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磊
(禹州市水利局,河南 禹州 461670)
石梁河位于河南省中部,因流經禹州市無梁鎮、長葛市石固鎮而得名,東北臨淮河流域的雙洎河(賈魯河支流)流域,西南臨淮河流域的潁河流域,覆蓋禹州、長葛、許昌三市部分地區,為許昌市境內河流。
石梁河是清潩河的支流,屬淮河流域沙潁河水系,發源于禹州市無梁鎮大木廠村,于逥龍池村北入逥龍池水庫,出庫后在皇路河村與月灣水庫支流匯流。石梁河自西北向東南流經無梁、古城、郭連、山貨四鄉鎮,在山貨鄉山貨村西與西來之泥河、嚇水河匯流,從山貨鄉雷莊村西出禹州境,過長葛市石固鎮入許昌縣境,于沙沱村東匯入清潩河。石梁河總長40.10 km,控制流域面積為391 km2,河道縱比降1/63~1/1 500。石梁河支流主要有嚇水河、勝天湖河、暖泉河等。石梁河治理段現狀河道底寬不規整,逥龍池水庫溢洪道出口至月灣水庫支流入石梁河口,河底寬度8~20 m,邊坡1∶0.50~1∶4.00,月灣水庫支流入石梁河口至紅河口段,河底寬度10~30 m,邊坡1.00∶0.22~1.00∶1.86,紅河口至嚇水河口,河底寬度2~10 m,邊坡1.00∶0.08~1.00∶2.45,嚇水河口至許禹縣界,河底寬度2~8 m,邊坡1.00∶1.56~1.00∶3.16。
由于治理投入不足,河道建筑物年久失修,河道淤積萎縮嚴重,洪澇問題十分突出,有記載的澇災就有6次,嚴重影響沿岸百姓生產生活。2000年暴雨洪水使流域內2座水庫受損、540間房屋倒塌、0.55×104hm2農作物成災,受災群眾達5萬余人,直接經濟損失4.30億元。特別是2006年7月禹州市普降大雨,石梁河河水暴漲,使6萬多人口受災,990間房屋倒塌,0.77×104hm2農田被毀壞,沿河地區災情極為嚴重,直接經濟損失達5.98億元。
石梁河是許昌市重點防汛河道之一。幾十年來沒有進行過大的治理。許昌縣,長葛市進行過5年一遇的除澇標準治理,對整體河道治理起不到安防作用。石梁河禹州市段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①現有河道淤積嚴重,特別是礦山渣土堆積,生活垃圾堆積,行洪不暢使石梁河下游洪澇災害頻發;②石梁河沿線大部分屬于禹州市地力比較肥沃的糧食生產集中地。但是,防洪設施少、標準低,甚至處于不設防狀態,年久失修,遇到常遇洪水就可能造成較大洪澇災害,帶來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③河流沿線多年未實施清淤,河道萎縮嚴重,行洪能力大大降低,對所在地區鄉鎮的防洪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當前石梁河存在的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下工夫治理好石梁河,既保障石梁河沿線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又美化凈化了沿線環境,進而為建設禹州“文明新城”,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段石梁河有三條支流,其中最上游主支上為小(1)型逥龍池水庫,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向下游一支流上有小(1)型月灣水庫,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水產養殖、旅游等綜合利用;支流紅河上沒有水利工程,最下游嚇水河支流上有一座小(2)型嚇水河水庫,因該水庫控制流域面積小,不再單獨考慮其下泄疊加。石梁河禹州段河道與南水北調工程在樁號27+730~樁號27+750交叉,交叉處修建有倒虹,從石梁河底以下穿過。
石梁河發源于具茨山,是中華民族文化文明的發源地,流域內潁川文化圣跡遍布,黃帝在具茨山逍遙觀總結創作《黃帝內經》,是中國醫藥最早的醫學理論圣書。治理好石梁河是保護具茨山文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護沿河群眾安全,提高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
水利部門與農業、自然資源、文旅部門聯合,落實沿河鄉鎮的屬地責任,統籌協作、明確分工、分鄉實施,加強石梁河流域綜合治理。通過行政措施,落實責任到位,落實落細“河長制”,統籌推進河湖保護治理,建設人民群眾滿意的幸福河湖。重點做好六方面的工作:嚴格水資源管理;突出水環境治理;補齊水利工程短板;抓好水災害防治;推進水生態修復;注重水文化傳承。
經分析石梁河生態環境、水資源及河道堤防承載能力需要解決其自身存在的重點問題,故其綜合治理思路為“全河道側重農田除澇防洪,上中游側重于水土保持和水資源合理利用、下游側重河道疏通與有效保護及新峰煤礦疏干時排放的深層地下水,用于農田灌溉”。
水利部門與安檢、自然資源、環保等多部門聯合,按照規劃關停小石場和違法石料場,恢復植被。近年來,禹州市組織20萬人次上山植樹造林,新植常青樹20萬株,林地面積4 667 hm2,森林覆蓋率達到90%以上,形成了垂直分布的闊葉混交林帶,生物生態林帶,灌木植物林帶,使石梁河的源頭治理達到自然恢復狀態。
加大水行政執法力度,落實河長制常規管理,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嚴厲查處侵占河道亂挖亂采等違法行為,嚴厲打擊向河道亂倒垃圾行為,確保河道暢通。加強入河排污口管控,嚴查嚴管,從源頭上管控。切實加強河流水質監測,確保水質達標。
根據石梁河現狀,石梁河治理工程等別為Ⅳ等,主要建筑物級別為4級,次要建筑物級別為5級,防洪標準按2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施工期設計洪水標準按非汛期5年一遇洪水標準計算。
石梁河河道淤積嚴重,排澇標準低,彎道處岸坡沖刷坍塌嚴重,河道上的橋面高程低,阻水嚴重等問題,由于上游為山丘區,下游為平原河道,且治理段在下游,首先對該段石梁河采取清淤疏浚,滿足排澇要求,并考慮堤防與疏浚相結合滿足行洪要求,對河道上的阻水危橋拆除重建。
根據現場地形條件及已建建筑物的限制,河道未護砌段及塌岸段采用漿砌石護坡。護坡采用M7.5漿砌石護砌,厚30 cm,邊坡1∶2,下設10 cm厚碎石墊層。護坡基腳埋入沖刷線以下,即采用M7.5漿砌石基礎,尺寸為0.50 m×1.00 m;護坡排水孔采用Φ75 mm PVC管,梅花形布置,間距、排距均為2 m,排水孔后鋪設土工布。
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七部分:①石梁河禹州段共19.15 km進行河道清淤、疏浚;②月灣水庫所在支流匯入口、紅河匯入口、嚇水河匯入口三處,兩側共2.60 km進行漿砌石護岸處理;③石梁河流經村莊河段由于堤防高度與寬度不一,左堤頂寬0.50~2.00 m,堤高0.50~3.60 m,右堤頂寬0.50~5.00 m,堤高0.50~2.70 m。大部分堤防單薄。段河道彎道較多,河道岸坡沖刷坍塌嚴重,有些地方基本上呈直立狀態。局部堤段堤頂高程較低,達不到防洪要求,部分區段堤身較為狹窄,不能滿足防汛交通要求。需加高堤防,土方回填壓實系數為0.92,共12.28 km;④對石梁河禹州段32座排水涵拆除重建;⑤對無梁鎮逥龍池漫水橋、無梁鎮小劉村橋漫水橋、古城鎮甕廂村橋、古城鎮古城村1橋、古城鎮古城村2橋、古城鎮丁莊村1橋、古城鎮丁莊村2橋、古城鎮蔡坡村橋、山貨鄉山貨村漫水橋1橋、山貨鄉山貨村漫水橋2橋、山貨鄉樓陳村生產橋、山貨鄉雷莊村漫水橋共12座橋梁進行拆除重建。其中,雷莊橋、樓陳橋、山貨村1橋、山貨村2橋、蔡坡橋、甕廂橋、小劉橋、廽龍池橋跨徑為8 m,3跨,總長32.10 m。雷莊橋、山貨村1橋橋面總寬5.50 m,其他橋面總寬6.50 m。丁莊1橋、丁莊2橋、古城1橋、古城2橋橋跨徑為8 m,2跨,總長24.10 m,橋面總寬5.50 m,上部均采用空心板,下部均采用重力式墩臺基礎;⑥在山貨鄉樓陳村附近石梁河左岸新建18 cm厚泥結碎石路面,路面寬4 m,含路基總寬5 m,長4.40 km;⑦新建管理房213.20 m2。
工程共計有土方開挖652 066 m3,土方回填124 128 m3,混凝土1 726 m3。共需主要建筑材料:水泥2 062.30 t,砂6 990.84 m3,碎石4 180.48 m3,塊石16 766.03 m3,鋼筋119.61 t,柴油599.42 t,汽油2.95 t,工時37.22萬個。
石梁河的工程治理,上下游同步進行,分段落實。長葛段和禹州段已經完成工程措施。達到了工程設計的要求標準。上游月灣水庫經過除險加固工程實施,確保達到防洪30年一遇的標準。河道兩岸的生態文化特征已收到明顯效益。與文旅、國土資源、環保等部門綜合管理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進一步弘揚了中華民族的源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