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華
(河南省水文水資源局,河南 鄭州 450003)
河南省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共分兩期項目:國控河南省項目2012—2014年為一期,國控河南省項目2016—2018年為二期。
2012年國控一期項目啟動后,根據水利部《關于印發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項目建設內容的通知》的要求、遵循國家項目辦的技術路線和相關標準、結合河南省當前水資源管理工作的特點和現狀編制了《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項目河南省技術方案(2012—2014年)》,該方案于2013年通過了國家項目辦的評審并付諸實施。建設內容除國家確定的建設內容外,還包括省控取用水戶監測點建設,水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市、縣分中心平臺建設,省、市、縣三級業務應用系統定制部署等。
一期完成的建設目標為:一是取用水監控體系建設,共完成建設國控取用水戶監測點590個(其中管道型監測點551個,河道型監測點39個),省控取用水戶管道型監測站點近1 500個,監測點建設完成率達到100%;二是水源地監控體系建設,在邙山花園口水源地、白龜山水庫水源地、許昌市北汝河大陳閘水源地、南灣水庫水源地、漯河市澧河水源地、開封市黑崗口水源地6個重要飲用水源地設立了水質實時在線監測站;三是水功能區監控體系建設,完成了河南省水環境監測中心及9個分中心實驗設備的更新配置工作,以加強對《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中河南省內水功能區水質的巡測檢測工作,實現了100%監測覆蓋;四是信息平臺建設,以全省水利三級專網及已有機房配套設施為基礎,完成了相關的軟硬件環境搭建和業務系統開發,實現了與中央、流域、省轄市、省直管縣的互通互聯,完成全省大部分水資源業務的線上處理,完成了水資源業務管理三級通用軟件、水資源信息服務系統、水資源調配決策支持系統、水資源應急管理系統、水資源運維管理系統、水資源監測數據交換平臺、內外網門戶系統的定制開發部署。
國控二期河南項目(2016—2018年)是在一期建設成果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到2019年結束,歷時3 a左右時間,進一步提高三大監測體系的在線監測能力,特別是大中型灌區的取水口和重要飲用水源。同時,進一步對水資源監測交換平臺進行完善,基本建成比較完善的河南省水資源管理體系,為水資源最嚴格考核和定量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撐。
國控二期項目在一期成果基礎上,實現三個目標任務,分別是:一是完成對河南省河道外許可水量的80%以上和河南省總用水量的50%以上實現取用水量在線監測;二是完成對供水人口超過20萬的地表水飲用水源地實現水質在線全監測;三是完善水資源業務管理系統,對各類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定制移動應用門戶等。
河南水資源監控項目成立以分管廳領導為組長、相關處(局)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并依托省水文水資源局、省水利信息中心、省水環境監測中心提供技術支撐,負責全省項目的組織、實施和管理工作,下設河南省水資源管理系統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省項目辦),負責項目的日常工作。各省轄市、省管縣水利局及有關大型灌區管理單位作為項目協調管理單位,具體負責項目前期建設中的協調與項目建設后期監測體系的管理工作。各取用水戶參與監測設備的日常看護與管理工作。
河南省國控項目參建單位很多,工程項目涉及全省所有省轄市及其縣區、省管縣水利局、各地節水辦以及數百家涉水企業和機構,溝通協調工作量很大。為了給各個參建單位提供一個較好的施工環境,減少非技術因素對項目推進造成的不良影響,項目辦一直把溝通協調工作作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制定了具體的保障措施。把市縣級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項目協調與地方水資源考核掛鉤,通過微信、QQ、電話與參建單位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對協調不力的各級單位給予重點督辦。
國控水資源項目技術分類比較復雜,不同的項目涵蓋不同的領域和不同的技術設備。因此,需要針對不同項目的特點建立不同的考核制約機制,制訂相應的項目管理辦法。
對于設備安裝類的標段,側重于考核生產廠家的技術實力以及承建單位的施工組織能力,通過資質要求和技術參數嚴把設備的質量關;通過考核安裝工藝的成熟度以及階段性建設目標的完成情況來確保施工質量和建設進度;對于大批量安裝的站點,讓承建單位率先按規范標準建試點工程,經建設單位與監理單位聯合驗收通過后再展開后續工作。對項目建設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進度問題建立懲罰和制約機制,確保質量進度兩不誤。
根據河南省水資源管理要求,遵照水利部的相關技術要求與標準,省項目辦先后印發了《監測站點基礎信息表》《河南省水資源監測數據傳輸規約補充說明》《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河南省項目驗收實施細則》《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河南省項目建設管理辦法》《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河南省項目建設檔案管理辦法》《河南省地表水飲用水源地自動監測站水質數據監控管理辦法》《關于統一全省水資源在線監控傳輸規約與技術標準的通知》《水資源監測系統運行維護規程》,《水資源監控數據傳輸規約》等相關技術規范,統一了河南省在建設、驗收、檔案管理、數據傳輸的技術標準,進一步規范了河南省水資源監測技術要求和標準。
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部項目辦頒布的建設標準規范要求,省項目辦嚴格貫徹施工監理制度、項目招投標制度以及合同管理制度,并組織與承建單位共同學習。同時,項目辦定期邀請部項目辦專家對河南省監測平臺、業務管理系統進行質量審查把關,督促承建單位對專家提出的問題整改到位。各軟件系統在試運行以前,以及試運行后期分別由有檢測資質的第三方測試單位進行專業測試,確保對照功能、安全穩定性符合預期要求。在運行期間,水質在線監測設備定期由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對設備檢測數據進行比測,確保數據的準確可靠。
通過近七年建設,系統已全部上線運行,一二期的管道型監測站點、渠道型監測站點、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站等設備與各類軟件已過保質保修期,建設完善有效的運維體系已迫在眉睫。當前,項目運維管理任務逐年增大,尤其是一期監測站點的故障率呈上升態勢,所有設備隨著年份的增加故障出現的頻率也將逐漸增加,所以經費需求規模將會隨之增加,建議部項目辦盡快制定系統運行維護費定額標準,并在中央預算中安排國控項目運維經費。
繼續加強規模以上取用水戶及大中型灌區的在線監測建設,在河南省水資源信息管理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各市、縣已建水資源監控項目資源。同時,對計量設施未安裝或雖安裝但不合格、運行不正常的取水單位及個人,責令限期整改,持續提升河南省河道外許可水量和總用水量的監控目標和監測質量。
3.3 加強監控體系后期運行管理,提高數據采集精度和準確率
進一步加強各業務系統在水資源管理中的應用,充分發揮系統對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征收水資源稅的支撐作用,確保各類監測數據的準確、及時。隨著水資源費改稅的持續深化,在線監測水量作為計稅的依據將成為常態,監管部門和用水戶對在線計量精度要求日益迫切,建議盡快制定計量設備校準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
通過國控水資源河南省項目的二期建設,建立并完善了河南省取水用水監控體系、水源地監控體系、水功能區監控體系、信息平臺,完成了河南省河道外許可水量與總用量的監測目標,并對水資源監測信息平臺的各類信息進行了整合與完善。國控水資源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與水資源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逐漸完善各類管理制度,通過后續開展省級水資源監控能力項目建設來不斷強化我省水資源管理,推進河南省水資源信息化高水平發展,從而踐行新時代治水興水思路,保障社會經濟高質量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