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偉
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210046)
建筑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相較于其他行業,建筑業無論是在工業化、科技水平還是在組織管理、信息化等方面都相對落后。將新材料新技術運用于房屋建筑中,對推動建筑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面對日趨嚴峻的生態保護形勢,建筑行業越來越注重環境保護及建設質量。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造成了巨大的環境資源消耗,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房屋建筑整體面積已超過20 億m2,這一龐大的數字意味著龐大的資源消耗,同時,房屋建設中產生的建筑垃圾也對環境保護和人們的生產生活構成了極大威脅。加強新材料新技術在房屋建筑中的推廣運用,對建筑行業乃至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不僅可緩解長期存在的資源損耗、浪費現象,還可為我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助力。 新材料新技術在房屋建筑中的運用,是對節能環保理念的有效實踐,可以達到降低能耗、節約資源的目的。 過去,人們對此方面的問題并不十分關注,更多的是關注建筑的質量水平及美觀度;如今,建筑行業新標準要求廣大設計人員、 施工人員要明確新材料、新技術,特別是綠色節能材料技術在房屋建筑中運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革新房屋建筑設計、施工理念,轉變技術的指向性,進一步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1]。
和諧性原則主要是指通過切實保障房屋建筑與周邊生態環境之間的和諧性,并從施工作業、自然生態等因素著手,開展好和諧處理工作,在房屋建筑設計及施工中, 注重建立起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關系,確保對自然生態資源的高效利用,進而推動房屋建筑設計、施工的有序進行。
建筑行業是我國的能耗大戶, 所消耗的資源約占我國總體資源消耗量的30%[2],所以,對我國建筑行業采取必要的節能減排措施已迫在眉睫。 因此要求房屋建筑應追求自身的經濟實用性。與此同時,房屋建設通常以經濟效益為最終目標, 再加上房屋建筑設計施工周期長、投入大,相關人員更應當遵循經濟性原則,秉持節能環保理念,加強對新材料新技術的推廣運用,實現對各項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進而保障房屋建筑的經濟性。
房屋建筑的主要功能是為人們提供生活、居住、辦公的場所,宜居的房屋建筑才能切實滿足人們的實質需求。 因而,新材料新技術在房屋建筑中的運用應遵循宜居性原則,通過開展好房屋建筑設計、施工工作,為人們營造一個和諧、宜居的建筑環境,進而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有序發展。
1)墻體新材料的實際運用。 墻體材料在房屋建筑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倘若使用的墻體材料不達標,必然會對人們的居住體驗帶來負面影響。因而, 相關人員在對房屋建筑墻體材料進行運用時,不僅要考慮其質量問題,還應考慮其節能特性及環保特性。 現階段,墻體新材料主要可分成以砌塊為主要原料的墻體新材料、 以磚為主要原料的墻體新材料和板子為主的墻體新材料三大類。 這些墻體新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獨特性, 可滿足不同房屋建筑用戶的使用需求,但其共同點是都屬于低能耗、節能環保的材料。 通過對這些材料的運用,可很大程度上降低房屋建筑的能耗水平。
2)保溫新材料的實際運用。 保溫是房屋建筑的基本要求。 傳統保溫材料在房屋建筑中的運用時往往存在保溫層結構較厚的問題,并進一步造成窗洞加深、層間距縮減等不良影響。 而通過對真空隔熱板等保溫新材料的運用,可使以上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與傳統隔熱板相比,真空隔熱板具有整體厚度偏薄、真空隔熱等諸多優勢。 在房屋建筑中運用真空隔熱板,通過填充壓縮理想的硅酸鹽、多孔纖維等相關物質,即可讓40 mm 厚的真空保溫隔熱板達到與200 mm 厚的礦物棉隔熱板相同的保溫性能[3]。
3)防水新材料的實際運用。 在房屋建筑中,對防水材料的運用需求量較大。 倘若防水材料運用不當,會引發漏水問題,影響房屋建筑的整體質量。 現階段,廣泛運用的傳統防水材料包括石油瀝青紙胎油氈、瀝青涂料等,這些防水材料存在對溫度敏感、耐老化性能不足、延伸性較差等問題。 相對于這些傳統防水材料,研究人員提出了防水新材料的概念。一方面,基于對傳統防水材料性能的改良,以獲取新的防水效果,如通過對瀝青開展催化氧化處理,使瀝青的低溫冷脆性能得到有效好轉,進而顯著提升了石油瀝青紙胎油氈的性能;另一方面,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系列新型的防水材料,諸如防水密封材料、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等,為建筑防水提供了可靠支持。
1)BIM 技術的實際運用。 BIM 技術作為一項新技術,近年來在建筑行業得到廣泛應用。 利用BIM技術可有效地對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的信息數據進行整合,借助其可視化、可模擬及可協調等功能,可實現對建筑工程的優化設計[4]。 通過將BIM 技術運用于房屋建筑設計工作中,可為諸如結構設計、綜合管線設計等環節建立交流平臺,使房屋建筑的設計方、施工方以及建設方可在同一平臺上實現信息數據共享并開展數據協調及管理工作,為各方之間的溝通交流提供便利,并可提升房屋建筑的建設質量和效率。
2)裝配式結構的實際運用。 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裝配式結構得到不斷推廣,其不僅符合節能環保理念,還可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按照裝配化水平的不同,可將裝配式結構分成全裝配式和半裝配式兩種。 其中,全裝配式結構如同機械產品一般,可實現工廠化批量生產、施工現場組裝;半裝配式主要針對承重構件,配合現場砌筑和預制構件使用。 在近年來的房屋建筑施工中,外墻板通常選用預制構件,內墻通常采用工具式模板現澆的方式[5]。
3)防水技術的實際運用。 房屋建筑防水就是在與水接觸的部位采取防水技術手段,以防止滲透、裂縫等問題的出現。 以屋面防水為例,聚合物水泥基復合涂膜施工技術是近年來得到廣泛運用的一項屋面防水新技術,對于該項防水技術的運用,首先要開展好板縫、節點及基層處理工作,然后進行分遍涂膜,從而保證屋面的防水性能。
總而言之,新材料新技術在房屋建筑中的運用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減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實現對各項資源的優化配置,還可顯著提升房屋建筑的建設質量和效率,進而推動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建筑行業相關人員應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加強對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推廣力度,以此推動建筑行業與生態環境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