物料,落實各項防御措施。針對不同工程的特性,區縣防汛機構要儲備土工布、編織袋、鉛絲籠等工程搶險物資,同時也要儲備救生衣、發電機等應急物資,確保搶險工作有序開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示,防汛救災工作要“切實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哈密市根據應急響應流程,在可能出現威脅群眾生命安全的強降雨、山洪、泥石流等重大險情發生前,制定下游強制性轉移安置措施,布置應急力量,及時發布預警,提前轉移危險地區群眾,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考慮發生強降水通信中斷等特殊情況,發揮“訪惠聚”工作隊、村干部、聯戶長等作用,采用逐戶敲門、大喇叭喊話、敲鑼等傳統方式,將預警信息第一時間傳遞到村、到戶、到人,做到區域全覆蓋、人員無遺漏。
為確保避險轉移工作有序進行,哈密市組織編制了天山鄉石城子村緊急避險預案及應急撤離演練方案模板印發,要求區縣防汛指揮部指導、鄉鎮組織編制各村山洪災害應急避險預案和應急演練方案,并擇機開展緊急避險和轉移安置演練,做到應急避險撤離的通知、預警、組織、收尾、強制和安置點管理等重點環節責任到人。讓群眾熟悉險情發生時的撤退路線、撤離方式和避險場所,受山洪影響的鄉村演練工作要求在主汛期前必須完成。
編制洪水災害防御知識宣傳單,利用周一升國旗、訪惠聚、下沉干部入戶走訪、農民夜校、印發宣傳冊等多種方式進行,并在強降水天氣發生前要再次組織群眾進行宣傳,確保洪水災害防御知識家喻戶曉。
結合哈密實際,開展各流域洪水系統分析,組織開展多部門聯動演練,落實應急響應各項措施,確保一旦發生超標洪水能夠有序應對,不打亂仗,嚴防超標洪水風險。
每年常態化組織水庫“三個責任人”培訓,結合防汛應急響應開展實戰培訓,不斷提高各責任人履職整理,推進“三個責任人”從有實向有能轉變;完善“三個重點環節”,確保各方案有針對性、有可操作性,重點推進山區水庫上游自動雨量監測站點建設,逐步實現監測預警預報全覆蓋,無盲區。加強水庫“三大建筑物”大壩、放水洞和溢洪道建筑物的日常巡查,每年開展水庫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強水庫管理信息化建設,提升水利應急能力建設,嚴格水庫汛限水位監管,嚴防水庫失事風險。
根據強降水天氣預警預報,及時啟動防汛應急響應,發布山洪災害預警確保全覆蓋。逐村完善山洪災害影響區域和水庫下游鄉村應急撤離預案,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按照“方向對、跑得快”原則,讓群眾熟悉險情發生時的撤退路線、撤離方式和避險場所。嚴格落實轉移避險責任,明確各環節責任人,將轉移責任層層分解到戶到人,及時組織實施好危險區域人員轉移避險安置工作。采取強制措施,堅決阻止疏散轉移群眾再次返回險區,出現人員傷亡,嚴防山洪災害風險。
抓好水庫防汛安全工作,必須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工作批示指示精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克服僥幸心理,克服厭戰情緒,按照水利部防汛工作部署,突出抓好超標洪水、水庫失事、山洪災害“三大風險”防范,堅持以防為主,下好“先手棋”,牢牢握緊防汛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