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教育局 張 迪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寫作教學一直是教師比較頭疼的一件事,因為很多教師自身不會寫作,對于作文指導缺乏一定的實戰經驗。對于學生而言,他們的作文可謂是五花八門,有的作文是照抄他人的原文;有的作文虎頭蛇尾,有了開頭沒有結尾;有的作文沒有開頭沒有一個比較好的結尾;有的作文隨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完全沒有一個中心,更沒有文章的層次結構;有些作文的書寫非常不好;有些作文前言不搭后語,語言的結構邏輯關系非常混亂;最嚴重的是有些作文只是文字的堆砌,根本看不懂學生寫的是什么內容。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糾正學生的寫作行為,其中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當根據教學計劃安排,根據單元課文教學內容的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學生去閱讀,選擇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文學作品閱讀,增加學生同一類文學作品的閱讀量,從中發現文學作品相同的特色,然后加以學習。比如,某一單元的課文在語言上非常有特點,那么就選擇語言特色比較突出的文學作品,讓學生進行閱讀,學習這類文學作品的語言特色,掌握這種語言特色的寫作方法技巧,從而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寫出獨具個性的語言,增強自己作文的個性化。若是某一單元的文章結構非常有特色,那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閱讀一些與本單元文章結構相似的文學作品,讓學生進行研讀,充分掌握這類文章結構的特色。那么在寫作的過程中,應用這種結構構思自己的作文,讓自己的作文彰顯自己的個性,這樣就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學生通過大量閱讀,積累了豐富的語文基礎知識,拓寬了語文知識面,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語言想象能力,有效提升了學生作文謀篇布局的能力,促進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從思想意識上明確閱讀和寫作的辯證關系,以閱讀促進寫作,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反過來以作文寫作引導學生去閱讀,促進學生增加閱讀的數量,提高閱讀水平,只有把兩者科學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水平,才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制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比如,語文教師要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就可以選擇一些語言非常豐富的文學作品,加強訓練,讓學生學習語言的組織關系、語言的藝術表達效果,分析文學作品的語言特色,然后寫出簡短的評論,從理論上掌握語言組織原則,然后在寫作的過程中寫出自己的語言特色,那么訓練的目的就達到了。日常教學中針對具體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作文進行修改,這樣經過長期訓練,一定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閱讀能力,使學生在讀和寫兩個方面同時得到發展。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每當讓學生打開語文課本,他們的目光往往會集中在語文典故的故事當中,對教師所要求閱讀的部分常常是視而不見。比如,在學了《人民英雄紀念碑》這篇課文以后,要讓學生正確分析理解這一歷史事件的積極意義所在,理解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奮斗精神。利用歷史事件學習語文知識,讓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有了明確的認識,對當時的外部因素以及內部因素等諸多因素有了一條清晰的認識線索,從而學習這一章節的內容,就顯得輕而易舉了。所以利用經典故事來學習語文知識,首先能把相關的知識串聯起來,形成一條清晰的線索,讓學生對相關知識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其次,能夠化繁為簡,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還有學生誦讀經典故事的過程,就是逐步吸收經典文化知識的過程,逐步提高自身語文綜合能力的過程,所以在教學當中一定要重視經典故事的閱讀,這是提升學生語文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那么如何提高學生閱讀經典故事的興趣,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能力呢?這就需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比如每天課前10 分鐘讓學生朗讀經典故事,每天就朗讀一則短小精悍的經典故事,日積月累,長期堅持下去,效果是非常明顯的。還有,在語文課堂上加強國學經典的教學,強化學生的語文能力。從學校層面每學期利用傳統節假日,開展一些經典故事的朗誦比賽活動,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閱讀經典故事的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不斷的閱讀朗誦當中,讓經典故事在學生的腦海中沉淀下來,進一步轉化為他們的語文素養,這樣就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想象力本就是學生的特長,可以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這項特長,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語文思維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語文基本能力。有了語文的思維能力,就一定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組織語言的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更需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地進行訓練,這樣才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比如李白的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句詩描寫的畫面非常宏大,學生可以極盡想象,想象孤帆遠影消失后的景象,想象此刻詩人的心情,然后把這些想象通過一定的邏輯關系組織起來,用詩意化的語言描寫出來,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同樣,冬天來了一場大雪過后“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是一種何等壯美的畫面,讓人絲毫感受不到冬天的寒冷,反而有一種詩情畫意的溫暖,有一股精神力量震撼人心,那就讓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描寫出壯美的景象。這樣的訓練,能夠很好地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讓他們用關愛的語言或行動去表達和交流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去感受角色的心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伊索寓言》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反反復復地朗讀《蚊子和公牛》這則故事,然后讓學生理解這則寓言故事的含義,提高他們的語文思辨能力。在蚊子的眼里,自己也算個人物了,所以它在臨飛走之前特意問了問公牛:“我要飛走了,你在意嗎?”現實生活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也許能夠彰顯自己的價值,但一旦離開自己的生活圈子,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了。所以引導學生,準確定位自己,理性思考問題,抓住時機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樣的道理,在閱讀理解《狐貍和葡萄》這則寓言故事時,對狐貍的心理需要理性地思考,準確地分析狐貍的心理活動,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對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以此訓練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進一步理解語言的多樣性,有的時候,同一個句子在不同的環境中有不同的含義,學生明白了這個道理,學習語文就容易了。
總之,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涉及的方面特別多,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抓住字詞句這條主線,在聽的過程中,抓住重點的詞語,理解他人的言語含義,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在說的過程中,運用恰當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思想,讓他人清清楚楚地理解自己句子的意思;在讀的過程中,抓住重點的字詞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寫的過程中,抓住恰當的字詞句來表情達意,這是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其他能力,比如豐富的能力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字詞句的含義,還能幫助學生很好地構思作文,寫出精彩的文章。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期堅守才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