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劍飛 賴宇彬
福建明鵬建設工程有限公司(350000)
作為文明古國之一,我國五千年燦爛的歷史文明為后人留下了數不盡的寶藏,古建筑便是不能移動的活歷史。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我國與世界各個國家的聯系也變得更加親密,人口的流動速度加快, 其中不乏很多來我國旅游參觀的外國游客。對于語言存在障礙的外國游客來說,近距離地認識和了解中國, 除了各種現代化的娛樂場所和設施,就是一些文明古跡和歷史建筑。作為獨一無二的歷史建筑, 其吸引力和自身文化承載力是毋庸置疑的。 與新銳的現代化建筑相比,古建筑對人心的震撼力更大。 仿古建筑也正是由于這一原因誕生的,仿古建筑的精髓在于繼承和模仿古代建筑的內在涵養和基本形制,其最終的目的在于傳播相關古建筑的文化,讓其藝術內涵被人們所熟知。因此,在當前社會因素影響之下,仿古建筑的發展十分迅速。
古建筑是古代文化的繼承產物,因此,對于古建筑的模仿, 更多的是對文化本身的尊重和傳承。這就要求仿古建筑要做到形神兼備,既要滿足現代社會對于建筑基本形制的要求,也要為建筑本身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1]。 我國悠久的歷史文明造就了如今社會的基本發展觀點。在向前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忘記歷史和文化,因此,仿古建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是對傳統古建筑的一種保護,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 在仿古建筑施工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反映該建筑的文化內涵,體現古建筑獨特的美感。 我國朝代眾多,對于不同朝代古建筑的仿制,也需要按照不同的施工要求來進行。
五千年的光輝文明造就了如今的中國。 因此,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時刻注意對歷史文化的繼承, 古建筑就是其中之一。 在歷史和朝代更迭的過程中,很多古建筑已經遭到了破壞和毀滅,因此,如今的人們對當時富麗堂皇的建筑已經無從得知,與之一起消失的還有諸多的歷史文化。為了保留這些歷史建筑中沉淀的文化內涵,將其綿綿不斷地延續下去,還要根據歷史建筑進行仿制和全新的理解,利用現代化施工技術,將古建筑與現代建筑施工進行有機結合,以此來延續古建筑的生命力。
古建筑一般采用的都是木結構,因此,為了還原古建筑的建筑形制,并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在仿古建筑建造時,還是應適當地采用木質結構。根據建筑大小性質的不同,有選擇性地調整木質結構的占比。在大型宮殿和樓宇建筑過程中,可以適當地將木質結構轉換為混凝土結構,在隱蔽的建筑施工位置給予建筑物更好的支撐。 在一些小型的樓閣或亭臺建筑中,考慮到該建筑的面積較小,且較為精巧優美,可以適當地使用全木質結構進行建造,這樣可以完整凸顯該建筑的精美。
現代化施工技術在仿古建筑中最為主要的便是對木質構件施工部位的替換。 鋼筋混凝土作為現代建筑施工中的基礎材料,在仿古建筑中也有大量的運用。 它一般代替古建筑中的木柱進行使用。 在現代化仿古建筑中,鋼筋混凝土作為建筑的柱子可以維持整個建筑的穩定性和持久性,也能夠提高建筑的防震防災能力。 為了讓仿古建筑外形有更好的表現, 木質結構的柱子與混凝土結構的柱子可以混合起來使用。 混凝土柱子作為基礎, 木柱子作為與之相結合的部分,起到一定的完善作用[2]。 在古代建筑中,房梁是主要的建筑構件,因此,在仿古建筑中,針對房梁也要進行合理的改造和展示。 根據房屋建筑形制的不同,房梁可分為露明造和非露明造。 露明造要求在建筑施工過程中, 對房梁不作任何的掩飾,梁架等結構一覽無余。 因此,遇到露明造的仿古建筑,在進行房梁施工時,盡量確保其完整性,梁頂的做工要細致,結構不能簡化,對于漆畫和顏色的要求精益求精。 遇到非露明造,就可以有選擇性地進行簡化,在高處的梁架位置可以盡量簡化,并選擇穩固的材料進行固定,加強建筑物的穩定性[3]。 這些位置可以將漆畫和油彩顏色等盡量簡化,只需要在明顯位置進行設計即可。
鋼筋混凝土作為現代化施工技術的代表,與古代建筑施工可謂是格格不入,但是,古建筑對于木材的大量消耗和需求,已經不適宜現代社會的建筑施工環境。 一方面,大量地砍伐木材是嚴重破壞環境的行為。 隨著我國自然資源的不斷減少,木材資源已經越來越珍貴,因此,為了響應國家保護環境的號召,也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在仿古建筑施工時,對木材的使用要淺嘗輒止,盡量不要使用木材作為建筑的主材料[4]。另一方面,古代在建筑施工時,由于資源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對木材的選擇可以說是就地取材,這也造就了各個形制不同的地區性建筑。 但是現代社會對古代建筑技術的還原能力有限, 為了保障仿古建筑的穩定性和壽命,對木質材料的選擇更是慎重,應盡量采用現代的建筑材料作為主材料進行施工。
鋼筋混凝土在現代建筑施工時屬于必備材料,因此,在仿古建筑中也能使用。 鋼筋混凝土材料的穩定性很強,具備很好的可塑性,能夠根據仿古建筑的需求靈活運用。 在載重和抗壓方面,鋼筋混凝土的表現力要比木材優秀得多,雖然彈性較木材來說稍微遜色,但是耐腐蝕、使用年限長、不怕火等特點已經注定它是取代木材的建筑材料[5]。 在仿古建筑施工過程中,可以讓鋼筋混凝土與木材進行有機結合,在諸多的重力框架、混合結構、框架結構中,盡量多使用鋼筋混凝土來提升建筑的穩定性。 在某些需要精美雕花和裝飾的部分,可以使用木質結構作為點綴,以此來達到內部穩定和外部美觀的完美協調。 這樣一來,不僅突出了建筑的古代特征和基本建筑特性,也達到了穩定建筑結構的目的。
在現代建筑施工中,仿真材料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諸多的仿金屬和仿石材的仿真材料,可以代替天然材料,達到完善整體建筑樣式的目的。 因此,在仿古建筑施工過程中,對仿真材料也可以進行靈活運用,以便減少對自然資源的索取,達到完善古建筑整體形制的作用。 在很多古建筑中都有運用到的描金和貼畫技藝,對施工人員的藝術審美和專業水平要求極高,因此很難進行復刻。 仿古建筑也沒有那么大的資金支持諸多藝術工藝的還原。 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充分利用仿真材料,使用高科技的仿真手段,對工藝進行根本意義上的復刻和模仿,利用科技代替大量的人工支出,既沒有降低仿古建筑的內涵,也沒有影響建筑的施工進程[6]。 仿古建筑,更多的是仿古建筑的外形,很多傳統的技藝雖然偶有涉及,但是對于整個仿古建筑行業來說,并不是每一次施工建造都能夠完全根據傳統技藝的要求完成對建筑的點綴。 因此,合理地使用這些新型的建筑材料,既能夠滿足現代施工技術的要求,也能夠彌補傳統工藝的不足。
通過對現代化施工技術的靈活使用,能夠更全面和豐富地進行仿古建筑的施工建造,仿古建筑仿的不僅僅是建筑本身,還有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 隨著社會的進步,古代文明離我們的距離會越來越遠,如何拉近這一距離,加深現代社會對于古文化的了解,古建筑的復刻和仿制便是重要手段。現代施工技術的加入,不僅能夠讓仿古建筑滿足現代化的施工需求,還能夠維護古建筑的基本內涵和精髓。 因此,合理地利用現代施工技術,是讓仿古建筑取得更大發展的根本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