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于 南京藝術學院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的藝術領域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藝術涉及我們日常生活的諸多方面,現已經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雕刻藝術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同時還有非常豐富的思想內涵,兼具雕刻師獨特的工藝、對雕刻的理解以及對雕刻的審美,是寶貴的文化藝術財富。其中,石雕藝術作為雕刻藝術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就目前的發展形勢而言,石雕藝術中的問題依舊未能完全解決,對石雕藝術的綜合發展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對于當代中國石雕藝術創作問題的研究就成了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
縱觀人類的發展歷史,人類對于石頭的加工從舊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了。石雕這種藝術形式出現得很早,在我國有著十分悠久的發展歷史。石雕藝術是我國重要的藝術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惠安為代表的石雕文化基地正通過各種形式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目前,對于石雕藝術種類的區分還并沒有一個十分權威的認定,通常業內人士會根據石雕的不同特點對石雕進行分類。例如,如果以石雕作品的用途進行分類,可以將石雕作品分為觀賞類石雕作品、首飾類石雕作品、建筑裝飾類大型石雕作品和神像石雕作品等。如果以石雕作品的制作方法來分類,可以將石雕作品分為自動機械加工類石雕作品、半自動機械加工類石雕作品、手工加工類石雕作品等。還有以石雕最后成品的造型來進行種類劃分的,最常見的種類是浮雕、鏤雕等。另外,還有一部分人會通過作品的形體對石雕進行分類,這種分類方式一般只分為兩類,一種是立體石雕作品,另一種是平面石雕作品。
石雕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制作工藝精巧、成品使用范圍廣、原料易得等特點使之在當代仍然有很高的價值。一件石雕作品并不是一塊簡單加工過的石頭,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凝聚,是中國悠久歷史的縮影,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石雕藝術也應該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本著繼承和發展的原則,繼承傳統石雕藝術中的精髓,彌補傳統石雕藝術中的不足,讓中華文化可以在世界大舞臺上發光發亮[1]。
石雕藝術在保證與時俱進的同時,也不能忘記自己的根本。石雕藝術是我國的藝術,它的內容一定要符合我國人民的價值觀,一定要展現出中國風采。
石雕作品并不是一塊孤零零的石頭,它也需要襯托,就像一幅畫,其飾品、背景等都能成為影響作品質量的重要元素。在進行石雕設計和創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作品內容的主次關系和邏輯層次,必要時進行搭配雕刻,以更好地表現出主體的特點,起到更好的強調作用。主次關系的表現可以通過雕刻目標的大小來實現,也可以通過作品的疏密變化來表現。疏密變化是一種十分有用的表現手法,能保證作品的主體給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讓人感覺更有層次感,看起來也更舒服。以“馬踏匈奴”的雕像為例,這一雕像位于漢將霍去病的墓葬前,其主題是為了表達對霍去病將軍的崇敬,體現霍去病將軍在戰場上盛氣凌人的狀態。作者很好地利用了結構邏輯關系和疏密原理將故事的主人公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讓人有身臨其境的豪壯感,這在石雕藝術未來的創新中是十分值得繼承和發展的[2]。
石雕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因此其作品內容更需要表現出這一方面。而如果想要更好地表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我國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在這個家庭中,不同民族有很多共同的故事,而不同民族內部又有著自己獨特的神話傳說和歷史英雄,中國石雕作品的靈感可以從不同民族的民族故事中尋找。以石料的自然外形為基礎,以民族故事為內容進行創作,可以更好地向人們展示本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同時在內容的設計上要把握好一個度,這個度就是作品內容既能表現出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異性,又能很好地表現出中華民族文化的共性,相信通過這樣的創作,石雕作品的藝術價值和內容的飽滿度將會更高。
再精美的作品也是通過人來完成的,從石料的尋找到內容的構思,再到作品的補充和修飾,直到成品展現在大眾面前,這一步步工作都需要依靠手藝者的勞動和智慧來實現。手藝者的知識儲備、文化修養、雕刻技巧對石雕成品最后的質量有根本性的影響,因此我們不得不對手藝者的進一步發展做出思考。
石雕之所以能被稱為藝術,不單是因為其作品內容有很強的藝術性,在雕刻的過程中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技藝和技巧也為石雕增添了藝術內涵。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很多種方法可用于多種類型石雕的雕刻,像行業內常見的不同的鑿法、刀法都是十分奇妙的。隨著現代化機械的發展,很多雕刻工具都可以被電動類刀具代替。電動類刀具可以使加工時間大大減少,但是一般較為精細的雕刻還是需要藝術家憑著自己的感覺一點一點修飾,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對于新技術手段的把握還需要藝術家自己衡量[3]。
一個大師的雕刻技術是經過歲月磨煉的,只有經過時間的沉淀才能擁有高超的雕刻技藝。在石雕藝術未來的發展道路上,需要有更多的人沉下心來,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將雕刻技術逐步提升,不能急于求成,這也是當前從事石雕的人越來越少的原因,因為很少有人能有耐心去堅持做這件事,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手藝者和藝術家在進行創作時,要在內容的設計上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在不忘本的前提下,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積極學習西方先進的雕刻技藝和創作理念,將好的東西吸收消化為自己的東西,并進一步創新發展,這是推動石雕藝術發展的重要途徑。其次,盡量避免作品的模仿,更要杜絕作品的抄襲。前輩的作品固然精美,但是我們更應找到自己的東西。另外,針對環境問題,不能過度地開采石料,應該合理規劃利用,避免今后無石可用。
一件作品的誕生,尤其是在作品的創作環節,不僅要求手藝者和藝術家有高超的雕刻技藝,更需要其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思想深度。手藝者和藝術家應該不斷豐富自己的所見所聞,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所思所感。而這些所思所感正是石雕藝術的深刻內涵,也是石雕藝術美的真諦。因此,手藝者和藝術家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水平是十分有必要的[4]。
藝術作為現代城市生活十分重要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當地的經濟發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木雕、磚雕和石雕雖然是三種不同的雕刻,但是它們的文化氣息是相同的,它們都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雖然我國藝術領域已經較為成熟,但我們也要承認,目前仍然有許多問題并沒有得到及時解決,藝術領域中石雕藝術的問題還有很多,所以我們在這些方面的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社會各行各業相互助力,從而攻克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