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家月 榆林學院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記載中,陜北歷來為農、牧兩大文化既相互滲透又彼此對峙的競爭之地,該區域民族沖突多發、文化交融豐富。各個朝代的統治者都積極調兵遣將“加強戍邊”,廣泛遷徙內地百姓于此以便“實邊”,使得陜北這塊土地既荒涼貧瘠又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底蘊。這里的人民具有獨特的創造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無論生態環境多么惡劣,對民族文化沿襲和傳承的信心總是堅定不移。他們粗獷豪放的性格和別出心裁的創新精神為陜北文化增添了無限豐富的內涵。民間匠作工藝彩畫中的美缺少傳統文人畫藝中的清雅神韻,也沒有市井商品畫中的艷俗造作,它自然、本色,也不乏浪漫、喜慶,具有一種來自原生態世界的美。
炕圍畫屬于一種陜北民間工藝彩畫的藝術形式,在山西、陜西、內蒙古等地分布廣泛,其中陜西省榆林地區的炕圍畫藝術極具代表性。陜西省榆林地區的炕圍畫藝術,被收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此,筆者認為,不論從民間藝術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層面,還是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的理論層面,陜西省榆林地區的炕圍畫藝術在中國北方地區炕圍畫藝術中都頗具代表性,其研究價值不言而喻。
陜西省榆林地區的炕圍畫藝術,雖然已經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視野,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種源自農業文明的民間藝術形式,在制作工藝、技法傳承、審美空間、接受市場等方面均面臨著“消失”的危險。真正保留下來的傳統炕圍畫藝術的實物與資料少之又少,亟待今天的研究者對這種民間藝術進行系統的整理、研究和保護。
除了炕圍畫藝術獨特的制作工藝、繪畫方法、美學風格及藝術價值之外,筆者還被陜北民間工藝匠人巧奪天工的純熟技藝所折服,更被出自匠人筆下的坑圍畫藝術品所深深吸引。中國民間匠人沒有經過專業的繪畫訓練,但是他們卻能創造出一幅幅活潑生動的藝術品,這不能不讓我們對這些民間匠人產生莫大的敬佩之情。與此同時,我內心中更多的是帶著一份遺憾和傷感去面對這些民間工匠和民間藝術品。因為歷史、社會等諸多原因,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接受炕圍畫這種裝飾藝術形式,更不注重炕圍畫藝術存在的價值。榆林地區的炕圍畫起源于宋代,在畫法上,人物、山水、風景多用工筆畫,十分精細。到了明清時期,眾多兼善宮廷、廟宇彩繪的畫匠也投身此行,再加上民間畫傳圖譜的刊印,為炕圍畫提供了大量的繪畫藍本與素材,炕圍畫逐漸“成熟”了起來。現如今,炕圍畫藝術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對于老百姓來說,搬進高樓大廈,告別磚房土炕,使用壁紙墻磚,告別炕圍畫,是一種進步、一種時尚,但是對于炕圍畫這種民間藝術來說,它失去了生長的土壤,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其實,炕圍畫從興起到發展再到沒落,就是古往今來老百姓生活水平、審美情趣不斷變化的一個縮影。
由于柜子畫是畫在箱子的正面,所以一般畫面的布局是順著其正面進行設計的。比如,在對抽屜畫進行設計的時候,就會空出抽屜拉手所占的位置,以便順應其變。其形制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種是置于炕頭上的柜子畫,由于其形體狹長,通常將工藝彩畫設計在其正面的抽屜上或者小門扇上;第二種是置于地面靠墻位置的柜子畫,由于柜子的體積相對較大,所以一般將畫設計在其正面,即抽屜或者門扇上,靠墻位置的柜子畫一般情況下可分為兩幅畫、三幅畫,也有四幅畫和六幅畫的;第三種是高置于窯頂的柜子畫,位于地下的柜子頂和窯頂之間,畫面按柜子面的設計布局。
小型盒子畫,就是在較小的木質盒子上所設計出的畫作。它的形體可以是長方體也可以是正方體,一般都是全部為紅色,其正面和兩個側面以及上頂平面都有畫作。小盒子一般用來裝盛微小精品器物,例如小鏡子、梳子、篦子及化妝用品,民間稱之為“梳妝盒”。
陜北民間匠作工藝彩畫內容十分豐富,一些裝飾畫的花紋都畫滿了邊框。其中,箱子畫的大多數畫面呈現為單幅,其題材較為簡單。柜子畫則不同,在抽屜與門扇的分格下呈現出多幅畫面,其題材豐富且復雜化。常見題材有以下五種:
第一種題材是花草?!八募净ā笔枪に嚥十嫷膫鹘y題材,包含冬梅、秋菊、夏荷和春牡丹。其中牡丹花是百姓最喜愛的“富貴花”,它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從而成為畫匠作畫題材的首選。
第二種題材是景物。其可分為兩種,即圖畫式景物與筆墨式景物。其中圖畫式景物的繪畫方法為寫實法,在遠、中、近三景的透視下顯示出繪畫的三維立體感;筆墨式景物的繪畫方法采用了中國繪畫技法中的山水畫法。
第三種題材是動物。多為寫實的繪畫方法,常見的動物有老虎、獅子、猴子、熊貓等,還有龍鳳呈祥、孔雀開屏、松鶴延年等。
第四種題材是人物。此題材最為少見,通常以圖畫式寫意手法表現。
第五種是吉祥圖案。此題材也較為少見,圖像多以象征吉祥的線條入畫,如獅子滾繡球等,或者直接用萬字紋飾來表現。
畫匠來自基層,他們深知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方向,為了迎合人們的審美情趣,他們通常將繪畫布滿整個畫面,甚至邊框處也不放過。圖畫簡約而灑脫,極具創造性,形式自由、不拘一格,而且原生態藝術性十分濃郁。
陜北民間匠作工藝彩畫意趣橫生,其主要是緣于工匠對生活的熱愛且善于思考的特點。民間彩匠縱然沒有接受過專業教育,但是從作品之中依然能夠看得出他們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力,大膽的夸張手法令人贊嘆不已。
陜北民間匠作工藝彩畫主要有四種藝術風格。
第一種風格是古典精致型,俗稱“描金柜子畫”,是用金粉作單線勾勒,或者平涂在大紅底子上或純黑底子上,底部繪有木雕彩繪花紋作為裝飾。造型縝密而嚴謹,線條規范而整齊,在大紅、大黑的底色上產生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畫面形成線面結合的裝飾圖案,極具地方區域性民間繪畫特色。
第二種風格是古樸典雅型,俗稱“四季花鳥柜子畫”,是通體墨黑色,用黃、綠色描繪寓意四季的花卉禽鳥圖。
第三種風格是粗獷豪放型,通體大紅或深紅色,邊框用金粉勾勒吉祥圖案,滿幅構圖,繪畫通常設計在正面中間?;B走獸的題材和構圖飽滿的藝術手法是其重要的風格,繪畫形象、生動、傳神,祥瑞的意味十分濃厚。
第四種風格是粗獷秀美型,底色為大紅,邊框為黑色,一般分成三個畫面,沒有門扇與抽屜,只有頂面的蓋子,通常以老虎、獅子、龍鳳和百鳥為題材。當代,在風景繪畫中經常畫有汽車、輪船和飛機等陸海空現代化交通工具,反映了生活在陜北大山深處的農民對都市現代化生活的向往,對美好幸福的憧憬和追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再有繁復艷麗的工藝裝飾畫,取而代之的是印花圖案和單色為底的禽鳥花草的簡單題材。在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下,民間匠作工藝彩畫作為遺產留給后代保存下來,但是也有不少從此銷聲匿跡。保護和傳承陜北民間匠作工藝彩畫迫在眉睫,望有識之士加入這個隊伍中,加大對民間工藝傳統文化的保護。