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玲
東明縣住房和城鄉建設綜合服務中心(274500)
隨著我國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老舊房屋拆遷、重建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但是在房屋拆遷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系列問題。因為在房屋拆遷的過程中,需要涉及開發商、政府、居民以及生命財產等,而且很多利益問題產生的矛盾都在阻礙著新時期的城市化建設。 因此,為了順利開展房屋拆遷并加快我國城市化的建設,如何對房屋拆遷進行規范化已經成為重點。在我國小康社會發展目標當中,農村改造和城市化已經成為迫切所需,拆遷問題自然也成為了社會各界人士所關注的重點,甚至經常有媒體曝出各地暴力執法或者是民事糾紛的案件,這些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并且政府也要立足于人們的利益。
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城市化建設有了很明顯的進展, 但是如何解決拆遷的問題還是沒有太大變化。 調查發現,有接近60%的人表示在拆遷過程中不滿的地方是土地糾紛,而且每年這些事情出現的數量有上百萬起。還有地區甚至出現強拆和斗毆事件,這已經把拆遷升級為經濟和法律上的問題。 很多地方政府征地拆遷越來越困難,但是隨著政府補發的賠償越來越高,人們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權益分配。 從這些事情上就能看出來,主要還是因為權益是否到位而引起的。 因此必須解決權益問題,滿足人們的需求,讓拆遷變得更加標準規范,這樣才能為人們謀求利益,促進社會穩定的發展。
因為法律上的缺失,在進行房屋拆遷的時候沒有標準的體系和法律作為依據,大部分地方政府都自行制訂了補償方案,所以在補償的價格上有所不同,尤其是城市和偏遠地區的補償差距很大。 從公益性的角度來看,相關法律法律十分模糊,沒有明確地規定商業區和居民區的拆遷賠償問題,甚至很多地方政府為了維持自身的利益,與一些唯利是圖的房地產企業相結合,按照普通的超前標準征收居民的土地然后建設商業地區,使不少人的權益受到損害。
從以上情況上來看, 我國必須自上而下統一拆遷法律,才能達到拆遷合法化,讓賠償有法律依據。相關的房屋拆遷管理辦法,在即將被拆遷的房屋中,必須實行公開制,包括被拆遷人的姓名、居住地以及各種評估信息等,把這些數據都公布的目的是為了更加公開和公正。 把法律全部公開,那么相關的拆遷負責人就要擔負相應的責任并被約束。 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地方出現了負面的情況,就像部分地區政府在拆遷的時候沒有發布信息,很多住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要面臨拆遷,大部分是因為沒有法律規定。
在進行集體拆遷評估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沒有指定的法律文件。 由于很多的農村房屋沒有房產證明,所以在進行房屋評估的時候會很困難,價格也都是單方面定的,在評估信息當中會產生很多的差別。負責評估的機構沒有責任意識,有時候為了一個評估項目,不擇手段,甚至會故意降低拆遷地的評分,只是為了讓拆遷人能夠滿意,為日后的合作進行鋪墊,如果這樣操作被拆遷的一方就會受到嚴重的損害[1-2]。
政府在補償方面的規定是單方向制定價格,有的地區在建設的時候一般都會按照均等的價格補償,如果遇到對自己補償不滿意的那些釘子戶,都會私下多加一些錢,這就屬于暗箱操作,對其他的拆遷戶十分不公平。 有些拆遷單位宣傳時喊的口號是先拆多得利,后拆吃虧。 很多住戶都希望公開拆遷要求,不想讓自己吃虧。
拆遷的暗箱操作是拆遷工作目前主要的障礙。有些地方在拆遷的時候,政府和承包商先規劃好拆遷的位置和制訂拆遷計劃, 然后去找部分居民協商,并不是把所有的人都聚集在一起協商。 對那些比較容易協商的居民按照統一的標準來補償,對那些因為補償不合理不愿意被拆遷的居民,承包商就會獨自找其多加一些補償,這樣拆遷戶就認為得到了更好待遇,不愿意將這一情況告訴別人,政府與承包商自然也不會告訴其他人,以免引起不滿。 如此一來補償機制就不會透明。
政府職責就是維護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要負責對拆遷的監管,但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對于房屋拆遷的補償沒有明確規定,到了拆遷的時候,又會抱怨補償金不夠。 再加上政府相關部門監管不力,就會讓犯罪事件頻發,而且拆遷的成本也會增加。 還有一些政府部門會直接介入到拆遷補償的問題當中,并私自更改文件,拆遷管理不夠規范,不尊重人們的意愿,只為能夠獲得一些利潤[3]。 在拆遷中政府部門的作用就是協商和調解各種糾紛,但大部分政府部門在拆遷的過程中都會獲得利潤,自然就把自己的定位設置到了如何從中牟利, 忘了自己的初衷, 對于拆遷糾紛也是從自己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完全忘了自身的職能[4]。
根據我國城市化建設的發展進程來看,農村房屋已經拆遷了一大半,但由于各地政策不同,所以才會產生眾多的分歧。 為了解決法律法規上的問題,需要對其進行修訂,從公益角度對各地區的拆遷事宜進行有機統一,加大懲處力度,避免有唯利是圖的企業借此牟取利潤[5]。比方說,拆遷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國家頒布的政策法規和標準進行。 人民群眾有檢舉的權利,而且在拆遷中政府人員和承包商施工人員應互相監督, 檢舉違法亂紀的行為,并獲得獎勵[6-7]。
只有補償制度合理了, 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公益性的補償在拆遷上需要保證公開性,可以借助網絡的廣泛傳播效果通過電視、電腦以及網站等形式公布于眾,使拆遷的各種信息變得透明,最大化地避免暗箱操作情況發生。 拆遷價格的制定需要拆遷部門和拆遷戶雙方協商,使居民在拆遷以后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
加強對房屋拆遷機構的監管,做好各種信息透明,讓所有被拆遷的人員都能知道具體情況。 對那些賠償的資金, 無論是前期的計算還是后期的結算,都必須按規定的程序進行。 在拆遷過程中,要明確責權利,避免出現糾紛。 而且在拆遷地址處應當設有監控,并且記錄前期的合同的協議簽訂和后期施工情況。
政府作為管理者,必須扮演好領導者和決策者的角色。 拆遷的時候如果居民出現了意見不一的情況,就要由政府來按照標準流程解決問題,公平公正地解決所涉及的糾紛。
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過程中,各城市在建筑的開發與重建逐漸增加,拆遷似乎成為了熱門的話題,能夠給人們帶來更加優質的生活。 如何將政府和居民之間與拆遷事宜上的關系平衡好, 然后從補償、監管力度、法律體系等方面,將其環環相扣,這樣政府就可以發揮出最大化價值,制定一個標準且規范的拆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